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沿著梁思成、林徽因的足跡探古建之古城正定(下)

 新用戶8926AVU2 2022-11-20 發(fā)布于北京

——“京外名剎應首推正定府隆興寺”

文章圖片1

(正定隆興寺,樂活本人于2022.8拍攝)

在正定眾多名勝古跡中,最具魅力、最讓人震撼的當屬大名鼎鼎的千年古剎隆興寺了,也是我來正定最想去探訪的。始建于隋開皇六年的隆興寺是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親自敕封修建的,氣勢雄偉,保存完好,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較為完整的一組北宋木結(jié)構(gòu)建筑群。梁思成先生曾四次來正定考察隆興寺,并有言道:“京外名剎當首推正定府隆興寺”

文章圖片2

(大門上端的“敕建隆興寺”和“天王殿”匾額均為康熙皇帝手書。樂活本人2022.8拍攝)

隆興寺俗稱大佛寺,始建于隋開皇六年(586年),初名龍藏寺,唐改龍興寺。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奉宋太祖趙匡胤旨,于寺內(nèi)鑄造一尊巨大的四十二臂銅質(zhì)千手觀音菩薩像,并蓋大悲寶閣,此后,寺內(nèi)大興土木進行擴建,以大悲閣為主體的宋代建筑群相繼告成。金、元、明各代對寺內(nèi)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和增建。清康熙、乾隆年間,又曾兩次奉敕大規(guī)模重修,寺院形成了東為僧徒起居之處,中為佛事活動場所,西為帝王行宮三路并舉的建筑格局??滴跛氖拍辏?710年)賜額“隆興寺”,并沿用至今。

文章圖片3

(1901法國人拍攝隆興寺側(cè)面,依次可見鐘樓、摩尼殿、戒壇、轉(zhuǎn)輪藏閣、集慶閣和大悲閣,現(xiàn)鐘樓已毀。)

文章圖片4

(正定隆興寺平面現(xiàn)狀草圖梁思成繪,攝于隆興寺內(nèi)梁思成文物保護史跡展館)

寺院建筑南北縱深,中軸線南端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自三路單孔石橋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牌樓門、戒壇、慈氏閣、轉(zhuǎn)輪藏閣、大悲閣、御書樓、集慶閣、彌陀殿、毗盧殿、龍泉井亭等十幾座殿閣。緊湊的格局,使得建筑群重疊有序,主次分明,高低錯落,氣勢恢宏,因此,隆興寺是研究我國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典型實例。同時,除兩座碑亭以外,寺內(nèi)匯集了宋、元、明、清歷代風格的古代建筑,其中天王閣、摩尼殿、轉(zhuǎn)輪藏閣、慈氏閣更是我國目前僅存的四座宋代建筑,隆興寺也享有“中國古代建筑博物館”之稱。

文章圖片5

(隆興寺六個全國之最,樂活2022.8拍攝)

隆興寺的六處著名文物堪稱六個全國之最,被梁思成先生譽為“藝臻極品”的建筑孤例宋摩尼殿;被魯迅先生譽為“東方美神”的倒座觀音;我國早期最大的轉(zhuǎn)輪藏;被推崇為隋碑第一的龍藏寺碑;我國古代最高大的銅鑄大佛以及我國古代最精美的銅鑄毗盧佛。同時,寺內(nèi)還薈萃了歷代碑碣、壁畫、瓷器等藝術(shù)珍品。

文章圖片6

(隆興寺門口、琉璃照壁及三孔橋,樂活2022.8拍攝)

(一)“天王殿”——隆興寺最早的宋構(gòu)

文章圖片7

(天王殿外清代大修后的斗拱,樂活2022.8拍攝)

文章圖片8

( 天王殿內(nèi)柱頭收分明顯,有別于清式做法,而金柱上的柱頭斗拱,比檐柱的更有宋構(gòu)的味道。)

由照壁向北,走過三路單孔石橋,就來到天王殿前。天王殿始建于北宋,是隆興寺現(xiàn)存宋代建筑中最早的一座,為宋初龍興寺的大山門,后世加墻改為天王殿。該殿基本保持了宋時的主要梁架結(jié)構(gòu),單檐歇山頂,覆青瓦綠色琉璃瓦剪邊,是寺院現(xiàn)存四座宋代建筑中最早的一座,至今已經(jīng)一千多年。清朝時,天王殿經(jīng)歷過幾次大修,重修時添三浮云斗拱,主體梁架及構(gòu)件仍保持宋代的工藝特點,主要梁架保留了原來形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保存宋代風格,只是外部檐下的斗拱是清代風格,斗拱較小、重彩繪,新添舊存對比異常顯著。梁思成先生見到這樣斗拱的配置很是氣惱,在《正定古建筑調(diào)查紀略》中記述:“山門宋式斗拱之間,還夾有清式平身科(補間鋪作),想為清代匠人重修時蛇足的增加,可謂極端愚蠢的表現(xiàn)?!?/span>外檐下斗拱的清代風格,令梁思成先生很是不滿意。

文章圖片9

(天王殿內(nèi)“大肚彌勒佛為金代木雕、四大金剛是1992年的重塑之作,樂活拍攝)

現(xiàn)在大門上端的“敕建隆興寺”和“天王殿”匾額均為康熙皇帝手書。殿內(nèi)供奉的“大肚彌勒佛”為金代木雕,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歷史。殿內(nèi)兩側(cè)供護世四大天王,是1982年的重塑之作,四大天王手中所執(zhí)法器不同,寓意“風、調(diào)、雨、順”,暗示“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文章圖片10
文章圖片11

(1933年大覺六師殿已坍塌,只剩一堆土丘。梁思成拍攝)

進入門內(nèi),左右的鐘鼓樓和正面的大覺六師殿已毀,僅余基址。梁思成先生1933年在《正定古建筑紀略》中對大覺六師殿有過記述和影像:“殿已坍塌,只剩一堆土丘,高約丈余”,“土丘東偏有高約七尺武裝石坐像”。隆興寺內(nèi)這座規(guī)模最大的宋代建筑終究還是沒有熬過歲月的洗禮,而只留下了磚石的基址,讓我為此感到有些惋惜,這無疑是中國古建筑史上的一大遺憾!

(二)“摩尼殿”——宋構(gòu)中的“藝臻極品”

文章圖片12

(隆興寺六最之一——摩尼殿,樂活拍攝)

文章圖片13

(摩尼殿結(jié)構(gòu)分解圖,樂活標注)

沿大覺六師殿往北走,一座華美而又風格獨具的大殿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讓我低落的情緒立刻變得興奮。綠色琉璃瓦覆頂,飛檐、殿脊曲線如波,四角微翹,如鳥振翅欲飛,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雄偉的大殿壯觀、矯健、秀逸,讓人為之震撼!我不禁加快腳步向它走近,重檐歇山頂綠琉璃瓦剪邊,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粗大,殿四面正中又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廈……是我心念已久的宋構(gòu)摩尼殿,隆興寺中那座最大、最完整、最重要、最富美感的宋代建筑。

梁思成先生在《正定古建筑調(diào)查紀略》中是如此感嘆的:“立面重檐歇山的殿身,四面加歇山抱廈,而抱廈卻以山面向著四面,這種的布局,我們平時除去北平故宮,紫禁城角樓外,只在宋畫里見過,那種畫意的瀟灑,古勁的莊嚴,的確令人起一種不可言喻的感覺,尤其是在立體布局的觀點上,這摩尼殿重疊雄偉,可以算是藝臻極品,而在中國建筑物里也是別開生面。”梁思成先生在之后的著述和教學中,將摩尼殿作為實物中罕見實例,列入《中國建筑史》等著作。

文章圖片14

(摩尼殿匾額,樂活2022.8拍攝)

摩尼是梵語,意為珠、寶。佛經(jīng)上說:“摩尼珠,投入濁水,水即清?!蹦δ岬钊〈嗣?,取其去濁取清、脫離塵垢、證得清靜之意。

文章圖片15

(1933年梁思成拍攝的摩尼殿正面)

文章圖片16

(1952年,身為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的梁思成專門利用暑假來正定,不顧酷暑,繪制了摩尼殿整個建筑結(jié)構(gòu)圖)

文章圖片17
文章圖片18

(摩尼殿內(nèi)部梁架,樂活2022.8拍攝)

摩尼殿,又名五花大閣殿,建于宋皇四年(1052年),大殿布局奇特,面闊、進深皆七間,正方形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廈,使平面形成“十”字形,內(nèi)部采用殿堂型構(gòu)架,重檐歇山頂,四面出抱廈。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粗大,有明顯的卷剎、側(cè)角和生起,是宋《營造法式》之典范。

走進摩尼殿,立刻感覺到眼睛不夠用了,除了宏大的斗拱梁柱,殿內(nèi)正中設有佛壇上供奉的泥塑金裝佛像、墻壁上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壁畫以及內(nèi)槽北壁的泥塑五彩懸山,令人目不暇接!

(殿內(nèi)正中為釋迦摩尼說法坐像,樂活2022.8拍攝)

殿內(nèi)正中為釋迦摩尼說法坐像,兩側(cè)為弟子迦葉和阿楠,這三尊彩塑為宋代原塑。前邊的兩尊佛像分別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為明朝成化年間補塑。匆匆拍了照片,我就直接奔向壁后的五彩懸塑觀音像。

文章圖片20

(隆興寺六最之一,五彩懸塑自在觀音像,樂活2022.8拍攝)

只見后壁懸山中,一尊高3.4米的五彩塑觀音菩薩像倒坐在普陀仙山之中,因觀音菩薩有眾生普渡不完,誓不回頭的大慈大悲,就形成“倒座觀音”的形象。仙山中的觀音菩薩頭戴寶冠,披巾自肩下垂,瓔珞項飾遮于胸前,露臂赤足,神情閑適了然;右足屈膝搭左腿,右手繞膝輕撫左手腕部,頭微右側(cè),身稍前傾;面容恬靜,柳葉眉下,鳳目微睜,面露笑意,俯視群生,眼光中透露著智慧與惠和,似乎探尋過往人們的喜怒哀樂,微傾的臉龐,似乎詢問過往人們的悲喜憂愁。

文章圖片21

(左圖山本明1907-1912拍攝的背坐觀音菩薩,1923年魯迅先生在北平山本照相館買下此版照片,右圖樂活拍攝)

這種人格化的觀音形象,掙脫了想象又不拒絕想象,令人嘆為觀止。難怪魯迅先生1923年在山本照相館見到這尊觀音菩薩像的照片后為之傾倒,稱別的佛像是”把人神化“,而這尊佛像是”把神人化”了,盛贊她是“東方美神”,并置其照片于家中書桌上。梁思成先生也為”東方美神“所傾倒,說”她多么富有人情味“。

望著眼前的如此莊嚴美麗的“東方美神”,我也在想,如果魯迅先生到摩尼殿見到實景的“東方美神”,那又將被驚艷成什么樣子呢?

文章圖片22

(“東方盛景”,樂活2022.8拍攝)

而環(huán)繞五彩塑觀音菩薩像四周墻壁上現(xiàn)存422平方米的明代壁畫,同樣也是令人目不給視。整面壁畫以青綠色為主,間有瀝粉貼金,其中大殿東西扇面墻分別繪“西方勝境”和“東方凈琉璃世界”保存完好?!睎|方勝景“畫面長9.36米,高7米,以西方三圣——彌陀、觀音、大勢至菩薩為中心,繪有佛陀、菩薩、羅漢、樂伎、圣眾400余身,場面宏大,色彩艷麗,令人震撼!張老師介紹說:在修復壁畫時,敦煌研究院的專家來這里看后,都稱贊這里的壁畫看上去比敦煌壁畫更為精美!

文章圖片23

(左下:“鬼子母天”,右下:“大悲尊天”,樂活2022.8拍攝)

四抱廈繪護法“二十四尊天”,其中東抱廈的“鬼子母天”、“大悲尊天”等也保存較好,檐墻內(nèi)壁采用“分幅兼通景”的布局,生動地描繪了釋迎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磐整個過程,稱“釋氏源流”。壁畫以青綠色為主,間有瀝粉貼金,人物眾多且造型準確,筆法精細,線條流暢,神態(tài)生動,為壁畫珍品

從摩尼殿走出,望著莊嚴、雄偉的大殿,感嘆在中國一個縣級市的千年古剎里競?cè)徊赜惺澜缂壍木澜ㄖ⒈诋嫼筒仕?,隨意一件寶物就是歷史、就是文化!

文章圖片24

(“戒壇”二字為康熙御筆,樂活2022.8拍攝)

出摩尼殿,穿過牌樓,即是戒壇。戒壇是佛教僧徒受戒時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只有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寺院才能設置。隆興寺的戒壇是一座四角攢尖頂、重檐三滴水的亭臺式建筑,現(xiàn)存木結(jié)構(gòu)部分為清代重建。所懸豎匾上書的“戒壇”二字為康熙皇帝御筆書寫。里面的石壇為明代遺存,當中供奉的是明弘治六年鑄造的雙面銅佛,面南的是阿彌陀佛,面北的是藥師佛,像身相連,相背而坐,解除世人的所有病痛,接引眾生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戒壇北側(cè)是隆興寺的第三個院落,左右各有一座古樸的建筑,分別是轉(zhuǎn)輪藏閣和慈氏閣,正殿大悲閣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筑之一,與摩尼殿、戒壇一樣,坐落于寺廟的中軸線上。

(三)“轉(zhuǎn)輪藏閣”——木構(gòu)建筑之杰作

文章圖片25

(轉(zhuǎn)輪藏閣,樂活2022.8拍攝)

在隆興寺中,浸染著中國式智慧的建筑杰作不止一處,位于大悲閣右側(cè),坐西朝東的轉(zhuǎn)輪藏閣及閣內(nèi)的木制轉(zhuǎn)經(jīng)藏則是中國古代木構(gòu)杰作之代表。

轉(zhuǎn)輪藏閣是一座單檐歇山頂二層樓閣,始建于北宋,梁架結(jié)構(gòu)十分特殊,樓閣下層由于轉(zhuǎn)輪藏的安置,柱網(wǎng)布局突破了常規(guī),采用了移柱造的做法,而檐柱則采用了插柱造法,這在我國古建筑中極為罕見。

文章圖片26

(隆興寺六最之一——中國最古老、最大的轉(zhuǎn)輪藏,樂活2022.8拍攝)

閣內(nèi)的木制轉(zhuǎn)輪藏是一個能夠轉(zhuǎn)動的大書架,直徑7米,整體分為藏座、藏身、藏頂三部分,中間設一根10.8米的木軸上下貫穿。整個轉(zhuǎn)輪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針承受,結(jié)構(gòu)精巧,轉(zhuǎn)動圓滑,單手即可推轉(zhuǎn)。轉(zhuǎn)輪藏建造于北宋,是我國現(xiàn)存時代最早,體量較大的一個藏經(jīng)櫥。

文章圖片27

(圖為1933年梁思成先生在轉(zhuǎn)輪藏殿斗拱下留影,及梁思成拍攝的轉(zhuǎn)輪藏閣正側(cè)面,樂活拍攝于隆興寺梁思成展)

文章圖片28

(梁思成1933年拍攝的轉(zhuǎn)輪藏閣內(nèi)主壇佛像和梁架,樂活拍攝于隆興寺梁思成展)

文章圖片29

(梁思成1933年拍攝的轉(zhuǎn)輪藏局部照片,樂活拍攝于隆興寺)

文章圖片30

(梁思成繪制的轉(zhuǎn)輪藏閣的平面圖、剖面圖,樂活拍攝于隆興寺梁思成紀念展)

關(guān)于它的價值和精妙之處,梁思成先生在《正定古建筑調(diào)查紀略》中是這樣記述的:”藏殿上部的結(jié)構(gòu),有精巧的構(gòu)架,與《營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許多精美奇特的構(gòu)造,使我們高興到發(fā)狂?!啊备髁褐g交換處所用的角替、襻間、駝峰等等,條理不紊,穿插緊湊,抑揚頓挫,適得其當,唯有聽大樂隊之奏鳴曲,能得到同樣的悅感。“并稱贊它”是木構(gòu)建筑之杰作“,”是建筑中罕有的珍品“,”在梁架用法中是最上乘“。

文章圖片31

(轉(zhuǎn)輪藏部分圖,樂活2022.8拍攝)

看著閣殿內(nèi)這歷經(jīng)千年滄桑的梁架斗拱和充滿著玄機的轉(zhuǎn)輪藏,深深地感受到梁先生當時的“高興地發(fā)狂”是什么概念了,中國古代工匠們超凡智慧和那鬼斧神工的制造技藝怎么又不令人震撼呢!

文章圖片32

(慈氏閣正面 樂活拍攝)

文章圖片33

與轉(zhuǎn)輪藏閣東西對應的慈氏閣也是宋代樓閣,外觀相似,均為單檐歇山頂,二層樓,下層帶抱廈;但樓層結(jié)構(gòu)作法有所不同,慈氏閣檐墻一周的柱子均采用永定柱造,是現(xiàn)存宋代建筑中唯一的孤例。

文章圖片34

(此處的永定柱結(jié)構(gòu)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早的實物例證,是佐證《營造法式》記載的唯一北宋永定柱孑遺孤例。)

文章圖片35

(木雕彌勒佛像,樂活2022.8拍攝)

閣內(nèi)2米高的須彌座上,立有高約7米的木雕彌勒佛像,或稱“慈氏菩薩”,系北宋時期獨木雕制。彌勒佛像身軀偉岸,雙足開立于兩朵青蓮之上,彌勒頭戴天冠,著菩薩裝,手作說法印,身后飾高8.8米的火焰紋背光,以示佛光普照,法力無邊。這尊佛像是還沒有漢化的彌勒佛形象,相當寶貴。1995年采用修殘補缺、隨舊著色的方法進行了復原性修復。

(四)令人震撼的最高大的古代銅鑄佛像

文章圖片36

(大悲閣空中照片為網(wǎng)絡下載)

在這個第三個院落里,大悲閣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筑,閣高33米,面闊七間,進深五間,為五重檐三層樓閣,舊名“佛香閣”、”天寧觀音閣”。據(jù)記載,該閣始建于宋初開寶年間(968-976年)現(xiàn)存建筑為1999年重建。

文章圖片37

(法國人拍攝于1901年,大悲閣主體西側(cè)局部坍塌,兩側(cè)御書樓、集慶閣完好,圖片左下角可見隋龍藏寺碑)

文章圖片38

(常盤大定、關(guān)野貞拍攝于1918-1924年,大悲閣局部及西側(cè)配殿集慶閣,此時隆興寺一片破敗)

文章圖片39

(現(xiàn)在的大悲閣是1999年重新修建的,樂活拍攝)

文章圖片40

(隆興寺六最之一——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銅鑄佛像,照片由正定文保所張老師提供)

大悲閣內(nèi)供奉的銅鑄觀音像,是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奉太祖趙匡胤之命鑄造。像高21.3米,立于2.25米的仰蓮座上。觀音法相莊嚴,雙目低垂,俯視世間。除胸前合十的一雙手臂外,身側(cè)各有二十只手臂,每只手中繪有一眼,分別執(zhí)日、月、凈瓶、寶鏡、寶劍、金剛杵等寶器。菩薩的40只手、40只眼,乘以佛界中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種境界的二十五”有“,恰得”千手千眼”,護持眾生。只可惜兩側(cè)40雙銅手臂經(jīng)歷代損毀已經(jīng)殘缺,在上世紀40年代大修時改為木制,僅存觀音像的身體部分和當胸合十的兩只手臂是宋代銅鑄。大佛像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古代銅鑄佛像中最高大者。正是由于它的存在,當?shù)厝硕甲匀坏貙⒙∨d寺稱為“大佛寺”。

文章圖片41

(石質(zhì)須彌座是北宋原物,樂活拍攝)

觀音像的石質(zhì)須彌座是北宋原物,高2.25米,上面采用各種雕刻技法雕刻出的力士、飛天、共命鳥、伎樂等形象,造型生動,雕工精良,是難得一見的宋代石雕藝術(shù)珍品,令人印象深刻。須彌座與觀音像一同默默地駐守在這里,閱盡了世事滄桑和榮枯興衰,感嘆歲月的流逝,一眼就是千年。

文章圖片42

(御碑亭,樂活拍攝)

大悲閣前有兩座御碑亭,分別存放了康熙皇帝手書《御制隆興寺碑》和乾隆皇帝手書《重修正定隆興大佛寺記碑》。

文章圖片43

(隆興寺六最之一——龍藏寺碑,楷書鼻祖)

在東側(cè)御碑亭旁不起眼的一隅,還有一通隋開皇六年(586)十二月立的石碑——《恒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簡稱《龍藏寺碑》。碑通高324厘米,寬90厘米,厚29厘米。

隋代碑刻在我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尤以龍藏寺碑為著。它集北方書法之眾長,對后世楷書發(fā)展影響深遠,是“承前啟后”開啟初唐一代書風的重要階梯。

文章圖片44

(大悲閣后的壽槐已有1300多歲,樂活拍攝)

在大悲閣后面,沿著中軸線再向北,則是明代增建的彌陀殿,以及近代遷建而來的毗盧殿。而道旁的一棵壽槐引起了我的注意,壽槐已有1300多歲,是隆興寺內(nèi)樹齡最高的槐樹,壽槐雖然歷經(jīng)千年櫛風沐雨,卻毅然蒼翠挺拔,郁郁蔥蔥,默默地守候在這里,見證著古寺的興衰和更替。我靜佇于壽槐前,望著它古勁的身軀,有如在與一位老者在對視,它閱盡世事的千年滄桑,無論喧囂與落寞,還是榮辱與興衰,都如過往煙云,隨風而去,生命的輪回在歲月中悄然更迭,生生不息,堅韌挺拔,承載著歷史與情懷,成為人們心靈的皈依與希望,帶給人世間福報與平安……

文章圖片45

(彌陀殿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殿中央1.57米高的須彌座上,供奉一尊泥塑金裝阿彌陀佛。)

文章圖片46

(隆興寺六最之一——銅鑄毗盧佛像,樂活拍攝)

而位于隆興寺中軸線最末端的毗盧殿,原是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1959年因寺院殘破,為便于保護將其遷建于隆興寺內(nèi)。殿內(nèi)正中供奉一尊明代銅鑄毗盧佛像也是國寶,佛像是明代萬歷皇帝朱翊鈞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所御制的,全部為青銅鑄造,高6.42米,由三層四身相連、面向四方的坐式毗盧佛和三層蓮座摞置而成。最為精妙的是三層蓮座的千葉蓮瓣上都鑄有一坐式小佛,表情、手印富于變化,加上大尊主佛,和主佛頭冠上的小佛,大小佛像共計1072尊,其中1000代表大千世界由佛來統(tǒng)治,72就是萬歷皇帝母親的壽辰。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shù)和科學價值。

文章圖片47

漫步在夕陽中的隆興寺,靜穆、清幽、古韻,宛如在畫中游,在歷史中穿梭,樓閣殿宇間,層檐疊瓦,殿宇森森;園林古道旁,石碑林立,古樹蔥蔥,無論是古跡遺存還是舊物復原,處處都散落著唐宋元明清,除了深味殿閣交錯、縱深磅礴的建筑群帶來的視覺震撼,還讓我感受到了一份不一樣的寧靜與空明。

(五)緬懷建筑大師梁思成

文章圖片48

在隆興寺的東側(cè)院,攀松古藤枝繁葉茂,紅紅的石榴掛滿枝頭。史上這里曾是隆興寺方丈起居的地方,現(xiàn)在開辟成了《梁思成文物保護史跡展》。1933年4月,梁思成先生首次調(diào)查正定古建筑時曾暫居于此。

方丈院內(nèi)的雨花堂、北正房和東、西廂房四座單體建筑被精心設計為四個展廳。展館內(nèi)既有梁思成成長以及求學歷程的展示,也有他先后踏遍全國15個省200多個縣的重大考察發(fā)現(xiàn)。其中,梁思成三赴正定考察的成果展最引人注目。1933年至1963年,梁思成先后三次來正定考察古建筑,以大量的圖片、文字和圖紙記錄了正定在那時的古建筑真實狀況,為正定的文物保護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正定也在梁思成古建筑保護精神指導下取得了巨大成就,梁思成先生對古城文物保護功不可沒,把梁思成先生曾經(jīng)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開辟成紀念館,這無疑是對梁思成先生最好的敬重與紀念。

文章圖片49

(樂活拍攝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記得去年梁思成先生誕辰120周年之時,到清華藝術(shù)博物館觀看了“棟梁——梁思成誕辰120周年文獻展“,梁思成先生一生為中國建筑事業(yè)的貢獻,他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嚴謹?shù)闹螌W精神令人敬佩,特別是在戰(zhàn)火紛飛、異常艱苦的年代,他和夫人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測繪和拍攝了近2000件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遺留下來的古建筑遺物,我被他們對古建保護的執(zhí)著和奉獻精神所感動。沿梁、林大師足跡去探訪古建,看看梁、林兩位先生曾經(jīng)考察測量過的古建筑80年后的今天是什么樣子?這也是我對梁思成、林徽因兩位先生及為中國古建保護做出貢獻的前輩們的致敬!

文獻參考:

《正定古建筑調(diào)查紀略》梁思成著

《中國建筑史》梁思成著

《梁》梁思成、林洙著

正定隆興寺《梁思成文物保護史跡展》

特別感謝:正定文保所研究員張永波老師提供的老照片、存圖及相關(guān)文獻資料的分享。

特別聲明:本文為本人原創(chuàng)作品,為本人親歷行走、現(xiàn)場觀察而所感,參考相關(guān)資料均表明本人參考相關(guān)資料研究、整理,而不是簡單引用、編輯。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