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播電視劇《人世間》中關(guān)于親情有這樣一段值得品味的語錄:“最沒出息的那個孩子,才是來報恩的。那個總被忽略的孩子,一直渴望父母的認(rèn)可?!边@段語錄曾經(jīng)擊中了多少人的淚點(diǎn)。對于父母而言,“有出息”的孩子注定要展翅高飛,“沒出息”的孩子才能常伴左右。
人們的生活中不僅有親情,還有友情和愛情。我們渴望擁有溫馨的親情,純潔的友情,忠貞的愛情。
對于人們來說,世間最美好的情感不過如此,愛與被愛的雙向奔赴就是幸福。
“初聞不知其中意,讀懂已是詩中人”。10首“世間”詩詞,游走于塵世間,詩詞作者們有太多的感悟,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感嘆,他們訴諸筆端,煉字成詞,組句成詩,感情真摯,每一首都讓人感慨萬千。
〖一〗《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這是一首題畫詩??吹竭@幅畫,詩人想得卻是“世間許多丹青圣手,唯獨(dú)缺少能把我此刻愁苦描繪出來的那個”。
〖二〗《送隱者一絕》
(唐)杜牧
無媒徑路草蕭蕭,自古云林遠(yuǎn)市朝。
公道世間唯白發(fā),貴人頭上不曾饒。
“世間最公道的事就是任何人到了老年都要生長白發(fā)。不管你是公伯王侯還是平民百姓,誰也沒有例外?!痹娙苏挿凑f,除了白發(fā),人世間再沒有公道可言。
高蟾為國運(yùn)“傷心”,杜牧痛斥社會不公,深陷塵世而不隨波逐流,這樣高尚的節(jié)操難能可貴。

〖三〗《於潛僧綠筠軒》
(宋)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yáng)州鶴?
時間:公元1073年春 地點(diǎn):於潛縣寂照寺
人物:杭州通判蘇軾;僧人慧覺
兩人同游寺內(nèi)綠筠軒(以竹點(diǎn)綴,環(huán)境清幽雅致),蘇軾就地取材,對俗士進(jìn)行了調(diào)侃和反詰。
“如果面對此君(竹)仍然大嚼,既想要清高之名,又想獲甘味之樂,世上又哪里來揚(yáng)州鶴這等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注釋:揚(yáng)州鶴典出《殷蕓小說》,眾人談志,一人欲當(dāng)揚(yáng)州刺史,一人想腰纏十萬貫,一人想騎鶴升仙,最后發(fā)言的這人最絕,“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yáng)州,升官,發(fā)財,做神仙都想要。
世間多是這樣的“俗人”,蘇軾毫不猶豫地反駁“想得美”!
〖四〗《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
戲贈元九李二十》
(唐)白居易
一篇長恨有風(fēng)情,十首秦吟近正聲。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間富貴應(yīng)無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
“世間的富貴,我大概沒有緣分。身后文章才會留下我的聲名?!?/p>
在自己的近八百首詩編輯成冊后,白居易帶著些許自豪,興許傲嬌,在卷末題了這首詩戲贈好友。
寓深意于輕松調(diào)侃之中,“”世間富貴應(yīng)無分”,其實是他自謙。
白居易流傳下來的詩歌約三千六百余首,是唐代詩人中最多的,說他是“隱形大富豪”并不為過,何況他給后人留下的是“無價之寶”。

〖五〗《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在端午這個特別的日子里,人們通過龍舟競渡來緬懷那個令人尊敬的楚大夫屈原。
雖“國亡身殞”,但他不屈的愛國精神光照后人,那經(jīng)典的《離騷》絕唱彪炳千古!
〖六〗《秋夕》
(唐)杜荀鶴
世間多少能詩客,誰是無愁得睡人。
自我夜來霜月下,到頭吟魄始終身。
世間許多會寫詩的人,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誰是那個沒有愁緒依然睡得著的人?
我是那個至始至終都會在這樣的日子里對著月亮傾訴衷腸的人。

〖七〗《垂柳》
(唐)唐彥謙
絆惹春風(fēng)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xué)不成。
“垂柳絆惹著春風(fēng)翩然起舞,別有一番情懷。在這個世界上飄逸之美還有什么能與之比肩呢?”
晚唐朝政腐敗,大臣們極盡迎合諂媚之能事,詩人對此深惡痛絕。
“楚王好細(xì)腰,宮中多餓死”的典故是詩人對這些人的不屑;“人不如柳”,是詩人對這些人的猛烈批判。
〖八〗《贈荷花》
(唐)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詩人從“世上人們對待花和葉的態(tài)度不一樣”來展開自己的詩篇,他歌頌荷花與荷葉長久互相交映,榮辱相依;同時也為荷葉掉落,荷花凋謝而感傷,詩中還流露出詩人渴求知己,尋覓政治依托的心聲。
〖九〗《浣溪沙·十八年來墮世間》
(清)納蘭性德
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偏。相看好處卻無言。
“你像仙子一樣流落世間十八年”。將新婚的妻子比喻成墮落凡塵的仙子,世間最美的情話不過如此。納蘭性德不愧為“滿清第一詞人”。試問哪個女子聽到這樣的表白能不動容?
〖十〗《摸魚兒·雁丘詞》
(金)元好問
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wǎng)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庇枰蛸I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yīng)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dāng)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fēng)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泰和五年,一個16歲的少年,趕考途中做了一件善事 ,一對殉情的大雁有了歸宿,從此它們感人的故事廣為流傳。
因為它們,有了雁丘;因為雁丘,有了《摸魚兒·雁丘詞》;因為有了《摸魚兒·雁丘詞》,才有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的設(shè)問。問情的答案可能每個人不盡相同,唯一相同的也許就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時光清淺,歲月安然。人的一生說長也短,在有限的日子里,邂逅對的人,擁有寶貴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活出彼此心中美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