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苦惱,自己陪孩子讀書很長時間了,按理說孩子應該學到了很多東西,但讓孩子自己講故事,卻講不出來,哪怕簡單的復述一件事都做不到,作為家長內(nèi)心的挫敗感是很無奈的。 如何引導孩子自己講故事呢? 說到這個話題,之前我們也聊到過一些方法,比如“五指復述法”,讓孩子借助手指,按一定的規(guī)律復述內(nèi)容,沒有看過的讀者可以點擊下方鏈接看看: 親子閱讀100問|如何幫助娃復述一個故事?五指復述法幫助孩子化繁為簡,輕松總結。 親子閱讀是一個過程,家長面臨的問題也很多,問題是陪孩子閱讀后,一定要孩子自己講故事嗎? 家長之所以感覺無奈,很大原因是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待,在付出時間和精力后,得到的回饋與之前的期待相差太遠,以至于很難接受。 我們參與親子閱讀,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喜歡閱讀,愛上閱讀,讓孩子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 讀書后是否能夠把故事講出來,還得根據(jù)每個孩子的特點來引導,有的孩子就是喜歡讀書但不喜歡講,有的喜歡讀后寫出來,也有的喜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還有的可能會自己編成歌曲唱出來。 孔子教學時提倡因材施教,家長在親子閱讀時,也要根據(jù)自己孩子的特性,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讀書后的感受,強行讓孩子講述書里的內(nèi)容,反而會讓孩子對讀書這件事反感。 正如昨天安啦君舉游泳的例子,會游泳和教他人游泳是有區(qū)別的,一定要客觀看待,閱讀和講述也是兩個不同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習性,耐心傾聽孩子的話,說不定哪天,孩子就主動給家長講故事了。 |
|
來自: 安啦親子閱讀 > 《親子閱讀10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