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原文】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zhì)也。六爻相雜,惟其時(shí)物也。 【釋義】 《易經(jīng)》這本書,是以追溯原始,歸納終結(jié),以探求事物的本質(zhì)為主體。至于復(fù)雜的六爻,只不過是某一事物,在某一時(shí)間的象征而已。 【原文】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 【釋義】 “初爻”不容易了解含義,“上爻”則容易了解。因?yàn)椤俺酢保鞘挛锏母?,“上”是事物的末端,事物的根本,隱密了解困難,事物的末端,就明顯容易了解了?!俺踟场钡奈霓o,是比喻事物的開始,跡象還不明顯,由下而上,最后到了“上爻”,事物的形象,就已經(jīng)完備了。至于夾雜一些象征性的事物,敘述卦的性質(zhì),用以辨明是非時(shí),就必須加上中間的二、三、四、五爻,然后綜合觀察研判,才能夠理解完整的含意。 【原文】 噫!亦要存亡吉兇,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釋義】 “噫”通常作感嘆詞的“叼”字解;但一說是助詞的“抑”,或當(dāng)抑解。《論語》“學(xué)而”中“求之與?抑與之與?”中的“抑”,在漢代的石經(jīng)中就寫作“意”。 抑或要?dú)w納出存亡吉兇的概念;那么,在家里由六爻中去推求,就可以知道了。不過,智者聞一知十,觸類旁通,只要看每一卦開始的“彖辭”,多半就能夠了解整體的含義了。 【原文】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yù),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yuǎn)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釋義】 “二”與“四”爻,都是陰位,作用相同,但位置不同,因而“二”多贊譽(yù),“四”多恐懼;因?yàn)椤岸痹谙仑灾醒?,遠(yuǎn)離“五”的君位,較少牽制,容易見效,所以多贊譽(yù);而“四”接近“五”的君位,容易冒犯得咎,必然經(jīng)常在恐懼中?!叭帷痹诒举|(zhì)上軟弱,必須依附他人,疏遠(yuǎn)時(shí)不利;主要的功能,在避免災(zāi)難,其效用在于柔順與中庸的原則?!叭迸c“五”爻,都是陽位,作用相同,但位置不同,因而“三”多兇險(xiǎn),“五”多功績(jī);因?yàn)椤叭痹谙仑皂敐M,剛強(qiáng)過度,而且是臣下的地位,所以多兇險(xiǎn);“五”在上卦中央的君位,剛毅中庸,又居于領(lǐng)袖地位,所以多功績(jī);這是貴賤等級(jí)不同的關(guān)系。但果真柔弱就危險(xiǎn),剛強(qiáng)就勝任嗎?也不能一概而論。 ![]() 以上第九章,說明研讀《易經(jīng)》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