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夫修仙之道,由來久矣。上至黃老開先,下至諸真衍派,圣圣相傳,師師相授,山林城市,代不乏人。究其道術(shù)造端,則玄奧莫測,微妙難知。雖聰明上士,達(dá)者鮮矣。況其下焉者乎? 且夫道者,□□□□。外則窮天地日月交媾之理,內(nèi)則明男女陰陽造化之機(jī),然非有師傳,安能自悟?所以學(xué)道者甚多,而成道者甚少。此無他,在得傳與不得傳者耳。今修煉者止看丹經(jīng),不求口訣,未遇真?zhèn)?,徒爾枯坐,以盲引盲,而不知都落于頑空也。對于諸祖丹經(jīng)所傳入室下手陰陽順逆之理,僅視為清靜虛無之事矣!若此修□□如鏡里觀花,何異水中撈月。徒然勞苦,深□□惜。 仆自知愚鈍,賦性不敏,然力學(xué)在人,切向自省求涉希夷之域,愿上紫陽之堂。訪圣尋真,遍游山岳,幸天不棄,得遇圣師誨以《參同》、《悟真》之妙,示以《周易》、《陰符》之旨,闡明卦卜,洞達(dá)玄機(jī),方知金丹大道不出乎陰陽而已。因念近求學(xué)□□十有八九,求其入□□□百無一得。仆既得真?zhèn)?,安敢默然?于是將平日所得并師真所授筑基、煉己、得藥、還丹、溫養(yǎng)、面壁、脫胎、了當(dāng)之旨,不避天譴,直述無隱。次第編成詩,共成一卷。內(nèi)分七言四韻十六首,按二八之?dāng)?shù),以象一稱真金;絕句六十四首,按六十四卦,以象周天火候;西江月一首,按太乙之奇,以象金丹一粒。至于鼎器先后,藥物斤兩,火候進(jìn)退,悉備其中矣。 □□□□《金火丹訣》。蓋金丹至要不外金火二字,因火為大丹之本,火非金不融,金非火不化,火金交煉,片晌之間結(jié)成一粒大如黍米,此名金丹也。將此一粒采而服之,吞歸五內(nèi)擒伏,己之陰汞,猶貓捕鼠,如鷹搦兔,從此不能走失矣!然后運陰符陽火抽添進(jìn)退,養(yǎng)育真炁,化為金液之質(zhì)。故凡運火之際,忽覺尾閭有物直沖脊背,雙關(guān)歷歷有聲,逆上泥丸觸上腭,顆顆降入口中,狀如雀卵,馨香甘美,名玉液還丹。徐徐咽歸丹田,結(jié)成圣胎,十月功完,六百卦盡,剝盡群陰,體□□□□□□□,脫胎神化,從此入出,面壁□□□□□□□□功成行滿,自然形神俱妙,性命雙圓,與道合真,變化不測矣!古圣強(qiáng)名曰九轉(zhuǎn)金液大還丹也。 今將此法條列于后,非敢為達(dá)者規(guī)模,始留作初學(xué)者參究,庶使學(xué)者知之于一時,驗之于將來,不迷旁門曲徑。忝為正法眼印,互相傳授,共證圣果,依而行之,信而從之,運煉一身,丹成九轉(zhuǎn),形飛天闕,號曰真人。當(dāng)□□□□,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時,而修仙之能事畢矣! 西涼致一子許信良序 遵先校:此序與坊本中凝中子增訂者大不相同。因凝中子未習(xí)南派法,故將清修語句刪改,致晦真義。今張竹銘兄在友人處索得此真本,乃完全闡南五祖真?zhèn)鞔蟮酪饬x者。惜乎抄本年代過遠(yuǎn),中多蠹食,或因紙質(zhì)融化,故多缺字,未敢擅加,均用方圈,以俟考錄。幸要旨可索,如云金丹大道,不出陰陽而已;又云修丹至要,不外金火二字。以下又將玉液還丹與金液大還丹各訣,言之鑿鑿,實與《參同契》、《悟真篇》相表里,且與《大學(xué)》之誠意正心、《道德經(jīng)》之意載營魄抱一之意旨相貫通,洵道學(xué)之精華,豈拘一不化及淺見少聞?wù)咚芨Q其堂奧也哉?! 七律十六首 天地生成詎等閑,陰陽二字紐連環(huán);含生人有長生路,入世誰知出世間? 《道德》有言觀妙竅,丹經(jīng)注意在玄關(guān);從來少艾難長久;惟有金丹妙駐顏。 癡愛貪嗔種種魔,精神暗里被消磨;百年富貴晨初露,一具骷髏水上波。 世事如棋難計較,光陰似箭易蹉跎;高山譜出還丹訣,留待知音悟此歌。 混沌初開天地分,乾坤交媾失元真;坎爻內(nèi)實嬰兒體,離卦中虛姹女身。 木性慈仁吾作主,金情順義彼為實;若能將此行顛倒,返本還源壽萬春。 修真默坐要開關(guān),玄竅通時便駐顏;一炁薰蒸尾閭起,三車搬運頂門環(huán)。 丹頭采自乾坤竅,道眼通從離坎間;靜極陽生須急采,運神馭氣上泥丸。 筑基須用有為功,橐籥吹噓鼎內(nèi)風(fēng);神注丹功修漏泄,炁歸元海要流通。 還精補(bǔ)腦身長健,添汞抽鉛命不窮;開透三關(guān)諸病去,丹田溫暖老還童。 煉己持心妙更玄,安爐立鼎取先天;子來陽火乾元用,午退陰符坤策旋。 似鶴養(yǎng)胎神默然,如貓捕鼠息綿綿;叮嚀時至無差失,頃刻之間奪化權(quán)。 藥在西南坤地生,曲江池上月華明;驗探神水分壬癸,采取真金煉甲庚。 火遇子時雙匹配,鉛逢午日一團(tuán)成;須知藥物憑斤兩,好供真師仔細(xì)論。 桃源洞內(nèi)覓刀圭,花未開時莫亂為;紅葉半舒門半啟,黃芽初長露初垂。 勤探玉蕊傳風(fēng)信,倘泄金華便月虧;若到雙扉全辟處,空勞仗劍舞龍池。 明月初三恰正逢,陰陽交媾會雌雄;西山虎嘯青岡內(nèi),東海龍吟黑水中。 玉鼎湯煎玄戶透,金爐火熾牝門通;凝眉引炁行呼吸,得藥歸來入震宮。 真鉛即使水中金,須向華池著意尋;伏虎手提無刃劍,降龍懷抱沒弦琴。 兩儀妙合乾坤竅,一炁初生天地心;識得鴻濛含有象,鴛鴦?wù)枚冉疳槨?br> 金鼎玄珠似月圓,眉間光透正當(dāng)年;五千日外生黃道,三十時內(nèi)產(chǎn)黑鉛。 顛倒乾坤交泰卦,循環(huán)烏兔運周天;還丹一粒吞歸腹,求作長生不老仙。 溫養(yǎng)澆涪六百篇,鼎分三足煉胎仙;朝行陽火霞輝日,暮退陰符月午天。 復(fù)姤抽添須履險,屯蒙沐浴貴精研;如期旬月功完滿,產(chǎn)個嬰兒出上田。 面壁深山要九年,無人無我絕塵緣;常令朗月照心地,莫教迷云障性天。 頓悟圓通成至道,虛靈粉碎了真詮;功行完滿朝元去,白日飛升謁帝前。 坤爐乾鼎煉丹砂,養(yǎng)成白雪配黃芽;采取紅丸制黑汞,四象五行聚一家。 金砂燒煉原非易,草木烹吞到底差;不會陰陽顛倒訣,休將膚見對人夸。 陰陽大道在人間,休去深山隱洞天;采藥他山尋祖炁,煉丹斯室煅真鉛。 一時造化通爻策,六候真機(jī)象缺圓;進(jìn)氣門關(guān)先煉己,逍遙駐世萬千年。 日魂月魄道之基,舉世而今知者?。恢鞘空J(rèn)為神炁合,迷人罔覺坎離非。 守心想腎空勞力,煉汞燒鉛豈易為?幸遇圣師真口訣,敢將俚句泄玄微。 遵先校:此詩詞意暢達(dá),與坊本大異。計十六章,乃依先后天二八之?dāng)?shù)而作也,凡雙修之義,言之殆盡,深得《悟真篇》之真旨,可為學(xué)道者他山之助。其自混沌初開天地分起,至面壁深山要九年,共十一首,將大道精修之法,幾全泄露于字里行間,惟緊要處均蘊(yùn)藏未發(fā),將有待于真師之口授。讀者若瞎解昧真,則必太阿倒持,為魔所幻矣!余有笑謔,錄之于后: 若無慧劍制群魔,你對本抄歌必如一葉蕩風(fēng)波。生命寄在江河,十難九磨,危難前途處處多,我看你急水灘頭怎樣過? 七絕詩六十四首 曠懷大道慕通玄,訪遍名山歷巨川; 覓得洞天無大隱,白云何處是真仙? 落魄天涯數(shù)十年,一朝邂逅大金仙; 耳邊叮嚀無多語,教去西川覓黑鉛。 丹書從不語虛無,迷者終難覓正途; 弗遇真師親口授,盲修枉自費功夫。 先須煉性鎖心猿,次要跏趺坐半年; 然后用茲真妙訣,回光返照下丹田。 腎前臍后下丹田,慧眼常須靜里觀; 待遇子真方下手,采來默運上泥丸。 子時冬至一陽生,葭管飛灰夜炁清; 急會身中真造化,天人合發(fā)采元精。 采取元精全藉火,從來真火少人知; 余今漏泄天機(jī)奧,夜半陽生即子時。 陽生然后好行持,日月雙輪東復(fù)西; 駕起三車毋暫歇,載精運火過曹溪。 曹溪路接尾閭關(guān),一道銀河透玉山; 緊抱下關(guān)牢閉固,先天一炁自循環(huán)。 夾脊雙關(guān)通玉枕,河車運轉(zhuǎn)似風(fēng)輪; 昆侖頂上常來往,片刻周行十二辰。 后升前降逆回旋,一炁周流上下田; 如此三關(guān)行熟后,方宜下手采真鉛。 孤修寡煉丹難結(jié),須把雙修妙理詳; 若問玄黃真奧妙,從來大道即陰陽。 陰陽二炁是乾坤,老子名為玄牝門; 大易象辭曾說破,學(xué)人因甚不究根。 六爻變動兩儀形,八卦相交理最明; 都謂一陽同復(fù)震,哪知修道重咸恒。 人身效法天和地,女象坤兮男象乾; 若果知時相會合,金烏玉兔一輪圓。 一陰一陽相配合,順生人物仙逆成; 修丹妙法同斯理,只在中間顛倒顛。 天地相蘊(yùn)萬物生,夫妻交媾結(jié)胎嬰; 陰陽會合方成道,離了陰陽道不成。 雙修妙理最幽玄,二氣相遇丹自圓; 若謂獨修能得道,孤僧寡道盡成仙。 月非日映光難聚,陽不陰交氣屬陰; 欲訪明人論此理,塵寰游遍少知音。 藥物根源仔細(xì)陳,金丹產(chǎn)在彩鸞身; 分明指出君須記,二七相交十四春。 與君再說金丹竅,日出西山白虎嘯; 等候夜半亥子時,采之片刻真玄妙。 修丹切莫妄修持,須認(rèn)他家活子時; 月出庚方鉛自現(xiàn),蟾光一道露華池。 癸后鉛生辨濁清,先天真炁少人明; 要知此藥何時產(chǎn),但看初三月出庚。 欲采真鉛□命基,望前朔后正當(dāng)時; 一鉤新月金初旺,過后休嘗莫亂為。 五千四八產(chǎn)真鉛,恰象天中秋月圓; 夜半陽生須急采,爐中行火自烹煎。 十五月圓花正開,水清金旺絕行□; 若交復(fù)卦陽初動,一顆玄珠產(chǎn)下來。 金花大藥是丹財,城市鄉(xiāng)村處處開; 認(rèn)得采歸爐里煉,一時辰內(nèi)結(jié)靈胎。 采花須采花中金,采取金花分癸壬; 識得花間真消息,自然虎嘯會龍吟。 酒是良朋伴似花,戴花飲酒駕河車; 西山北海觀潮信,夜夜南山觀月華。 若問華池在哪方,西南坤地是他鄉(xiāng); 其中有味醍醐酒,服下重樓壽命長。 醫(yī)老原來藥最玄,丹頭一味水鄉(xiāng)鉛; 人衰賴補(bǔ)花須接,此法神仙親口傳。 人身年邁血精殘,補(bǔ)血添精兩不難; 橐籥吹噓休著力,自然真炁上泥丸。 筑基不是等閑功,會合陰陽交虎龍; 寄語修真諸達(dá)士,莫將此理認(rèn)三峰。 鑄劍先安太乙爐,次憑金水煉凡骨; 堅剛既已圣靈通,好駕仙槎游仙窟。 降龍伏虎也非難,寶劍虛含陽海間; 鉛鼎溫溫陽火功,存神運氣過三關(guān)。 偃月爐中鉛氣濃,懸胎鼎內(nèi)火初紅; 寒聲玉漏丁丁滴,息數(shù)周天籍巽風(fēng)。 縱識真鉛及水銀,不知火候道難成; 周天煉法神仙授,世上愚人幾個明? 周天火候有真?zhèn)?,進(jìn)退抽添汞制鉛; 陽火子時三十六,陰符三八午時旋。 陰符陽火往來行,玉液還丹指月盈; 再去坎宮求大藥,送歸離內(nèi)制陰精。 大藥須同類相感,休將心腎作離坎; 不明陰陽顛倒顛,其在人前亦博覽。 當(dāng)前紅日隱深潭,陰內(nèi)藏陽是坎男; 倒贅離宮配姹女,成親只在月初三。 鼓琴洞里招丹鳳,敲竹檐前換黑龜; 二物會時因戊己,坎離交媾結(jié)刀圭。 一個時辰分六候,只消二候得丹頭; 真鉛度過尾閭?cè)?,四候合丹仔?xì)收。 交感陰陽結(jié)圣胎,金蓮一朵花中開; 采歸運上泥丸頂,化作甘泉下口來。 前短洞房交虎龍,后長得藥入中宮; 陰消汞固身無漏,從此靈砂漸漸紅。 鉛歸土釜汞凝中,十月汞乾鉛自空; 六百卦中符火事,抽添妙用法屯蒙。 屯蒙二卦用心排,刑德臨門保圣胎; 沐浴金丹光透體,一年功畢產(chǎn)嬰孩。 沐浴原非卯酉月,學(xué)人須記兔雞時; 洗心滌慮防危險,住火停符始合宜。 男兒懷孕是仙胎,不象凡人順下來; 劈裂頂門須倒養(yǎng),元神出現(xiàn)免輪回。 靜坐深山絕世情,九年面壁養(yǎng)元神; 慧光充滿三千界,打破虛空乃至真。 九載養(yǎng)成身外身,卻來塵世積功行; 功完行滿丹書詔,駕鶴乘鸞上玉京。 白日飛升謁太清,飄飄遺世出紅塵; 陽神從此超三界,求證金剛不壞身。 修行何必論媸妍,真謂佛尊道不然; 試問參禪賢伴侶,釋迦因甚號金仙? 道曰金丹儒太極,釋迦圓覺號牟尼; 雖然門戶分三教,修道根源共一枝。 神仙事業(yè)古如今,惟有修丹義最深; 大抵修丹須口訣,若無口訣枉勞心。 欲修金液還丹道,先結(jié)良朋備法財; 得法得財?shù)猛庾o(hù),同心修煉上蓬萊。 一句道心說與賢,人間萬事不如錢; 金丹原是長生藥,若少青趺難駐顏。 修行切莫隱深淵,須往人間鬧世塵; 柳巷花街真福地,從來花酒出神仙。 紅塵之內(nèi)好修身,須要居塵不染塵; 大隱何妨為俗客,道成然后做真人。 丹經(jīng)萬卷講玄機(jī),只是迷人不自知; 如謂書中無口訣,憑何印證得修持? 內(nèi)修精氣正希仙,外體陰陽玄又玄; 寄語道流休執(zhí)著,深山孤坐枉徒然。 更有學(xué)人好煉丹,卻將鉛汞鼎中安; 點金服食□沖舉,到老差殊成道難。 內(nèi)外二丹全未聞,自夸知道對人論; 饒君口似懸河水,終作閻王殿上魂。 富貴不修徒有錢,豈知死后捏空拳; 勸君早煉金丹藥,作個人間不老仙。 遵先校:此詩系按六十四卦數(shù)而作。言北派法,不落頑空,頗得乾坤先天法竅;言南派法,毫不著實,頗得《悟真篇》一派真旨。與坊本不同,因坊本專重北派,故將其中要處擅為刪改,致失真相耳。且考此詩,能會通三教,不著門戶意見,可謂讀破萬卷書,深得一貫旨。道本無二,后人智愚不等,圣人因材教育,故傳授有深淺不同,如是所得各異,遂假托古圣,各分門戶。宋儒所以硬派孔子為政治家,樹立儒教,因是一教互相爭訟之門。究之三教之源,都不外先天陰陽一理,毫無沖突。得其真旨者大度包容,重道不重教;不得真法者,私心自用,專論教不重道,不知古今中外止此一道,并無二道??鬃有奚碇螄教煜?;老子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天下,其德乃普;如來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欲涅槃而滅度之,此皆同一公天下之誠也。至其自修,孔子先正其心,老子虛其心,如來如是生清靜心,此又皆以定心為本也。讀遍孔子、老子、如來經(jīng)書,何嘗有一語相攻擊者?昔張紫陽作《悟真篇•序》云:先圣教人了性命以脫生死,釋氏以了性為宗,老氏以了命為本,教雖分三,道乃歸一,惜后世緇黃縫掖,各執(zhí)專門,互相詆毀,遂令三家宗要不能一致而同歸矣。足見悟真者真能會通三家一貫之旨也。讀此詩者宜以定心修道為本,毋徒以教而與門戶之爭耳。且此詩,訣雖微露,然非口傳不能明其真諦,若以教自限,則求師更不易也。學(xué)者勉之。 西江月詞一首 下手先施橐籥,開關(guān)后用真鉛,筑基煉己采先天,得藥方行烹煉。 片晌還丹一粒,圣胎十月功全,九年面壁作神仙,終了平和志愿。 遵先校:此詞與坊本只二三字不同,覺無大區(qū)別,當(dāng)讀呂祖西江月詞,聊聊數(shù)語將金丹大道悉歸其中,今罔此詞頗得呂祖所作之旨趣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