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p>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成名作《百年孤獨》這個開頭,被奉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名句。 區(qū)區(qū)42個字,便將未來、過去和現(xiàn)在三個時態(tài)完美融合,巧妙地打亂了時間順序。 單單這種錯亂就讓讀者覺得好奇: 是不是有些東西注定發(fā)生? 是不是會有某種反轉? 是不是夾雜著宿命的態(tài)度? ![]() 哥倫比亞風景名勝 莫言,陳忠實,王家衛(wèi),郭敬明紛紛模仿過這個開頭。 莫言《紅高粱》: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他跟著后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余占鰲司令的隊伍去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的汽車隊。 莫言《檀香刑》:那天早晨,俺公爹趙甲做夢也想不到,再過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勝過一條忠于職守的老狗。 陳忠實《白鹿原》:白嘉軒后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里娶過七房女人。 王家衛(wèi)《東邪西毒》:很多年后,我有個綽號叫西毒。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么叫嫉妒。 郭敬明《幻城》:很多年后,我站在海岸,面朝大海,面朝起伏的喧囂,面朝天空的飛鳥,淚流滿面。 ![]() 哥倫比亞風景名勝 不過,換個角度把《百年孤獨》和《紅樓夢》比較一下,也可以得出一些相似之處: ![]() 《百年孤獨》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孤獨;《紅樓夢》則展現(xiàn)了賈家五代人的興衰。 《百年孤獨》是梅爾吉亞德斯寫在羊皮卷上的預言;而《紅樓夢》是鐫刻在五彩補天的頑石上的傳奇。 《百年孤獨》在每一個故事的開頭,都掀來一段毫不含糊的劇透;《紅樓夢》干脆就在開篇,直接把故事的結尾告訴了讀者。 《百年孤獨》把魔幻和現(xiàn)實天衣無縫地交織在了一起;《紅樓夢》則在仙界和人間夢幻般地自如轉換。 《百年孤獨》有多種多樣的解釋,馬爾克斯的好友寫了一本《番石榴飄香》作為注解; 《紅樓夢》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脂硯齋、畸笏叟直接在書上添加了批注;現(xiàn)代又有專門研究《紅樓夢》的紅學家。 ![]() 總之,這兩本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紅篇巨著,在書里書外都顯現(xiàn)出一定的相似性。 也許天才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他們一樣有智慧,一樣很孤獨。 不一樣的是,曹雪芹的時代離我們太遠,沒有給《紅樓夢》留下一個完整的結尾。 而馬爾克斯卻幸運得多,他在 1982 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并對他的《百年孤獨》添加了自己權威的解讀。 馬爾克斯把布恩迪亞家族的消亡歸結為“致死方休的孤獨,他們不懂愛情,不通人道”。 小說中的馬孔多真是座鏡子之城,封閉又愚昧。步恩迪亞家族既打不破,也逃不出。 ![]() 蕾梅黛絲乘著床單飛天了 馬爾克斯認為,與其說馬孔多是世界上的某個地方,還不如說是某種精神狀態(tài)。 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典禮上,馬爾克斯做了題為“拉丁美洲的孤獨”的演講。 他例數(shù)了拉美遭受的苦難和不公,呼吁世界人民理解和支持拉美人民正義的斗爭,并改寫了《百年孤獨》那個黯然的結局。 那些注定要忍受百年孤獨的民族,將最終也永遠得到再次在世界上生存的機會。 而今,百年之后,拉美已不再孤獨。 ![]() 哥倫比亞名勝古跡 ![]() 哥倫比亞名勝古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