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變幻莫測的時代,真正的強者,會關閉思維上的紅燈,開啟思維綠燈,不斷成長,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拋開固有認知,開拓思維,方能看到認知之外的世界。 人這一生,每天都像在荊棘叢中行走,苦難是人生的底色。 面對打擊,弱者會止步不前,而強者會勇往直前。 曾經在一本書中看過這樣一句話:“人生都有挫折,所不同的是面對挫折的態(tài)度。” 你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決定了你的人生態(tài)度。 每個人都想成為強者。 讀懂這三大強者法則,愿你能像強者一樣思考和處事,也可以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奇跡。 
經歷過人生的失敗,我們才能夠更好地看清前行的路。 美國考皮爾公司前總裁比倫說過:“失敗也是一種機會。如果你在一年內不曾有過失敗的記載,那就表示你未曾勇于嘗試各種應該把握的機會?!?/span> 這就是比倫定律。 真正強大的人,不是把失敗當成退縮的借口,而是把失敗當成另一次機會的開始。 人生路上,失敗是常態(tài),挫折是難免的。 他曾是賭徒和酒鬼的兒子,沒有好看的長相,高中輟學,當個街頭混混。 直到他20歲,他幡然醒悟,覺得自己不能像父母那樣,活在社會底層,一事無成。 于是,他選擇當一名演員。 他就是我們熟知的電影巨星史泰龍,但他成功的路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起初,史泰龍去好萊塢,找明星、導演、制片人,請求他們給他一次當演員的機會。 很明顯,沒有人愿意接受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演員。 兩年來他被拒絕了1000次,花光了所有積蓄后,選擇在好萊塢打工。 他堅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于是,他轉換思路,開始寫劇本。兩年的學習讓他不再對演員這個職業(yè)一無所知。 史泰龍用一年的時間寫好劇本,然后開始找導演,并告訴導演他要演男主角。 所有導演都覺得劇本可以,但他當男主角就是個笑話。 在他被拒絕1300次后,一位曾經拒絕過他20次的導演告訴他,可以給他一次機會,但要把劇本改成電視劇,先拍一集看效果如何。 他知道這次機會來之不易,不敢有絲毫懈怠,全身心投入。 第一集電視劇他就創(chuàng)下了全美最高的收視紀錄。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走向成功的路是漫長的。 詹姆森·戴森用5年的時間,研制了5127個模型之后,發(fā)明了真空吸塵器。 愛迪生研究了近1600種材料才發(fā)明了燈泡。 海明威說過:“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span> 現(xiàn)實生活中,失敗就像是前行路上遇到的一條河流,跨過去就是了。 面對失敗,弱者唉聲嘆氣,感嘆時運不濟;強者不怕失敗,從失敗中尋找機會。 不斷試錯,是最好的成長方式。 
卡爾·瓦倫達是一名優(yōu)秀的鋼索表演藝術家,但在他73歲那次的告別表演中,僅做完兩個低難度動作之后,從10米高空墜落,當場身亡。 事后,根據(jù)他妻子描述,他在這次表演前,總是不停念叨這次表演很重要,不能失敗。 以往他關注的是做好表演,而這次由于過度緊張,忘記了關注鋼索表演本身,給自己帶來了無法挽回的結果。 心理學上把這種為達目的而患得患失的心態(tài)稱為瓦倫達效應。 如果你總是盯著目標不放,誠惶誠恐,留給自己的只有糾結與痛苦。 美國著名演講家約翰·瓊斯曾講過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歷。 她年輕時,參加一場演講比賽。進入半決賽之后,她告訴自己:“只能贏,不能輸?!?/span> 這場比賽對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對手的實力對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巨大的精神壓力導致她晚上睡不著覺,還總是忘詞,心情一度崩潰。 當放棄的念頭在腦海中閃過的時候,她告訴自己就算淘汰出局,也不能主動放棄。 在心里接受最壞的結果后,她反而沒有那么緊張了。 于是她不再關注結果如何,清空內心的雜念,專注于眼下的練習。 上臺之后,沒有心理負擔的她反而表演更加自然,與觀眾互動的情節(jié)幫助她避免了忘詞的情況。 她聲情并茂的演講征服了評委,贏得了觀眾的好評,順利進入總決賽。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得失與輸贏,皆是常態(tài)。 若把輸贏看得太重,不僅累壞了自己,還搞壞了自己的心態(tài)。 當你有了患得患失的心態(tài),你的身邊充滿著滿滿的負能量,會吸引來壞的結果。 比起苦難本身,患得患失的心境更容易讓我們精疲力竭。 真正厲害的人,除了過硬專業(yè)能力,重要的是他們有一個好心態(tài)。 愿余生你能不再看重結果,放下得失心,保持樂觀心態(tài),默默朝著目標努力,剩下的一切交給時間。 
日本企業(yè)家稻盛和夫曾提出過一個公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努力。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他看世界的高度。 面對新的變化,弱者拒絕改變,強者接納改變。 在工作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景: 你在會議上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下面有人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你會怎么辦? 是認為別人在找茬,對你有意見。還是思考別人提出的意見,看哪里可用。 如果是前者,那你的思維是“紅燈思維”;如果是后者,那你的思維是“綠燈思維。” 紅燈思維的人總是拒絕與自己認知不一樣的觀點,習慣性防衛(wèi);而綠燈思維的人擁有開放的心態(tài),接納與自己不一樣的觀點,擁抱新的變化。 《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迷宮里,生活著兩個小矮人和兩只老鼠。 有個地方有許多奶酪,兩只小老鼠在吃奶酪時,會邊吃邊觀察奶酪有沒有什么變化;而兩個小矮人只是慢吞吞地吃著奶酪,認為奶酪永遠不會消失。 有一天,奶酪突然消失了。 兩只小鼠并不驚慌,起身去尋找別的奶酪;而兩個小矮人很是驚慌,在原地打轉,問誰動了我的奶酪。 面對新的變化,我們不需要像小矮人那樣等在原地,而是要像小鼠一樣,接納變化,找到更多的可能。 曾在簡書上看到@饒文妤小太陽分享她的故事。 2020年的疫情導致很多線下企業(yè)關閉了,她的團隊收入也不好,有好多小伙伴抱怨都是疫情惹的禍,選擇躺平,離開團隊。 但她想著辦法總比問題多,線下不行,那就開始線上培訓。 于是,她開始學習別人的經驗,結合自己團隊的實際情況,設定清晰的目標,決定在年底將團隊擴充到50人。 她開始面談伙伴,培訓員工,提前達到了自己的目標。 學會運用綠燈思維,能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機會。 向外找原因只會讓你看到消極的一面,不如向內求,更新自己,解決眼前的困境。 《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以開放的心態(tài)和積極的努力,不斷修訂人生地圖,才能使我們的心靈獲得成長。 在變幻莫測的時代,真正的強者,會關閉思維上的紅燈,開啟思維綠燈,不斷成長,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 拋開固有認知,開拓思維,方能看到認知之外的世界。 聽過這樣一句話:“宇宙偏愛強者,唯有成為更好的自己,世界才是你的?!?/span> 人生就是一場歷練,所經歷的事情都是為了幫助你快速成長。 面對失敗,從中分析原因,把失敗當成墊腳石,找到成功的機會; 看淡得失,積極面對人生,用一顆平常心看生活中的輸與贏; 開放心態(tài),接納不同的變化,精進自己,拓寬自己的視野。 讀懂這三大強者理論,愿你在人生的大江大河中,悄悄地變優(yōu)秀,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作者簡介:曉曉,富書作者,寫溫暖的文字,用文字治愈心靈,溫暖每一個人,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fā)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