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位男士,他就覺得呀自己近來痰特別多,尤其是在早上和飯后,如果再吃點辛辣的,痰更是多得厲害。
這個痰堵在喉嚨里,感覺很不舒服,總想清嗓子,或者使勁咳兩聲,有時候雖然能把痰咳出去,但很快又涌了上來,有時候咳得胸口都疼,也無濟于事。
另外,他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舌苔也不怎么干凈,有點厚,有點膩,怎么形容呢,像剛剛喝完牛奶的樣子,舌面上還有一層唾液。
這種舌象在中醫(yī)看來是典型的痰濕之象,這人呢也不懂什么舌象,只是一心想把痰化掉,就跑去看中醫(yī)。
大夫開了一方,叫他回去熬水喝。
一副藥喝完,感覺有點兒效果,至少喉嚨里清爽多了。
但見方藥如下:白術(shù)15克、枳實6克、陳皮6克、茯苓9克、半夏6克、蘇梗6克、藿香12克。
這里頭的道理,我們來簡單揣摩一下。朱丹溪曾說過:“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span>氣機推動痰濕運行,氣到哪里,痰就跟到哪里,像個小跟班。
為什么早上痰多?一日之際在于晨啊。早上氣機萌動,痰也就被帶了上來。
痰和氣的關(guān)系如此一目了然,這也就意味著降氣就能降痰。就像我們洗手間的面盆一樣,一旦把活塞打開,氣機一通,那水打著旋兒就下去了。
蘇梗、枳實再加上陳皮,目的很明確,就是疏通氣機,把身體的“活塞”打開。
這個枳實是啥呢,這么說吧,它和我們經(jīng)常吃的橘子有點“親緣關(guān)系”,二者同屬于蕓香科柑橘屬。
從這個角度來講,它和陳皮也有一點兒源淵。陳皮不就是橘皮制作而成么?不過,陳皮比較溫和,不如枳實力氣大。
蘇梗是紫蘇的莖,中醫(yī)常說,梗下諸氣。半夏把粘膩的痰化開一點。
接下來該考慮出路的問題了,大家把目光投向了茯苓,茯苓利尿,能把出路打開。
白術(shù)雖然也能燥濕,但更大的作用在于健脾,就是恢復脾胃功能。脾為生痰之源,痰濕的出現(xiàn),說到底是因為脾虛。
為什么飯后痰多?食物吃下去以后,脾胃開始工作啦,它的任務(wù)是把食物進行精細的加工,這個過程可不簡單。但此時的它還是虛弱的,只能勉強打起精神,就像人在生病的情況下還要工作,這樣一來,脾就更虛了,也就更容易生痰。如果你吃一點辛辣的,對脾胃造成的一定刺激,生出來的痰就更多。所以治痰一定要治脾,這是顛撲不破的道理。
藿香性子溫溫的,能給脾胃帶去溫暖。脾胃喜暖,在溫暖的環(huán)境里才更有干勁兒。
這個方子,在服用的時候要記住兩點:少吃辛辣,少生氣。當然,不吃或者不生氣,是最好的。
版|權(quán)|聲|明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溫暖中醫(yī),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溫暖中醫(y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