Q&A ![]() ▲ BBC紀錄片《寶寶的神奇世界 (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 Q 嬰兒天生就有自制力嗎?孩子是如何學會控制自己情緒的? A 所謂自制力,其實就是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控制情感和內(nèi)心沖動的能力。大家都知道,雖然智商很重要,但自制力也是決定命運的重要因素。 自制力強的孩子,在學校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會更守規(guī)矩,成績也更好,甚至在青春期遇到的麻煩事都會更少…… 那么,寶寶們的自制力是怎么樣的呢?會天生有別嗎? 01 嬰兒的性情天生有別 在BBC的紀錄片《寶寶的神奇世界(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中,心理學家Emily Jones設計了一項不尋常的實驗,她不僅僅是想錄得不同寶寶自制力的區(qū)別,還想進一步看看寶寶克制自己的時候,大腦里發(fā)生了什么。 這一組被測試的寶寶,頭上戴的帽子是目前最先進的大腦掃描儀,帽子上的探測器會檢測到他們的大腦活動——主要是檢測額葉皮質(zhì)的活動變化情況,大腦的這塊區(qū)域控制人類的行為、情緒、思想和感覺。 他們依次被安排坐在一個桌子前,被媽媽告知:“不要觸碰眼前的玩具?!比缓髬寢寱ゎ^不再看被實驗的寶寶。 ![]() ![]() 有些孩子在聽懂指令后毫不遲疑地就伸手夠了玩具,有的能稍微忍耐3秒、9秒……而堅持時間最長的兩個寶寶,足足耐心克制了45秒鐘! 能堅持45秒的寶寶的大腦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呢? “Annabel,這個不能碰”,聽到指令后,可以看到這個叫Annabel的寶寶在很努力地控制自己,努力地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而探測器也顯示她的大腦正在進行一些完全不同的活動。 這個探測器顯示結(jié)果的方式是——藍色表示大腦活動較弱,而紅色表示大腦活動比較激烈,如果探測器的位置變紅了,就表示這一片區(qū)域的大腦活動在增強。 ![]() 自制力較弱的寶寶,探測器顯示結(jié)果幾乎為藍色;而堅持了45秒的兩個寶寶,他們的大腦前部都出現(xiàn)了很多探測器感觸紅點,某種信號在增強,這說明了他們在努力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此幫助自己學會抵制誘惑。 是的,人類在嬰兒時期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不同的自制力,有些寶寶天生自制力更強。 ![]() 但科學家也在這部紀錄片中做了說明: “自制力一部分取決于基因,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練習以及環(huán)境的影響。有些孩子很快就學會了該如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有些則直到長大成人,這項能力依然不足。” “鍛煉寶寶自制力的方式之一,是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夠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他們真正學著去控制自己的行為。只告訴他們該怎么做并不是有效的方式。因為我們真正的目的是讓他們自己學會去控制情感和行為?!?/strong> 02 孩子如何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意思的是,紀錄片里還有另一處實驗也證實了“轉(zhuǎn)移注意力”的重要性—— 心理學家Emily Jones博士為了揭開孩子發(fā)脾氣的秘密,在孩子的身上安置一些傳感器,在他們活動的過程中,這些傳感器將通過無線信號轉(zhuǎn)換器將她的心率、動作、皮膚出汗情況。 在實驗中,一歲半的小女孩 Blake因為拿不到巧克力而憤怒大哭,心率頻率驟升。 ![]() 小女孩的媽媽趕緊將她摟入懷中輕聲安撫,然而,“抱抱”這種策略完全不起作用。 ![]() ![]() 孩子越焦躁,大腦產(chǎn)生的腎上腺素就越多,這讓她感到越來越煩,心率也就變得更快,她也會因此變得更加焦慮不安。 這種惡性循環(huán)會愈演愈烈,因為這么大的孩子沒辦法自己跳出這個圈,他們需要有人來幫他們一下—— 此時,Emily Jones博士指導Blake的媽媽采取另一個策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并解釋說:“如果這時你想用抱抱來安慰她,情況反而會變得更糟,因為這讓她感覺你在束縛她?!?/span> Blake媽媽拿起了一個玩具狗吸引Blake的注意力,終于她的心率開始下降了,很快就回到了初始值。 ![]() ![]() 這證實了Emily的研究結(jié)果,分散注意力是安慰發(fā)脾氣的寶寶的最佳方式,而且,轉(zhuǎn)移注意力真的能夠有效地緩解寶寶的焦慮。 通過父母的有效引導,幼兒不斷練習“轉(zhuǎn)移注意力”,以此習得增強自制力和調(diào)節(jié)情緒的能力。 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越來越擅長自己冷靜下來,直到不再完全依賴父母,能獨立自主地調(diào)節(jié)情緒,并因此受益終生。 此前,我曾跟大家分享過,當妞妞對我發(fā)火、以及我自己想要發(fā)火時,我會怎么做——深呼吸,這其實也是轉(zhuǎn)移注意力,我將這個方法教給孩子——給彼此時間,冷靜一下,再溝通。 作為成年人,我轉(zhuǎn)移注意力的能力已經(jīng)比孩子強多了,但我其實也比她更有自由度,我可以主動創(chuàng)造冷靜的空間,但她,如果大人不給孩子一個在情緒失控的當下平靜下來的方式、空間,ta又能怎么辦呢?只能憋著,內(nèi)傷。 當孩子對我發(fā)火,以及我想要對孩子發(fā)火時,我會暫時離開,把孩子交給家人,等自己情緒平靜了再回來跟孩子溝通。如果走不開,我會深呼吸,在想象中把我自己抽離當下,置身事外,想象我只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拋開情緒的左右,讓我更清楚我應該做什么。 控制情緒是如此之難,我們作為成年人也難免情緒控制、爆發(fā)。 努力做個榜樣,哪怕在失控后,也努力做一個“承認情緒失控/行為不當',“主動道歉”的榜樣。 孩子真的特別能夠原諒我們,但是不要默認不道歉,不當面澄清,孩子會主動遺忘、原諒。我們都曾是孩子,父母的無心之失,你真的都忘了嗎? 愛和對不起都要說出來。 控制情緒從自己做起,也請留給孩子一些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時間和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