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林貽真說:“當語言武裝成子彈,射向家人的心臟時,他們感受到的,不是你的愛,而是你的恨?!?/span> “你以為我不知道你什么意思嗎?就是白養(yǎng)我了唄!行,你別說了,我走還不行嗎?”剛送完孩子回到小區(qū)門口,就看到一對閔澤媽和兒子在吵架,閔澤背著書包,騎著單車就跑了,路上還吹著口哨,好像真的獲得自由了。閔澤媽看著兒子失望的眼神,讓我不寒而栗。閔澤上初三了,每天做不完的試卷,上不完的課,怎么還有時間跟媽媽吵架?閔澤媽跟我說,因為早上說兒子幾句,不樂意了,背著書包就走了,也不知道到底上沒上學去。我問閔澤媽因為什么事情,她嘆了口氣說,也沒說什么,和以前一樣,就是嘮叨他幾句,說了句“養(yǎng)個狗都比你強”,這就不樂意了。我還不是希望他能好好學習,不跟那些不三不四的同學混在一起?閔澤爸媽離婚了,媽媽一個人帶著兒子,日子確實很辛苦,我也經(jīng)常聽到,閔澤媽在家大聲的訓斥孩子,這次,估計閔澤也是真的繃不住了。但閔澤媽還在說,孩子不懂事,養(yǎng)了個“白眼狼”之類的。在她看來,這些都是很正常的話,也是為了孩子好,但卻不知道,孩子根本感受不到,聽到的這些話語,像刀子一樣扎到了他心里,哪里有一點愛??!想想我們小時候,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也不懂什么教育方式,以至于,經(jīng)常用這樣的話教育我們。等長大了,自己做父母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樣的表達方式,真的會傷害到孩子。所以,我一邊同情閔澤媽,一邊又在思考,到底如何跟孩子表達,讓他們既能感受到父母的溫情,又能聽話懂事呢?孩子對父母是絕對信任的,他們也習慣了,從父母的話語中,找尋自己的模樣。當父母用這樣的“刀子”語言對待孩子時,他們也會認為,自己是很糟糕的一個人。怎么會想到,話語的反面,其實是愛呢?我的一個發(fā)小說,從小父母經(jīng)常說他“豬狗不如”,但也會在他考上大學離家的時候,給他準備一兜又一兜的家鄉(xiāng)特產(chǎn)。他面對這種有些撕裂的親情,不知道如何處理。即使現(xiàn)在自己有了兒子,在跟孩子聊天的時候,也經(jīng)常會這樣做,事后還會后悔,覺得特別懊惱。黃執(zhí)中在一次辯論節(jié)目中聊到中國式親子關系說:“中國的父母一輩子都在等子女的感激,而中國的子女一輩子都在等父母的道歉?!?/span>是啊,從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真的太“稚嫩”,一輩子不知道感恩。卻不知道,他們的語言,已經(jīng)把孩子的心傷的“千瘡百孔”,一輩子都難愈合!就像我那個發(fā)小,不光對孩子特別的“刀子嘴”,自己在工作中,也沒幾個聊得來的同事,因為他極度自卑,覺得自己很差,每次卻還用很“尖酸”的話語來偽裝,他一直學不會表達感謝,表達愛。從小在“刀子嘴”父母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都有三個共性:1、內(nèi)心極度自卑,即使走向社會,也難逃脫自卑的陰影,就像沒有翅膀的鳥兒,難展翅高飛;2、心理留下烙印,年齡越大,童年的傷害越清晰,還可能沿襲到下一代身上;3、接受不了失敗,卻總是在失敗邊緣徘徊,空有抱負卻施展不開。有人說,父母的嘴,是孩子一輩子的風水。而我想說,那些看不到的傷害,其實都在孩子身上留下了印記。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了一項有前瞻性的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倡導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有效避免矛盾,讓溝通更順暢。如果應用在教育孩子方面,則是不用命令、刻薄的語言傷害孩子。跟孩子說話語氣溫柔一點、音量小一點,感受孩子的感受,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你可能會說,能控制一時,可不能一直不發(fā)脾氣??!是的,這時候就要提到語言的魅力:會說話的父母字字片語改變孩子,不會說話的父母,滔滔不絕地帶給孩子壓力。我曾經(jīng)也是像文章開頭閔澤媽那樣的父母,跟倆孩子的關系一度很糟糕。后來,看了很多親子溝通的書籍,聽了一些專家講座,才慢慢有了改善。其中,對我影響最深的是《非暴力溝通的父母話術》,這本書到現(xiàn)在也是我的枕邊書,有時候帶娃遇到類似的事情,我就會打開書看一看找答案。平時看了再多的育兒理論書籍,但實戰(zhàn)經(jīng)驗還是不夠的。所以,有時候遇到一些情況,還是會有做錯,卻不自知的時候。這本書不僅有正確做法,還是有錯誤做法,結合起來的分析和總結,讓我看后心服口服,應用起來,也有底氣了。就像聽到老師說孩子回答問題聲音小的事情,我開始也會說“你不能大點聲嗎?”結果孩子更抵觸,更不愛回答問題了。正確的做法則是“老師說你上課回答問題很積極,她特別喜歡聽到你響亮的聲音?!?/strong>你肯定孩子的積極表現(xiàn)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議,他怎么會不接受呢?書中的例子,很多都是自家孩子會遇到的,家長只要隨手翻一翻,記住里面的話術,遇到類似情況,說給孩子聽,就可以看到效果了。這本書我也推薦給身邊的媽媽們,得到的都是好評。她們說,按照書上的方法跟孩子溝通,不光孩子聽話了許多,自己也變得越來越會說話了,還經(jīng)常被老公夸贊“情商高”。語言,有時候可以是殺人于無形的利器。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后的你,可以不再做“刀子嘴”父母,你的孩子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相信他長大后對父母的回憶里,更多是睿智和溫情,你們的親子關系,也會越來越融洽!(本文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