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邗溝——古運河的起點 秦觀(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別號邗溝居士,淮南東路高郵軍武寧鄉(xiāng)左廂里(今江蘇揚州高郵三垛鎮(zhèn)少游村)人。他善詩詞策論,與黃庭堅、晁補(bǔ)之、張耒合稱'蘇門四學(xué)士'。所寫詩詞高古沉雄,文麗思深,尤以婉約之詞馳名于世,文字工巧精細(xì),音律諧美,情韻兼勝,誦之回腸蕩氣,被稱為北宋婉約派的一代詞宗。著作有《淮海詞》三卷100多首,宋詩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著有《淮海集》40卷《勸善錄》《逆旅集》等。秦觀去世30年后,南宋朝廷于建炎四年(1130)追贈其為“直龍圖閣學(xué)士”。 ![]() 秦觀像 一、強(qiáng)志盛氣,結(jié)緣東坡 秦觀家族世居江南,祖上曾是南唐赫赫有名的將軍。后來遷居揚州高郵,家世逐漸沒落。秦觀出生于皇佑元年(1049年)十二月,15歲時父親去世了。作為家中長子,秦觀與家人的生活堪稱一個“慘”字了得。他在《與蘇公先生簡》一文中寫道:“家里貧困,少有書籍,向親戚討借,受足了諷刺”。秦觀少時聰穎,博覽群書,尤其喜歡讀兵書,抱負(fù)遠(yuǎn)大。他不以文名,反而“強(qiáng)志盛氣”,“好大而見奇”,“慷慨溢于文詞”,經(jīng)常與豪俠之士一起飲酒游玩,曾寫了《郭子儀單騎見虜賦》等名作。熙寧元年(1068年),時年19歲的秦觀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災(zāi)的慘狀,寫了《浮山堰賦》一文,深受高郵當(dāng)?shù)馗簧绦斐筛p識。他將長女徐文美許配給秦觀為妻。 ![]() 高郵名勝——秦亭明驛 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自密州移知徐州途經(jīng)揚州。此時,蘇東坡已然名滿天下,堪稱文壇泰斗。而秦觀雖有些詩名,不過是一個落第的秀才而已。秦觀仰慕蘇軾已久,常恨無緣相見。得知蘇東坡將與友人孫覺同游平山堂、大明寺等揚州名勝,他靈機(jī)一動,模仿東坡筆跡,在大明寺寺壁題詩一首,并署上了蘇東坡的大名,然后靜候他們到來。孫覺,字莘老,江蘇高郵人,進(jìn)士出身,北宋文學(xué)家、詞人,為秦觀的老師,曾任湖州、揚州、徐州等七州的知州,是蘇門四學(xué)士黃庭堅的岳父。蘇東坡來到大明寺見到寺壁的題詩,果然納悶,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自己何時來過這里,又怎么寫的這首詞呢! ![]() 蘇軾像 等到達(dá)平山堂茶敘時,蘇東坡看了孫覺送上的秦觀作品后,忽然醒悟道:“向書壁者,豈此郎也”! 元豐初年,在蘇軾的鼓勵下,秦觀開始發(fā)奮讀書,第一次參加科舉應(yīng)試。他意氣風(fēng)發(fā),大有舍我其誰的豪邁之氣,可在開榜之時,從頭看到了尾,也沒在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他抱著滿滿的期望卻換來落第的命運。蘇軾為之抱屈,并作詩寫信予以勸勉。從此,他“杜門卻掃,日以詩書自娛”,并作《掩關(guān)銘》以表心志。當(dāng)年七月,黃河決口于澶淵,水困徐州,彭門城下水二丈八尺。蘇東坡親荷畚鍤,布衣草屨,與民眾一道筑堤搶險,終于使徐州城轉(zhuǎn)危為安。徐州人特在黃河南岸建了“黃樓”,以頌其功德。 ![]() 徐州黃樓 蘇軾請秦觀撰寫《黃樓賦》。幾天后,秦觀帶著自己的得意之作及黃庭堅舅父、時任齊州知州李常的引薦信,前往徐州,想拜蘇東坡為師。讀罷《黃樓賦》,蘇東坡驚呼:“此屈(原)宋(玉)才也!”欣然接納他為弟子。秦觀聲名鵲起,身價倍增。他寫了《別子瞻學(xué)士》詞:“人生異趣各有求,系風(fēng)捕影只懷憂。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表達(dá)了自己的喜悅之情。元豐二年(1079),秦觀到浙江會稽省親,恰好蘇東坡自徐州移知湖州。他便與參寥子一起,從揚州乘蘇軾官船南下。途經(jīng)無錫,與蘇軾同游惠山;又經(jīng)吳興,泊西觀音院,同訪諸寺。端午過后,遂別蘇軾赴越。 ![]() 無錫名勝——惠山寺 中秋時,他與參寥子、辯才法師同游龍井,其后又與郡守程公辟游玩鑒湖、拜謁禹廟,相得甚歡。一日,風(fēng)流才子秦觀在宴席上看中一個歌妓,當(dāng)場賦《滿庭芳》一詞相贈:“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消魂。當(dāng)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兩人纏綿多時,直至歲末年關(guān),家書催歸,秦觀才依依不舍的乘船北上。當(dāng)秦觀再見東坡時,東坡曰“不意別后,公欲學(xué)柳七作詞”!秦觀曰“某雖無學(xué),亦不如是”。東坡曰“銷魂當(dāng)此際,非柳七語乎”?從此,蘇軾戲稱秦觀為“山抹微云秦學(xué)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陣子詞句。 ![]() 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二、進(jìn)士及第,風(fēng)流依舊 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秦觀再次應(yīng)試,卻依舊名落孫山??婆e的接連失利,使得他的心境更加憂愁郁悶,逐漸認(rèn)清了“風(fēng)俗莫榮於儒,材能咸恥乎未仕”的社會現(xiàn)實。他更加刻苦學(xué)習(xí)時文并向時人投獻(xiàn)詩文,望獲舉薦。元豐七年(1084年)三月,歷經(jīng)“烏臺詩案”的蘇軾接到詔命,從黃州改為汝州團(tuán)練副使。蘇軾上書請求先到常州居住被批準(zhǔn)。當(dāng)年7月,蘇軾路過金陵,專程拜訪閑居江寧的王安石,向他力薦秦觀的才學(xué)。王安石不太在意,蘇軾又給他寫信說:“愿公少借齒牙,使增重于世”,一片懇切之意溢于言表。王安石終于被打動了。他贊賞秦觀的詩歌“清新似鮑(照)謝(朓)”。在兩位文壇前輩的鼓勵稱許下,秦觀決心再度赴京應(yīng)試。 ![]() 王安石像 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秦觀參加第三次科舉考試,終于成功考取進(jìn)士,踏上其屢遭挫折的十年仕宦之途。初入仕途的秦觀曾獻(xiàn)策論五十篇。這些策論文章極為精彩,邏輯觀點辭藻無一不美,論調(diào)務(wù)實又接地氣,宋史美譽(yù)其“文麗而思深”。論時政說“上古之事,不可盡行于中古;中古之事,豈可盡行于后世”;論財稅指出“食貨為第一要務(wù)”,治財政要“盡地力節(jié)浮費”;甚至還進(jìn)策談抵御外敵的方略,為當(dāng)時少見的能談兵法的文臣。可謂意氣風(fēng)發(fā),熱血滿懷,足見其曾有一番經(jīng)世致用的志向和抱負(fù)。秦觀登科后,初任定海主簿及蔡州教授。為官后,秦觀將老母帶在身邊,而妻子徐文美卻留在了家鄉(xiāng)老宅。為了照顧老母,他特地買了一個清秀聰慧的13歲邊姓女孩來服侍。 ![]() 當(dāng)時皓月——照人依舊 但徐文美大概不是秦觀最鐘愛的女子。“秦少游在蔡州,與營妓樓婉字東玉者甚密”。他專為情人寫了一首《水龍吟》,還費心地將樓東玉的芳名嵌入其中:“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玉佩丁東別后,悵佳期、參差難又”。而“花下重門,柳邊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當(dāng)時皓月,照人依舊”。說的是他們幽會的情景。秦觀還有過一位叫陶心兒的情人,曾給這位名妓贈一首《南歌子》詞,末句的“天外一鉤殘月,帶三星”,就是為陶心兒的“心”字打的啞謎。秦觀流連于煙花柳巷,將才情都用在妓女身上,以至于好友黃庭堅都看不過去了。他寫了一首詩勸告他,其中有“才難不易得,志大略細(xì)謹(jǐn)”的句子,秦觀看了很不高興,仍然我行我素。 ![]() 黃庭堅像 一次,尚書大人請他宴飲。席間,歌姬碧桃頻頻向秦觀勸酒。秦觀盛情難卻,幾杯濁酒下肚,便舉起酒杯,邀請碧桃同飲。尚書連忙出言相阻:“碧桃素不善飲”。言下之意,就是讓秦觀照顧一下他這位最寵愛的歌姬。客隨主便,秦觀只得作罷。不料,碧桃卻擼起衣袖,臉上大義凜然,眼里脈脈含情:“日為名士,醉死了也值!”說完,便連飲數(shù)杯。秦觀感動不已,即興作詞《虞美人》一首,答贈紅粉佳人: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shù)。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輕寒細(xì)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尚書大人氣得臉色鐵青,咬牙切齒地說:“從今以后,永不叫碧桃佐酒”。滿座賓客,一陣哄然大笑后,繼續(xù)觥籌交錯,飲酒作樂。 ![]() 碧桃盛開——招蜂引蝶 而秦觀的風(fēng)流倜儻在其出仕之前,早已聲名遠(yuǎn)揚。他頻游揚州,出入歌坊,自然也贏得眾多才女的芳心。一日,揚州劉太尉請秦觀上門作客,席間請歌女彈唱助興。有一位美女彈奏箜篌,非常美妙。箜篌是一種古老的樂器,已經(jīng)瀕臨失傳,被看著是一種絕藝。這引起了秦觀的興趣,想借過來看看。而彈奏箜篌的美女早就傾慕秦觀的才名。借看箜篌機(jī)會,兩人四目相視,芳心暗許。正巧主人進(jìn)內(nèi)室更衣時,一陣大風(fēng)吹滅了蠟燭,廳堂一片漆黑。天賜良機(jī),兩人有了倉猝之歡。事后,秦觀作了一首《御街行》描述了當(dāng)時的情景:銀燭生花如豆。這好事、而今有。夜闌人靜曲屏深,借寶瑟、輕輕招手??蓱z一陣白蘋風(fēng),故滅燭、教相就?;◣в辏∠阃?。恨啼鳥、轆轤聲,曉岸柳。微風(fēng)吹殘酒。斷腸時,至今依舊。鏡中消瘦。那人知后,怕你來僝僽。 ![]() 夜闌人靜——冰肌香透 三、新舊黨爭,橫遭詆貶 元豐八年(1085),宋神宗駕崩,宋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盡廢王安石變法,史稱“元祜更化”。任用“舊黨”司馬光、蘇軾等人。短短十七個月時間,蘇東坡從戴罪之身的從八品升到正三品,躍升了12個官階,官至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書的秘書),知禮部貢舉。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與鮮于侁共以“賢良方正”舉薦秦觀為太學(xué)博士兼國史院編修官,卻被人以“與營妓相從過密”的罪名彈劾而作罷。元祐五年(1090年)由范純?nèi)室],秦觀得以回京任秘書省正字。元佑六年(1091年),秦觀因'洛黨'賈易抓住其詞作中的男女情事,以“不檢之罪”彈劾而罷去正字。接二連三的挫折,使秦觀大受打擊,他把字改為了“少游”,流露出修身養(yǎng)性,回歸平淡生活的志向。 ![]() 宋哲宗像 當(dāng)年由老母親做主,秦觀將時年十九歲的邊女收房為妾。這一年秦觀45歲。他仿效恩師蘇軾迎娶侍妾王朝云,為邊女取名“朝華”。納妾這一天,正是七夕,他特地寫下一首詩,以織女譬喻朝華,“天風(fēng)吹月入闌干,烏鵲無聲子夜闌??椗餍莵碚砩?,了知身不在人間”。元佑七年(1092年),蘇軾出任端明殿學(xué)士、翰林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數(shù)月之間,秦觀也拔擢連連,先被授左宣德郎,又由秘書省正字,左遷國院編修官,與黃庭堅、晁補(bǔ)之、張耒同時供職史館,人稱'蘇門四學(xué)士'。他們一起參修《神宗實錄》,甚得太皇太后高氏的恩寵。京城任職的數(shù)年里,秦觀得與師友時相過從,結(jié)下深厚友誼。此為秦觀仕宦期間最順?biāo)斓臅r候。 ![]() 太皇太后高氏像 元祐九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親政?!靶曼h”之人章惇、蔡京等相繼還朝執(zhí)政,“舊黨”之人連遭罷黜。秦觀等“蘇門四學(xué)士”因親附舊黨領(lǐng)袖人物蘇軾,被視為“舊黨”,與蘇軾等一同遭貶。他們身不由己地陷入了這場政治漩渦之中。秦觀歷時七年的貶謫生涯從此開始。他初貶為杭州通判。杭州是一處風(fēng)光秀麗的地方,通判也是一個相當(dāng)不錯的職務(wù),這多少讓秦觀不至于太過郁悶。他一路上還有“青山不肯盡,流水故意長”的疏闊,偶爾還來個“清酒一杯甜似蜜,美人雙鬢黑如鴉”的好興致。但新黨不愿看到舊黨人士過得舒服。于是,又重新搜羅罪證,御史劉拯告秦觀重修《神宗實錄》時隨意增損,詆毀先帝。宋哲宗大怒,一道圣旨,又把尚在旅途的秦觀改貶到處州(浙江麗水)。 ![]() 浙江麗水——東西巖風(fēng)景區(qū) 秦觀自知此去兇多吉少,寫信讓邊朝華的父親把她領(lǐng)回家,以金帛嫁之。朝華臨別,涕泣不已。多情自古傷離別。秦觀把父女二人送到江邊的小船上,賦詩《遣朝華》:“夜霧茫茫曉柝悲,玉人揮手?jǐn)嗄c時。不須重向燈前泣,百歲終當(dāng)一別離”。表達(dá)了其內(nèi)心的悲切和無奈。朝華既去二十余日,使其父來曰:“不愿嫁,卻乞歸?!鄙儆螒z而同意。邊朝華追隨而來,表示與他同生死,共患難。秦觀抵處州后任監(jiān)酒稅,是征收酒稅的芝麻小官,這讓秦觀十分失落。他寫下極富盛名《千秋歲》: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ㄓ皝y,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為了排遣愁悶,秦觀開始念佛談禪,并為僧人抄寫佛經(jīng),以此打發(fā)無聊的生活,釋放郁悶的愁緒。但是新黨仍然不放過秦觀,時時派人搜集新的罪證。1096年,他們竟然以秦觀“謁告寫佛書為罪,削秩徙郴州”。謁告的意思是請假。你秦觀竟然以請病假為由,到寺院里抄寫佛經(jīng),這分明就是發(fā)泄不滿,欺上瞞下,不務(wù)正業(yè)。再貶!而這次,他們竟然給秦觀給了一個削秩并發(fā)配到湖南郴州的處分。削秩是宋朝對士大夫最嚴(yán)重的懲罰,就是將所有的官職俸祿去除。按照規(guī)定,削秩之人是不能帶家屬的。秦觀只好將邊朝華遣送回家。邊朝華幾近哭厥,磕頭離去。不久傳來她削發(fā)為尼的消息。 ![]() 四、歌女癡情,學(xué)士絕望 從處州南遷郴州,潭州(今湖南長沙)是必經(jīng)之路。紹圣三年(1096)春,潭州一歌妓接待了一個落魄的客人??稍趶棾藬?shù)曲的詞后,客人隨即問道:“姑娘,我聽你唱了好幾首秦觀的詞,你怎么會這樣青睞秦觀呢?”看到客人懂得自己唱的曲,歌妓的臉上驀然浮現(xiàn)出了純真的笑容?!按笕瞬W(xué)多識,竟聽出是秦學(xué)士的曲子,小女子不敢欺瞞大人,妾身非常仰慕秦學(xué)士才華,學(xué)士的詞小女子不說都會,也會得八九不離十了”。原來這位歌妓名文娟,是這家青樓的當(dāng)家花魁,她獨愛唱秦觀的詞,每首詞都唱的悠揚婉轉(zhuǎn),真情實感。秦觀見其姿容淑美,出語真誠,遂亮明身份,并一口氣讀出十幾首自己的詞作。歌妓見到自己仰慕已久的偶像,又驚又喜,更加殷勤款待秦觀,與其繾綣數(shù)日。 ![]() 秦觀將自己的“淮海樂府”傾囊相授。臨別之際,歌妓表達(dá)了侍奉左右的心愿。秦觀大為感動,答應(yīng)一旦朝廷重新起用,將來北歸重逢,定當(dāng)與其比翼雙飛。他連夜寫了一首《踏莎行》贈她:“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兩人依依惜別??v觀秦觀的詞作在貶謫期間由春華入秋陰,其轉(zhuǎn)折點似乎就在郴州。郴州是自秦漢以來出嶺南的咽喉要塞,出了騎田嶺就是無望到頭的蠻荒瘴地,再往南還能去哪里?在處州時,他仍對回歸仕途心存希望,甚至做了個好夢,夢中作《好事近》“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飛云當(dāng)面化龍蛇,夭矯轉(zhuǎn)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 湘南蘇仙嶺——郴州旅館 從處州再貶郴州,秦觀終于心氣低迷了,“腸斷。腸斷。人共楚天俱遠(yuǎn)”?!昂怅柂q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連送信的大雁都不見,未來無非就是消磨余生罷了。到了郴州以后,秦觀日夜思念他的戀人,但戴罪之身,人命危淺,相聚又談何容易。紹圣四年(1097)七夕,秦觀在郴州寫下了這首《鵲橋仙》“纖云弄巧,飛星傳恨……兩情若是久長時,豈在朝朝暮暮”。借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寄托了他對長沙歌女的戀情。按理說,削除一切官職俸祿,流放湖南郴州,對秦觀的打擊報復(fù)已經(jīng)達(dá)到了極端。但新黨竟然還是不依不饒。1097年,秦觀受到進(jìn)一步懲處,從郴州移至更加偏遠(yuǎn)的橫州(廣西橫縣)編管。宋代官員被貶某地,往往有三種處分形式:最重的是編管,即在指定地區(qū)居住,行動完全受到管制;其次是安置,行動有一定限制;最輕的是居住,行動有一定自由。 ![]() 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紹圣四年(1097年)秦觀到達(dá)橫州。他只能在無奈的悲傷中靜默著,經(jīng)常到橫跨香稻溪的海棠橋畔賞海棠,留下'瘴雨過,海棠開,春色又添多少?'的詞句。他在海棠橋附近設(shè)館講學(xué),廣收門徒,啟迪民智,不少人士慕名求教。元符二年(1099年),秦觀又被宣布“除名,永不收敘”,移送雷州(廣東??担┕苤?,與被貶瓊州(今海南)的恩師蘇東坡隔海相望。身處雷州的秦觀,眼望離京師越來越遠(yuǎn),歸鄉(xiāng)無期,已經(jīng)徹底絕望了。他甚至為自己寫了一首《挽詞》,抒發(fā)自己的無奈和悲憤:“官來錄我橐,吏來驗我尸。官束木皮棺,槁葬路傍陂。家鄉(xiāng)在萬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歸,惴惴猶在茲?!瓱o人設(shè)薄奠,誰與飯黃緇。亦無挽歌者,空有挽歌辭”。此詞道盡心中凄苦,讀來讓人凄然淚下。 ![]() 廣西橫州——海棠橋 五、遇赦北歸,卒仆荒陋 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即位,向皇后攝政,赦免了所有元佑大臣。蘇軾從瓊州量移廉州的同時,“蘇門四學(xué)士”也都紛紛獲詔,或內(nèi)遷,或重被起用。張耒通判黃州,晁補(bǔ)之簽書武寧軍判官,黃庭堅差鄂州在城鹽稅。他們?nèi)速H所均在嶺北,此時相繼奔波道途,趕赴新命。唯有編管雷州的秦觀,蒙恩量移英州,尚未出發(fā),成為蘇門四學(xué)士中,惟一有幸再見到了自己恩師的人。五月中旬,蘇軾離開海南之前,即致書秦觀,告知啟程日期,相約于徐聞相見。六月二十一日,渡過瓊州海峽的蘇軾一行剛下船抵達(dá)雷州半島,就聽到海岸上有夫役說:“徐聞縣令特派小民前來迎接蘇學(xué)士”。在徐聞縣衙內(nèi),蘇東坡與秦觀相見了。 ![]() 雷州徐聞——伏波海神廟 兩位志趣相投、情感深摯的師徒,契闊流離整整七年,一朝相見,抱頭痛哭,真是悲喜交集,感慨萬千。那是夏日的一天晚上,下起了一場大雨,上天也為師徒二人的重逢感動得落淚。感慨良多的秦觀做了一首《江城子》呈請老師批評:南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逢。慘愁容。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別后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小槽春酒滴珠紅。莫匆匆。滿金鐘。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后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yuǎn),暮云重。蘇軾拿出一把扇子遞給秦觀。秦觀一看,扇面上是自己前不久作的《踏莎行》詞??吹嚼蠋煂⒆约旱淖髌肥謱懺谏茸由想S身攜帶,秦觀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蘇軾當(dāng)晚作《雨夜宿凈行院》詩:“芒鞋不踏利名場,一葉輕舟寄渺芒。林下對床聽夜雨,靜無燈火照凄涼”。 ![]() 雷州名勝——天寧寺 第二天,兩人共游雷州。在天寧寺,蘇東坡看到寺門上“萬山第一”四個大字,觸景生情,禁不住笑了起來。他告訴秦觀那是一年前他路過雷州應(yīng)方丈的請求寫下的。他們游山玩水,吟詩作賦,飲酒品茶,難舍難分,歡娛竟達(dá)月余。此時,秦觀又奉詔量移衡州,蘇軾也須趕赴廉州。兩人不得不就此握別,各奔東西。想不到師徒兩人的雷州相會,竟成了永別。秦觀北行至廣西藤州(今廣西藤縣)。應(yīng)藤州太守徐元用挽留而暫住幾天。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八月十二日,他與徐太守在光華亭開懷痛飲,酒酣之際,即興吟誦他前夜夢境所得的詞。吟罷大呼口渴,徐太守忙讓人取水。水至,秦學(xué)士對著瓢中之水輕輕一笑,用手指點點天空,倏忽不動,竟然如此一笑而逝。一代詞人由此殞落,時年五十三歲。 ![]() 廣西藤州——四王亭 驚悉秦觀去世的噩耗,尚在北行旅途中的蘇東坡悲痛欲絕,“兩日為之食不下”, 嘆云:“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他決定繞道前往藤州,希望能來得及在友人靈前放聲一慟,以寄托內(nèi)心深切的哀思??墒?,等他不分晝夜地趕到時,聽說秦觀之子秦湛已于半個月前奉其靈柩走了。蘇軾佇立通衢,臨風(fēng)灑淚,無限傷感。黃庭堅感念摯友的際遇身世,悲戚交加,含淚寫下《病起荊江亭即事》一詩:“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溫飽未? 西風(fēng)吹淚古藤州”。由于路途遙遠(yuǎn)加上政治未明,秦觀靈柩曾停殯于潭州設(shè)靈。當(dāng)天,忽然有一身著素縞的女子闖進(jìn)靈堂,伏棺痛哭。原來這位女子正是學(xué)士貶謫途中結(jié)識的潭州義妓文娟。 ![]() 湘女多情——俠肝義膽 俠肝義膽的湘女文娟夜夢秦觀前來辭別,意識到學(xué)士已死,遂叫人打聽消息,果然等到秦郎靈柩北歸。文娟在靈前越哭越烈,突然一聲長怮,眾人上前察看,卻發(fā)現(xiàn)她已氣絕身亡。嗚呼,一代風(fēng)流才子,竟招致紅顏以死相隨!黃庭堅趕到潭州,緊握著晚輩的手失聲痛哭。他將隨身攜帶的二十兩銀子贈與窮困潦倒的秦湛,作為好友喪事費用。崇寧四年(1105年),秦觀的兒子秦湛奉父柩歸葬揚州,路過黃州時張耒臨江祭奠,他為好友作《祭秦少游文》云:“嗚呼!官不過正字,年不登下壽。間關(guān)憂患,橫得罵詬。竄身瘴海,卒仆荒陋”。政和六年(1116)秦湛任常州通判,值其母徐氏卒,復(fù)遷秦觀之柩合葬于無錫惠山二茅峰間。 ![]() 秦觀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