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臨床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以大便干燥難解,或大便數(shù)日一行,或大便不干,但排便無力的一種疾病。各個年齡段均可發(fā)病。 針方:支溝(右)、中脘、天樞(雙)、上巨虛(雙) 方解:支溝治便秘,最為臨床常用,屬于便秘經(jīng)驗用穴。取右側用瀉法,可通調三焦。中脘,便秘者,乃病在腸腑與胃腑,中脘為腑會,六腑之疾皆調于中脘。用捻轉左捻,使氣下行。天樞屬胃經(jīng),居臍旁,位居人體中央,為氣機升降之樞紐。可升可降,雙向良性調節(jié)人體氣機。用捻轉法左轉使氣下行,氣機以降位順,以補為通。此穴又是大腸之募穴,故大腸諸疾,此穴不可或缺。上巨虛,為大腸的下合穴,主要通調大腸之腑氣,本穴在下肢,與三里等同,可使在上之氣,引而下行。 便秘,無外乎虛實兩端,虛者多見于老年人,一者肺氣不降,傳導無力,又不能納腎氣下行。二者則是津液不足,腸道失去濡潤而便干。實者,乃腸胃之實,陽明之熱也。多見于此三種證型。 加減法: 肺腎氣虛則排便無力,常感神疲乏力,或咳,或喘,或腰酸耳鳴,多見老年人。主穴加太淵補肺,列缺降氣,太溪補腎。肺腎得補,肺氣自降,喘咳自愈而排便有力。 陰虛則大便干燥,常感口干口渴,舌紅少苔,舌中可見裂紋。加補照海、三陰交。 胃熱便秘,則大便干燥,常伴身熱面赤,消谷善饑,喜食冷飲。瀉二間、內庭。 以上證型,不同時期常可同時出現(xiàn),如胃熱便秘,熱則津傷,??膳c陰虛津虧便秘同時出現(xiàn),或針刺時,除取二間,內庭清熱以外,可加三陰交,照海滋陰。法無定法,常在于臨證隨機應變。 ??編輯不易,隨心贊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