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班的第二節(jié)課-虛脈,是由S中醫(yī)第二代傳承人-李末兒老師親自授課的。 第一部分:S中醫(yī)的全息脈圖 1、脈的分類——和脈、病脈 · 和脈:脈體柔滑和緩,無虛無實、無寒無熱、無郁瘀水濕痰。 · 病脈:非和即病。以虛實為綱,統(tǒng)攝四正(氣、液、陰、陽)以及五邪(郁、瘀、水、濕、痰)。 2、脈象三要素——脈位、脈勢、脈體 · 全息脈位:又分左右兩側的寸、關、尺,浮、中、沉共18位相,構成經(jīng)氣營衛(wèi)運行的時空框架。 · 背景脈勢:力度(大小、剛柔、緩急-虛實脈),充盈度(長寬、厚潤-空細脈) · 前景脈體:溫度(寒熱脈)、均勻度(勢差、郁脈)、平滑度(阻澀、瘀脈)、粘稠度(水濕痰脈) 第二部分:虛實、寒熱 在整個的脈診過程中,是按虛實、寒熱、郁瘀水濕痰之序進行操作的。 振蕩中醫(yī)的隨機脈法,是先辨虛實,再辨寒熱。 1、辨虛實 一個人是不是虛脈,關鍵看指下的力度,如果說摸到的脈博指下無力,就好比水龍頭壞了關不嚴,水滴滴答答,非常無力的那種感覺,就是虛脈。 實脈指的是摸上去脈博鼓動非常有力,而且有頂手的感覺,好比下了一切大暴雨,河水急、有力。 虛實按等級可以分為以下5種: 1——代表極虛:很難感受到脈跳; 2——代表偏虛:能感受到脈跳,但感覺無力、非常弱; 3——代表柔和:柔和有力,不快不慢,非常舒服; 4——代表偏實:脈跳非常有力,有頂手感覺; 5——代表極實:脈跳特別有力,非常頂手。 · 氣虛-指下無力,力度(18位平均值)小于3 脈象關鍵詞,指下無力,兩尺無根,就可以判斷氣虛。會有很多人問,什么叫做指下無力,兩尺無根,說白了就是這個脈你去摸,力度小,脈跳弱,數(shù)值小于3。 注意:多去摸不同人的脈,只有摸1.2.3.4.5這5種力度都摸到了,才知道這個力度是怎么樣的,如果一直只摸1.2力度的脈,是沒有辦法知道3.4.5這力度的大小是怎么樣的。 2、辨寒熱 正常:手指的溫度與上眼瞼的溫度一致 · 指下溫度偏高-熱象 · 指下溫度偏低-寒象 首先第一步靜下心來,調(diào)整心態(tài),然后調(diào)整手指的溫度,手指摸上眼瞼,如果手溫高那么用冷水降溫,如果手溫低了,用熱毛巾敷一敷【手指的溫度跟上眼瞼溫差不大就行】。 關于摸寒熱的方法: (1)、要使用敏感度高的手指指目 在看回放中,注意到老師講課中,曾經(jīng)在中指上畫出指目的位置,讓大家注意用這個部位感受寒熱。經(jīng)過反復對比,感到自己的中指指目最敏感,無名指次之,食指最差;隨后就用中指來感覺脈的溫度,終于能摸到了脈的寒熱。 (2)、要找到摸脈的最佳角度 通過反復實踐體驗,感到手指與手臂成45-50度左右的時候,手指指目正好摸到脈管,最容易感覺到寒熱。這個角度大家自己去嘗試 不拘泥于這個角度。 (3)、要調(diào)整好手指的溫度 通過實踐,深刻體會到老師講的,“摸脈的寒熱必須先把手指的溫度調(diào)整與上眼臉一致”的重要性。由于不熟練摸寒熱速度慢,經(jīng)常是摸幾個脈位就要重新調(diào)節(jié)手指溫度,否則就摸不出來寒熱。 備注:以上摸寒熱之內(nèi)容來自小吳老師群課內(nèi)容,版權歸原發(fā)者所有,僅作分享。 第三部分:脈訣 A:脈法心訣 · 靜下心、慢慢品,舉按尋比要認真; · 輕重力度掌握好,慢勻有序莫走神; · 為何脈象摸不準,多在自身找原因; · 脈征未能理解透,指法脈位定不準; · 脈診程序有錯亂,或者心態(tài)沒調(diào)穩(wěn)。 B、單脈辨識的虛脈脈訣 · 氣虛緩弱而明顯 · 液虛空細而赫然 · 陰虛空乏而有熱 · 陽虛緩弱而有寒 案例分享: 4月19日丨昨天晚上10點多醒來,覺得喘不過來氣,渾身熱的出汗,感覺不對勁。趕緊先點按內(nèi)關,然后摸了一下脈,急,快,頂手有力,一看時間11點零1分,就掰了右足四趾,聽到清脆的響聲。 可是,脈象沒有明顯改善,胸口右上方又開始熱要擴散的感覺,上身開始緊張,再摸脈,脈一下子熱了,再沉取時又感覺不到脈跳,怎么辦? 一邊按著內(nèi)關,一邊找來藥箱,心想按陰虛配藥試試吧,就舌下含服了0.02g熟地,然后再不斷地兩邊摸,慢慢地總算脈緩下來,沒那么熱了,到12點,我再拉右足四趾,沒拉響,困的想睡了,心想,最好的辦法把心定下來,于是心里默默念著:平脈無疾,平脈無疾… 一覺醒來已是天亮,這一次真的領略到了,S中醫(yī)-一覽眾山小,唯脈無癥的玄妙。 4月20日丨散心回來聽課,課后如實照做,把脈:氣虛-沉取無力,兩尺無根(有了親身經(jīng)歷知道實脈是什么樣的了),最敏感的是中指,手溫偏高,每次摸之前用涼水降溫到與上眼瞼基本一致,左右反復摸了幾次是偏熱的,于是配了0.2g黨參,0.2g熟地,舌下含服(覺得有濕-脈體混濁不清、邊界模糊,又加了0.2g山藥)。含下后,摸脈沒那么熱了,晚上睡前覺得好多了,一覺到天亮,沒有任何不適(就是夢不斷)。 |
|
來自: 江流千古水映月 > 《振蕩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