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結構中,手是獨一無二的。手需要足夠靈活來控制手指和拇指。手的正常功能基于合適的力量。精細動作的完成也需要手的配合。手的各個部分正常排列和相互協(xié)調(diào)才能正常發(fā)揮手的功能。
腕骨
近:舟、月、三角、豆;遠:大、小、頭狀、溝

掌指骨

腕部:腕前區(qū)
1.皮膚和淺筋膜
2.深筋膜:(1)腕掌側韌帶;(2)屈肌支持帶

腕管
由屈肌支持帶和腕骨溝共同構成。管內(nèi)有指淺、深屈肌腱和拇長屈肌腱及其腱鞘以及正中神經(jīng)通過。


掌側腱鞘
屈肌總腱鞘(尺側囊)
拇長屈肌腱鞘(橈側囊)

腕部:腕后區(qū)
1.皮膚和淺筋膜
2.深筋膜、伸肌支持帶(腕背側韌帶)
3.六個骨纖維性管道
① 拇長展肌和拇短伸肌腱及其腱鞘
② 橈側腕長、短伸肌腱及其腱鞘
③ 拇長伸肌腱及其腱鞘
④ 指伸肌和示指伸肌腱及其腱鞘
⑤ 小指伸肌腱及其腱鞘
⑥ 尺側腕伸肌腱及其腱鞘

4.解剖學“鼻煙窩”
橈側界:拇短伸肌腱
尺側界:拇長伸肌腱
近側界:橈骨莖突
窩底:手舟骨
窩內(nèi):橈動脈通過

手掌
(一)皮膚
(二)淺筋膜、掌短肌

(三)深筋膜
淺層:魚際筋膜、小魚際筋膜、掌腱膜
深層:骨間掌側筋膜

(四)骨筋膜鞘
1.外側鞘、2.中間鞘、3.內(nèi)側鞘

(五)手內(nèi)肌
1.外側群(大魚際?。?/p>
淺層:拇短展肌(腕橫韌帶橈側半-大多角骨和舟骨) 、拇短屈肌(腕橫韌帶橈側、橈側屈腕肌腱鞘和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拇掌指關節(jié)囊)(淺深頭之間拇長屈肌腱通過);深層:拇對掌?。ㄍ髾M韌帶、大多角骨及腕掌關節(jié)-第一掌骨橈側)、拇收肌(第三掌骨掌側全長;頭狀骨、小多角骨-掌指關節(jié)尺側籽骨及關節(jié)囊)(橫斜頭)

神經(jīng)支配:1.正中神經(jīng):拇外展肌、對掌肌和拇短屈肌淺頭;2.尺神經(jīng):拇內(nèi)收肌及拇短屈肌深頭
血供:掌淺弓
功能:拇指內(nèi)收、外展及對掌功能

2.內(nèi)側群(小魚際?。?/p>
淺層:掌短肌(掌腱膜尺側-手掌尺側緣皮膚,協(xié)助外展)(掌短肌反射)小指展?。ㄍ愣构沁h端和腕橫韌帶-近節(jié)指骨基底尺側)和小指短屈?。ㄣ^骨溝部和腕橫韌帶-近節(jié)指骨基底尺側,與小指展肌之間有尺神經(jīng)深支及尺動脈通過)
深層:小指對掌?。ū扯陶辜「采w,鉤骨的溝-第五掌骨干尺側)
神經(jīng)支配:尺神經(jīng)
血供:尺動脈掌深支
功能:小指屈、外展和對掌

3.中間群:
(1)蚓狀?。ǖ?、2為單羽狀,示中指屈指伸肌腱橈側-手掌部、腕管;第3、4為雙羽狀,中環(huán)、環(huán)小指屈指伸肌腱兩側-手掌部、腕管)
神經(jīng)支配:第1、2蚓狀肌正中神經(jīng),第3、4蚓狀肌尺神經(jīng)深支。
血供:4條肌肉血供均不同,1-掌淺弓;2-指總動脈;3-掌深弓;4-指背動脈。
功能:與骨間肌協(xié)同,屈掌指關節(jié),伸指間關節(jié)。

(2)骨間肌:(掌3,背4)
掌側:(靠近中指一側掌骨干近2/3-同側近節(jié)指骨基底及腱帽)
背側(鄰近的兩掌骨干-分別止于掌指關節(jié)示指橈側、環(huán)指尺側和中指兩側)
神經(jīng)支配:尺神經(jīng)
血供:掌心動脈和掌背動脈
功能:掌3收,背4展

手內(nèi)在肌
外側群——大魚際?。和庹?正中N、短屈(淺-正中N,深頭-尺N);對掌-正中N、內(nèi)收-尺N(橫斜頭)
中間群——骨間肌-尺N(掌3收,背4展)、蚓狀肌(12-正中N、34-尺N)
內(nèi)側群——小魚際肌-尺N:掌短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屈?。恍≈笇φ萍?/p>




















血管
1.掌淺弓
構成:尺動脈末端與橈動脈的掌淺支吻合而成
分支:小指尺(掌)側固有動脈,指掌側總動脈(3支),指掌側固有動脈

2.掌深弓
構成:由橈動脈終支和尺動脈掌深支吻合而成
分支:掌心動脈
拇主要動脈



神經(jīng)
1.尺神經(jīng)
1)尺神經(jīng)淺支(藍色)小指尺(掌)側固有神經(jīng)指掌側總神經(jīng)
2)尺神經(jīng)深支
分布:皮膚:?。盒◆~際肌第3、4蚓狀肌所有骨間肌、拇收肌、拇短屈肌深頭

2.正中神經(jīng)
1)外側支返支指掌側固有神經(jīng)
2)內(nèi)側支指掌側總神經(jīng)指掌側固有神經(jīng)
分布:皮膚(粉紅色)
?。耗炊糖\頭、拇短展肌、拇對掌肌、第1、2蚓狀肌



掌心區(qū)的層次(9層)
1.皮膚(藍色)
2.淺筋膜(粉紅色)
3.掌腱膜(紅色)
4.掌淺弓、正中神經(jīng)(黃色)
5.指屈肌腱及屈肌總腱鞘(綠色)
6.掌中間隙(屈肌總腱鞘尺側半的深部 )(灰色上半部)
7.骨間掌側筋膜(灰色下半部)
8.掌深弓、尺神經(jīng)深支(紫色)
9.骨間肌及掌骨(深藍色)

手背
(一)皮膚
(二)淺筋膜1.手背靜脈網(wǎng);2.皮神經(jīng):(1)橈神經(jīng)淺支;(2)尺神經(jīng)手背支
(三)深筋膜1.手背腱膜2.骨間背側筋膜

(四)筋膜間隙
1.皮下間隙
2.腱膜下間隙
(五)手背動脈

手指
(一)皮膚
(二)淺筋膜
1.血管神經(jīng)
(1)指掌側固有動脈、神經(jīng)和靜脈
(2)指背動脈、神經(jīng)和靜脈

2.指髓間隙
位于各指遠節(jié)指骨遠側4/5段掌側的骨膜與皮膚之間 ,內(nèi)有豐富的脂肪、血管和神經(jīng)末梢。當指端感染時、腫脹時,局部壓力升高,會壓迫神經(jīng)末梢和血管,引起劇烈疼痛,此時,應及時行指端側方切開引流術,只有切斷纖維隔,才能引流通暢 。

(三)手指腱鞘:1.腱纖維鞘;2.腱滑膜鞘

(四)手指肌腱
(1)指屈肌腱
指淺屈肌腱:止于中節(jié)指骨
指深屈肌腱:止于末節(jié)指骨
(2)屈肌腱分區(qū):
1.深肌腱止抵區(qū)
2.腱鞘區(qū)(無人區(qū))
3.手掌區(qū)
4.腕管區(qū)
5.手掌區(qū)

屈指伸肌腱分區(qū)及處理
I區(qū):中節(jié)(拇指近節(jié))中部---肌腱止點。只有一條肌腱,肌腱斷裂距止點1cm以內(nèi),近端前移止點固定或只行肌腱吻合。
Ⅱ區(qū):遠側掌橫紋(纖維鞘管始處)---中節(jié)指淺肌腱止點。深、淺屈肌腱位于纖維鞘管內(nèi),損傷最難處理,易粘連,效果也最差。主張屈指深肌腱修復,切開腱鞘,重建滑車。
Ⅲ區(qū):腕橫韌帶---掌橫紋。蚓狀肌起自屈指深肌腱上,肌腱斷裂應一期吻合??捎抿緺罴“干罴‰旆勒尺B。
Ⅳ區(qū):即為腕管區(qū)。管道狹窄,內(nèi)有肌腱及正中神經(jīng)通過,肌腱外被有滑膜鞘,肌腱斷裂應縫接拇長屈肌腱、屈肌腱及正中神經(jīng),打開腕管,切除淺肌腱。吻合口盡量不在同一平面,以增加空隙,減少粘連。
V區(qū):肌腱起始處---腕管以前(腕橫韌帶近側緣以上的肌腱)。此段肌腱被有腱周組織,如斷裂均應作一期縫合吻合口,盡量不在同一平面。拇指肌腱于掌指關節(jié)面夾于籽骨間,建議將遠斷端前移。
(五)指伸肌腱
(1)止于:末節(jié)指骨基底部
(2)指伸肌腱分區(qū);verdan法8區(qū)

(2)指伸肌腱分區(qū)及處理(verdan法)
奇數(shù)區(qū)對應關節(jié),偶數(shù)區(qū)對應骨干
1.遠指間關節(jié)區(qū):兩束合并止于末節(jié)指骨基底,易出現(xiàn)止點撕脫,“槌狀指”。
2.中節(jié)指骨區(qū):兩束逐漸合并,損傷出“槌狀指”
3.近指間關節(jié)區(qū):包括側腱束和中央束,損傷出現(xiàn)“紐扣樣畸形”。
4.近節(jié)指骨區(qū):有指背腱膜及蚓狀肌,損傷后建?;乜s,指間關節(jié)過伸。
5.掌指關節(jié)區(qū):活動范圍大,約5-8cm,損傷后掌指關節(jié)伸指不能,指間關節(jié)蚓狀肌等可伸指。
6.掌骨區(qū):食小指有兩條肌腱,腱聯(lián)合存在,損傷后仍有部分伸指功能。
7. 腕背區(qū):唯一有腱鞘區(qū)域,易回縮,易粘連,需切除部分伸肌支持帶。
8.前臂區(qū):修復后粘連輕,注意肌腱走形和排列,避免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