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有魅力 積累梳理有方法 學習新課標之“語言文字積累和梳理” ![]() ![]() 南白象實驗小學 莫園園 酷暑已消,秋風颯颯,韶光正好。由于今年正好任教一年級,我再一次研讀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語言文字積累和梳理”,同時悉聽了同段應紅賢、陳小眉、金諾老師對這一部分的解讀,感受頗深,以下是我的淺薄認識。 在新課標的六大學習任務群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語言文字積累和梳理”,這是一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罢Z言文字積累和梳理”學習任務群貫穿了義務教育四個學段,并明確了目標:“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主動積累、梳理基本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感;通過觀察、分析、整理,發(fā)現(xiàn)漢字的構字組詞特點,掌握語言文字運用規(guī)律,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奠定語文基礎?!?/p> ![]() 一、關鍵詞匯 ![]() 積累: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形成良好語感。朗讀背誦是積累的最佳途徑。 梳理:梳理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挑戰(zhàn)。只有將它們按照一定規(guī)律、一定特點梳理分類,在需要提取的時候,就能快速高效地找到了。 ![]() 二、價值定位 ![]() 激發(fā)學生在語文學習和日常生活中梳理、探究漢興趣;賡續(xù)我國語文教育優(yōu)良傳統(tǒng),注重語言材料和語言運用經驗的積累;語言文字運用,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語感,積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底蘊。 ![]() 三、具體內容 ![]() 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四個方面。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作為課程內容,是語言運用這一核心素養(yǎng)在學習內容上的具體表現(xiàn)。 ![]() 而新課標在第一學段對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提出要求,學段要求前后銜接,相互關聯(lián),由易到難,拾級而上。對標了我們核心素養(yǎng)當中語言運用的內容。 ![]() 將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比照閱讀,可以對“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這一任務群教什么、學什么有更加清晰的認知。 1.學習對象。本任務群的對象是“語言文字”。語言文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因素,只有掌握了大量語言文字,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好語言文字。 2.螺旋上升。以第一項識字為例,第一學段的學習內容是:認識有關個人自然的常用字;認識家庭、學校、社會生活的常用字;學習書寫筆畫簡單的字,初步體會漢字結構的主要特點。 ![]() 四、實施層面 ![]()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時,關于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和梳理”本校一年級老師們已經有了實踐層面的經驗累積。 實施一 統(tǒng)編一上“識字”版塊的第一篇課文是《天地人》 課后沒有其他任何說明,但是我們都清楚,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認識“天、地、人,你、我、他”六個生字。按照以前的教學經驗,通常會一個字一個字地教。“情境”這個詞在新課標中反復出現(xiàn),首先指向“語言運用”,其次指向“興趣激發(fā)”。可見現(xiàn)在我們要變的就是:為識字教學創(chuàng)設合理的語文大情境。 ![]() 統(tǒng)編一上識字(一)一共五篇課文,每篇課文自成一個體系,以課文篇目為范圍創(chuàng)設大情境是合理且可行的。如何創(chuàng)設呢?以《天地人》為例。 ![]() 這樣的教學預設片段,創(chuàng)設的大情境就是“打招呼”。把需要認讀的生字融入其中,反復出現(xiàn),不斷強化,在學生腦中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同時,與需要認讀的六個生字一起出現(xiàn)的一定是生活中、閱讀中常見的詞語、句子,這就是強調在真實的情境中識字、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 實施二 統(tǒng)編一上“識字”版塊的第五單元——單元識字范例 這是第二個識字單元,編排了《畫》《大小多少》《小書包》《日月明》《升國旗》5篇識字課文,將識字寓于生動形象、充滿童趣的情境之中,內容淺顯,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滲透對比識字、會意字識字、歸類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識字單元屬于“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這個學習任務群第一學段的學習內容是這樣定位的: (1) 認識有關人的身體與行為、天地四方、自然萬物等方面的常用字; 認識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的常用字; 學習書寫筆畫簡單的字,初步體會漢字結構的主要特點。 (2) 先認先寫基本字,學習部首檢字法,嘗試發(fā)現(xiàn)漢字的一些規(guī)律,初步學習分類整理課內外認識的字; 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發(fā)展獨立識字能力。 (3) 誦讀、記錄課內外學到的成語、諺語、格言警句、兒歌、短小的古詩等,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養(yǎng)成自主積累的習慣。 比較而言,第一個識字單元要求認識和書寫的字主要是獨體字,象形字,這個單元包括獨體字(象形字)、合體字(會意字、形聲字),書寫的除了獨體字,增加了合體字。 梳理整個單元的編排,綜合文本與識字的單元特點,本單元的目標梳理如下: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具體形象的直觀事物,再通過偏旁歸類、借助反義詞、事物歸類、圖文對照、熟字加偏旁等多種識字方法識記生字。 2.發(fā)現(xiàn)合體字偏旁與字義的聯(lián)系,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利用偏旁表意的規(guī)律認識更多的生字。 3.參與制作班級識字書,遷移新的情境和同學一起認識更多的字。 4.遵循“從左到右”和“先撇后捺”筆順規(guī)則,規(guī)范書寫。 在識字單元目標中,需要學生持久理解的大概念是: 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漢字反映了先民對世界的形象化認識。 結合本單元的識字文本情境,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設這樣的學習情境——我們在各種地方遇見和認識漢字,尤其在課堂上,在神奇的書本上,通過一首首有意思的兒歌,既認識事物和它們的特點,又識記了更多的漢字。如果我們能夠一起創(chuàng)作一本屬于我們班的識字書,幫助我們班的每個同學快快樂樂地認識更多的字,肯定是一件更加奇妙的事情呢。我們就在接下來兩個星期的學習中,證明一下我們的本領吧。 實施三 串聯(lián)單元,巧設任務,識字書展成果 結合識字第五單元,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進行大概念理解的核心任務可以設計為: 核心學習任務說明:在學習課文,借助課文境遇識字,發(fā)現(xiàn)和梳理識字方法的同時,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遷移聯(lián)結與課文相似的情境,發(fā)現(xiàn)情境中的代表性事物極其特點,嘗試畫出情境圖。 這個核心學習任務需要分解成以下四個子任務,才能幫助學生建構有層次、有邏輯的學習體驗,達成大概念的發(fā)現(xiàn)和理解—— 子任務一:發(fā)現(xiàn)小書包里的識字秘密 任務說明:學習《小書包》,在詞語—文具、兒歌-生活構建的情境中,識字并發(fā)現(xiàn)識字方法、策略,順勢遷移——我們可以結合小書包里的文具來認識很多新的漢字,在學習生活中,還可以結合哪些事物認識更多漢字(教師可以提示“教室”)。結合具體事情情境畫圖,師生一起配文字,順勢發(fā)布核心學習任務和成功標準。 ![]() ![]() 子任務二:豐富班級識字書素材 任務說明:結合《畫》《大小多少》《日月明》《升國旗》的學習,從不同角度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發(fā)現(xiàn)更多創(chuàng)作識字書內容的情境和素材,教師將這些情境素材一一梳理記錄(標記發(fā)現(xiàn)者-學生的名字),為一起制作識字書做準備。 ![]() 子任務三:一起創(chuàng)造識字書 任務說明:班級每位學生認領一頁班級識字書的創(chuàng)作任務,和家長一起按要求制作書頁(圖文結合),創(chuàng)作的學生自己先識記書頁中的字,讀熟或背熟兒歌等文本內容。 學生成果 ![]() ![]() ![]() 在老師、家長的幫助下,結合事物名和特點,在情境圖旁邊配上一組事物名和搜集或創(chuàng)作的一首包含情境圖中事物的兒歌。 ![]() ![]() ![]() ![]() ![]() 將這份圖文作為班級識字書的一頁,在班級中分享,和同學們一起認識更多的漢字,積累更多有意思的兒歌,提高自己的識字能力。在分享活動后,師生一起裝訂成書,擺在教室圖書角供同學們閱讀識字。 識字單元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完成單元內容所指向的識字任務和豐富漢字知識、習得更多的識字方法策略,更是為了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積極遷移方法策略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識字,在識字中認識事物認識世界,在識字中發(fā)展閱讀能力,在識字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意識。 這樣的目標追求,需要教師通過設計和實施具有向心力、驅動力、整合力、發(fā)展力的學習任務來落實。新課標的到來,給了我們新的方向,新的挑戰(zhàn),學好課標,用好教材,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新課標踐行,我們一起攜手在路上! |
|
來自: 安可知的天涯 > 《項目化(大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