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9  鐮山姑娘們喜歡晚上扎堆紡線?!叭齻€婆娘一臺戲”紡線時,你一段,我一段,說歌謠比唱戲都熱鬧。 “從南飛來一只雁,腰里別了八根劍,左手悠(抽線),右手轉(zhuǎn),嗡嗡嗡,臥在那兒下個蛋(線穗子)。”“十畝地,八畝寬,里邊坐個女人官,腳一踏,手一搬,十字蓮花都動彈?!边@是關(guān)于紡車和織布的歌謠。“線車(cha)線車叭(pia)啦啦,我媽織布我紡花,嫌我紡下粗疙瘩,把我打了一梭把。我跑到后庵哭去咧,屎巴牛把我攙(cou)住咧。”女孩正是上學(xué)的年齡,卻只能早早的學(xué)紡花,挨打受氣。“女子無才便是德?!痹谀莻€重男輕女的時代,封建陋習(xí)就像一座大山,沉重地壓在女人頭上,使她們喘不過氣來。纏足,對女孩子來說,就是對其精神和肉體上的一種殘酷折磨。聽說女孩七八歲時,大人就會用打碎的碗茬把她們的雙足刮得血淋淋的,然后用裹腳布纏住,隔幾天再刮一次,直到停止生長為止,所謂三寸金蓮是也。“高墻墻,低廈廈,沿上凳凳看兀搭(那兒)。兀搭一樹好櫻桃,哥哥擔(dān)水妹妹澆。等到那天櫻桃紅,哥哥擔(dān)上賣去了。賣下錢,娶嫂嫂,娶下嫂嫂腳兒小。腳兒小,臉兒白,頭發(fā)就像一錠墨(mei),三日入廚搟薄面,初顯身手切成線,下到鍋里蓮花轉(zhuǎn),挑到筷子上打秋千。哥哥吃了連聲贊,走了九省十八縣,都沒吃過這么好的面。”童養(yǎng)媳也是封建時代的產(chǎn)物。“菜子開花遍地黃,十八嫁個九歲郎。穿衣需要人照料,上炕還得雙手吊。有心給他早上教,他在南塬摘櫻桃;有心給他后晌教,他在北坡打核桃;有心給他黑了教,挨著枕頭睡著了。狠心用手把他掐,吱吱哇哇叫他媽?!?/span>“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卑k婚姻也讓許多姑娘痛不欲生?!芭f社會,真正瞎,婚姻不能由自家,請媒人,把媒說,媒人兩頭圖吃喝。到女家就夸婆家好,一年吃喝用不了。吃的八寶甜盤子,吃的蒸雞炸丸子。到婆家就說姑娘好,綿軟性子手靈巧,又能描來又能鉸,又能漤來又能炒。三說兩說就情愿,大向一提把帖換。婆家花了兩千多,女家只見八百錢。喜鵲叫,婚期到,一隊樂人一對號。不覺一時到婆家,婆家門前落下轎。拜了天地拜高堂,夫妻雙雙入洞房。蓋頭挑起偷眼望,秀女心里發(fā)了慌。黃表臉,猴娃相,紅銅罐子(禿子)光亮亮,才知上了媒人的當(dāng)?!边€有嫁給賭徒的:“槐樹槐,槐樹槐,槐樹底下搭戲臺。人家姑娘都來咧,就差我姑娘沒有來。說著說著就來了。騎著驢,打著傘,紅著眼圈哭喪個臉。'哭的咋哩?’給下個郎不成才,又?jǐn)S骰子又摸牌,當(dāng)了襪子又當(dāng)鞋,這個光景過不來?!?/span>“多子多?!笔菑闹袊糯鹁陀械囊环N文化心理。我們村里就有“十娃媽”,七個八個孩子的家庭也有不少。相對于現(xiàn)在生育率逐年下降的趨勢,真不知道,在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的年代,這些孩子是怎樣長大的。擔(dān)負(fù)著撫養(yǎng)教育孩子重任的媽媽真的很偉大:“進(jìn)門土地堂,家積萬石糧。娶妻生貴子,生下狀元郎。一年生一個,十年生五雙??簧现幌?,腳立支張床。哇哇一聲叫,一人一塊芝麻糖?!?/span>“買來的媳婦買來的馬,任你騎來任你打?!毕眿D在婆家是沒有地位的:“林檎樹,葉葉多,寒冬臘月拾柴火。天寒地凍把手搓,碰著娘家親哥哥。哥見妹,妹見哥,妹給哥哥學(xué)惜惶(huo)'白天絞水十二擔(dān),黑了熬油一燈半。昏昏沉沉剛睡著,聽到婆婆滿院惡(wo)。滿天星星進(jìn)灶火,鍋兒又大水又多。一把濕柴點不著,妹子實實不得活。’'叫妹子,忍耐著,十年媳婦熬成婆。再等十年當(dāng)娃婆。孫子抱到熱炕上,你看快樂不快樂?’”“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迸畠夯啬锛?,也會受氣的:“一圪塔蒜,兩圪塔蒜,我媽把我賣到?jīng)荜柨h。出去沒帶一條線,回來穿的綢綢緞。到門火,拜我狗,狗咬裙子咬我手。到巷(hang)頭,拜我雞,雞把我鹐了四十一。到書房,拜我哥,我哥寫字不理我。到后庵,拜我嫂,指桑罵槐把岔岔找。一樹牡丹開半年,女活世上就陣(這么)難。摔一個碟子拌一個碗,今世不要娘家管。摔一個匙匙拌一個盆,投(趕)死不進(jìn)娘家門?!薄罢跓粝录徝藁?,猛然想起我的媽。太陽落山小路長,提上籠籠看我娘。進(jìn)了道門笑盈盈,先把老娘叫一聲。頭一聲老娘沒言喘,再叫老娘搭了聲。三九三,凍破磚,娘炕上被薄還沒氈。炕上冰冷像石板,炕洞沒柴少火煙。氣不平,氣難咽,嫂嫂房間問一番。紅菱被子炕上暖,嫂子引娃抱胸前。'你住娘屋種娘地,不管娘吃穿為咋的?’手一拍,腳一彈'我娃還小哪有錢?’、'娘抓我哥三九天,把娘凍的啪啦啦顫’'娘抓你哥沒抓你,心疼給你引回去?!门c嫂,翻了臉,你看女兒難不難?!?/span>1927年,民國政府頒布了禁止纏足令,婦女們終于被解救出來:“打罷春來是夏天,吆上牛犁把地翻。犁了這邊犁那邊,犁拐插下吃鍋煙??匆娢移迊硭惋?,兩片大腳就沒纏。一步兩步到眼前,飯罐放到你眼前。莊家婆娘半截漢,平日沒空少打扮。'叫聲娃大快吃飯,口里莫要胡談嫌。眼下先把地種好,等到秋后再打扮。梳油頭,戴鳳釵,鴨子尾兒在后邊。紅緞子襖金鑲邊,綠緞子裙繡玉簪。桃紅鞋上打牡丹,走過來好像風(fēng)擺柳,坐下好像俊貂蟬,你看你媳婦體面不體面?”放足運動使得婦女們有了走上社會的機遇.下面這首紡線謠,大概寫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事吧:“好嫂嫂,上南洼.摘青菜,摘南瓜.青藍(lán)布,頭上扎.不搽粉,不戴花,省下錢兒給國家,買飛機,買大炮,轟轟烈烈打強盜?!?/span>新中國建立,推翻了壓在勞動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1950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正式實施?;橐鲎杂?,男女平等,婦女的地位有了飛躍式的提升:“嫁郎要嫁種田郎,夫妻天天都成雙。一同鋤麥種棉花,一同間苗同打掐。你搖耬來我牽耬,你扶犁把我牽牛。你燒火來我搟面,你擇蔥來我砸蒜。同盆洗臉同吃飯,一同擱碗同睡眠。拉拉扯扯撕不開,說說話話到今天。”流韻悠遠(yuǎn),朗朗上口的鐮山紡線謠,當(dāng)年曾經(jīng)活躍過多少山村孤單寂寞的夜晚,雖然在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里,它們消失了。但是,鄉(xiāng)土文化所傳承的歷史信息和內(nèi)涵將與世長存.也許,這就是收藏的積極意義吧。 作者簡介:王鎖學(xué),大荔縣兩宜鎮(zhèn)王彥王村人。 文/王鎖學(xué) 圖/網(wǎng) 絡(luò)
總編:夏春曉 副總編:田小勇 顧問:張仕德 主編:李躍峰 編輯:張愛玲 高華麗 楊荔佳 小說編審:田小勇
散文編審:常盈 楊發(fā)興
詩歌編審:官華 高明 主辦單位:大荔縣作家協(xié)會
楊堅故里,美麗大荔。 原創(chuàng)高地,溫馨舒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