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古村擁有800年的歷史,是國內(nèi)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2006年培田古村作為明清古建筑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有30幢高堂華屋、21座古祠、6家書院,雖然我沒看到全部古建,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都走到看到了,本集先介紹最重要的四座高堂。 以官廳、繼進堂為代表的“九廳十八井”建筑,結(jié)合北方庭院建筑,適應(yīng)南方溫濕氣候,采用中軸線對稱布局,廳堂與庭院結(jié)合,建造技藝精湛,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官廳建于康熙年間,坐西朝東,占地5900 平方米,為前塘后閣五進“九廳十八井”經(jīng)典建筑,集政,經(jīng),教,居于一體。是吳氏宗族接待官員,商客之所,門前設(shè)照墻,半月塘,正門一對石獅石鼓和石旗桿,內(nèi)門額橫書“斗山并峙”,正廳天井砌接官甬道,左右窗屏,雀替,雕刻技藝精湛。 官廳是中軸對稱式布局,有11個廳堂32個天井院落,三進,正廳,橫屋,圍墻,中軸線依次為外雨坪,門樓,內(nèi)雨坪,下廳,天井,中廳,天井,上廳,后樓。上廳為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硬山頂,抬梁。穿斗式木構(gòu)架,磚木混合,三間四柱三樓式磚門樓,八扇鏤空浮雕窗。 宣和是古汀州府通往連城、永安的交通要地,當年明清驛站就設(shè)在今日宣和鄉(xiāng)培田村的官廳里。培田也是紅軍長征的出發(fā)地之一, 1933-34年紅軍曾在官廳召開重要軍事會議。 繼述堂是培田村中規(guī)模宏大的合院建筑,多單元融合為一體,獨具客家風格,有18 個廳堂24 個天井72 個房間,共占地6900平方米。 都閫府是培田最重要的傳統(tǒng)民居建筑之一, 1994年被一場大火燒毀,僅存殘垣斷壁,成為培田之殤。 衍慶堂在“都閫府”左側(cè),建于明成化年間,培田吳家總宗祠,堂號“衍慶”訓示裔眾“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內(nèi)設(shè)古戲臺以及婦女兒童看戲間,中廳粉壁拓朱熹所書“忠孝廉節(jié)”,弘揚儒家理學,天子壁懸掛家訓,家法,族規(guī)。中堂懸掛世祖像。融中國民族建筑藝術(shù)和客家文化內(nèi)涵于一體,是保存較完整的典型明代建筑。廳堂可容幾百人拜祖餐飲。原掛有雕龍繪彩鑲邊功名匾額40多塊和學位金牌,現(xiàn)僅存雍正十二年(1734年)立“蛟騰鳳起”牌匾,衍慶堂外院的古戲臺是培田村民祭祖的重要活動場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