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篇先進第06】 南容三復(fù)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楊伯峻譯文】南容經(jīng)常朗誦有關(guān)言談謹(jǐn)慎的詩篇,孔子就把侄女嫁給了他。 【錢穆譯文】南容一天三次反復(fù)讀那白圭之詩,孔子把侄女嫁了他。 【李澤厚譯文】南容經(jīng)常誦讀白圭詩篇,孔子把侄女嫁給了他。 【注】三大家基本情況:楊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據(jù),更多文言文解釋的傳統(tǒng)視角;錢穆——代表臺灣最高水平,更多歷史學(xué)家和宋明理學(xué)的視角;李澤厚——代表大陸最高水平,更多哲學(xué)家和五四西學(xué)的視角。 【游夢僧直譯】南容多次恢復(fù)清白,孔子以他哥的女兒嫁給他(南容)。 【游夢僧意譯】政治黑暗的情況下,南容雖多次面臨牢獄之災(zāi),但因為他為人正直無阿、為政公正嚴(yán)明,最終運用自己的智慧得以恢復(fù)清白之身。因其才德俱佳,孔子把他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南容)。 【詳解】一個人因另一個人時常誦讀某一句上佳的詩句,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給這個人,這么隨意和膚淺,就是我們認(rèn)識的孔圣人?!這不正是三位先生(諸多解論者)口中的孔子么?!隨意膚淺的,是孔圣人,還是這些孔粉解論者呢?咱就撥開一葉以見泰山。 此章之譯解,大家都拿這個《詩經(jīng)》來說事,咱就先從《詩經(jīng)》入手(本僧極其驚訝的是,該讓《詩經(jīng)》登場的時候,比如解“舊谷既沒,新谷既升”的“谷”時,他們不用《詩經(jīng)》——詳細(xì)請看《童解<論語>之孔子拍棺系列08-穀谷不分》;現(xiàn)在這里無需《詩經(jīng)》即可解時,這些先生倒是想起這《詩經(jīng)》來了?。?。 《詩經(jīng)·大雅·抑》有詩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薄肮纭钡谋玖x就是“玉器”,“白圭”即“白玉”。這句詩詞用現(xiàn)代文來解釋就是“白玉上的瑕疵斑點,還可以通過琢磨而去掉;但說出話里的瑕疵,就不可通過琢磨去掉了!”“為”字指代前面的“尚可磨也”。此詩意旨在于勸人謹(jǐn)言慎語。 只是誦讀這樣的詩篇,斯之為?斯之為!子以兄之子妻之?!就因為南容這小伙子時常誦讀這詩句,孔子就把侄女嫁給了他!這媒人為了那點紅包錢,真是沒底線了!這不跟《論語》的另一章孔子批評宰予晝寢時說話相違背了么——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沒錯,孔子說了:察人,既要聽他說的話(聽其言),還要觀察他的行為(觀其行)。 以上批評宰予晝寢的例子,可能有人會說:“孔子都說了,是'于予與改是’,是因那次事件后才改成'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的”。這是有可能的,因為我們不知道這兩章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那本僧拿《論語》的另一章來證明:【第13篇子路第05原文】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dá);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這里,孔子直接就對能“誦《詩》三百”的人作出了評價——為政不達(dá),出使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詳細(xì)不用解釋,我們就能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即使把《詩經(jīng)》倒背如流,如果在現(xiàn)實中用不上,最多也沒有用!”所以,孔子又怎么會因為南容多讀幾次《詩經(jīng)》中的某篇詩文,就輕易把侄女嫁給他呢?!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此章到底說的是什么?不急,且聽本僧慢慢道來。 上一篇文章(《童解<論語>之孔子拍棺系列16-隱晦的免》),本僧解了【第05篇公冶長第02原文】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币云湫种悠拗?。【游夢僧意譯】孔子評價南容,說:“南容這個人,政治清明之時,因為他的為政能力強而不會被棄用;政治黑暗之時,即使面臨牢獄之災(zāi),也會因自己的正直清白,最終運用自己的智慧而能脫身于刑罰和殺戮,得以化險為夷。面對牢獄之災(zāi)而又能證明清白,更說明南容這個人智慧且品德高尚,為人正直無阿,為官公正嚴(yán)明!”把他(指孔子)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指南容)。(注:此句詳細(xì)解釋請看《童解<論語>之孔子拍棺系列16-免非常免》一文)“免”字是“脫身、逃脫”之意,而不是“免除、避免”之意。即說南容是面對牢獄之災(zāi)而最終自證清白,得以“免于刑戮”的。 與之相呼應(yīng)的,就是這一章【第11篇先進第06原文】南容三復(fù)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以見得?“圭”的本義就是“玉器”,“白圭”即“白玉”此處以物喻人,“白圭”喻人之“清白”;“三”,古人通常用奇數(shù)來表達(dá)“多”的意思;“復(fù)”為“恢復(fù)”之意;“三復(fù)白圭”即“多次恢復(fù)清白”的意思。與“免于刑戮”一章相結(jié)合,即為“多次面臨牢獄之災(zāi),脫身于刑罰,最終得以恢復(fù)清白之身”。 《論語》此兩章一呼一應(yīng),一因一果。“邦無道”而多次面對牢獄之災(zāi),而又一次又一次地因為自己的為人正直無阿、為政公正嚴(yán)明,運用自己的智慧而“免于刑戮”! 可能還有人會問:“為什么非要說這兩章一定有關(guān)聯(lián)呢?”試想:那為什么對同一個人“南容”,會有兩處寫“以其兄之子妻之”呢?不可能把侄女兩次嫁給南容吧(嫁兩個侄女也不現(xiàn)實)!這就是兩章關(guān)聯(lián)的另一證據(jù)。 故“南容三復(fù)白圭”,不是三位先生(甚至諸多解論者)解釋的一樣“南容經(jīng)常誦讀白圭詩篇,孔子就把侄女嫁出去”,孔子沒有這么武斷、膚賤。而是“南容多次(面臨牢獄之災(zāi)而又能)恢復(fù)清白”之意,孔子經(jīng)認(rèn)真觀察并深思熟慮后,才把侄女嫁給了德才俱佳的南容,否則他就是對侄女的不負(fù)責(zé),又何以面對自己的長兄呢!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孔子作為圣人,又怎么會如此坑侄女、坑哥哥呢! 三老先生都應(yīng)該為此章錯解打板子,可謂“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孔子的可悲,不僅在于反孔者對他的污蔑,更在于挺孔者對他的錯解,這無疑于為敵人(反孔者)遞刀子! 【第11篇先進第06原文】南容三復(fù)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游夢僧直譯】南容多次恢復(fù)清白,孔子以他哥的女兒嫁給他(南容)。 【游夢僧意譯】政治黑暗的情況下,南容雖多次面臨牢獄之災(zāi),但因為他為人正直無阿、為政公正嚴(yán)明,最終運用自己的智慧得以恢復(fù)清白之身。因其才德俱佳,孔子把他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南容)。 |
|
來自: liuhuirong > 《論語解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