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jù)報道,成都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李玎玲老師表示,印象最深的一次家長會,43人的班級只有7位爸爸。有網(wǎng)友留言, 家長會變“媽開會”; 爸爸去哪兒了......  我們身邊常見的家庭中,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媽媽在教育孩子,其實,父親對于孩子的陪伴在其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父親角色的參與程度少,往往會造成孩子性格缺失等問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是孩子能否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父親則是塑造孩子對生命的看法,關系到人格的形成。 若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長期缺席,極易導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 心理學家調查發(fā)現(xiàn),那些沒有得到父親足夠關愛和陪伴的孩子,容易焦慮、孤獨、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差,甚至還有攻擊性強、喜歡較勁、叛逆等性格和行為問題。作為爸爸,不要忘記自己做父親和丈夫的責任,工作以外的時間,盡量多的留給家庭,留給伴侶和孩子。 工作再忙再累,也應留出固定的親子時間,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陪孩子放風箏、玩玩具、登山、游泳、夜晚吃完飯和孩子一起散步、談心。 出門前和孩子認真道別、回家后給予一個暖心的擁抱、睡前花10分鐘講一個晚安故事等。 只要爸爸是全身心投入的,哪怕短短的幾分鐘的陪伴,孩子也能感受到爸爸的愛和溫暖,從中得到滋養(yǎng)。 更要關心體貼妻子,不要忘記了做丈夫的責任,不要讓她感覺孤立無援。 和妻子一起做家務、一起探討問題、愿意花時間積極參與到家庭生活中。 因為,那將成全一個孩子的成長,成就一個家庭的幸福。  在“孩子成長”這件事情上,父親能做的事情,其實有很多。一位爸爸曾在兒子暑假期間帶著他騎行318國道川藏線2200公里,翻越4座4000米的高山。每天的路程,相當于一個全程馬拉松。這個男孩說:“爸爸跟我在一起,爸爸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曾有心理學家曾說過,0~7歲的孩子,很容易出現(xiàn)退縮行為。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更依賴媽媽的照顧,也更容易出現(xiàn)共生關系。而爸爸的出現(xiàn),給予孩子向外發(fā)展的支持力量,有利于孩子形成獨立、完整的人格。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很容易從和父親的冒險互動中,學習到堅毅、勇敢的力量。對于多數(shù)家庭來說,父親扮演的是頂梁柱的角色,承擔著更多的期待和責任。因為父親角色的威嚴,對孩子無法敞開心扉,或無法以一個平等朋友的身份去互動,這反而讓孩子心生畏懼,變得不愛表現(xiàn)、表達自己的情緒。有一本書叫《培養(yǎng)高情商的男孩》,該書的作者通過跟蹤研究發(fā)現(xiàn):情感豐富,自愈能力強的男孩都有一個情感豐富的父親。 對于男孩來說 ,他會通過觀察父親對于自己情緒的感受,來解讀自己內在的情緒。而對于一個女孩來說,父親的溫暖和治愈,會讓她更懂得如何和異性進行內在情感的連接。父親的擁抱,和孩子的肢體接觸,會更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說過:在打鬧游戲中,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游戲對象。因為,常和父親打鬧的孩子,跟別人相處得會更好。打鬧游戲有著靈活性和變動性,這能激活孩子的大腦,發(fā)展孩子性格中的適應力和社交能力。陪孩子運動,比如踢球、滑雪、游泳,爸爸也是不二人選。因為他們本身就更具有“孩子氣”,是天生的“游戲狂”。很適合和孩子一起玩耍,更擅長幫助孩子激發(fā)足夠活躍的生命力。第四,每周都留出時間和孩子愉快互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里,父親往往更冷靜,有邏輯,承擔著孩子思想的領航員角色。 父親可以多陪孩子聊聊天,為孩子開拓眼界、給予榜樣。 當父親抽出固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為孩子提供新鮮有趣的東西,孩子更能養(yǎng)成足夠開闊的視野和格局。 第五,時常告訴孩子,要一起保護好媽媽。 德國心理學家海靈格早就曾提出幸福家庭關系圖理論:夫妻倆親密并肩站立,如此一來,孩子才會養(yǎng)成真正的安全感。 在一個家庭里,爸爸愛媽媽,孩子會感受到,大后方是一個安全的港灣,這樣的孩子,內心也是健康而穩(wěn)定的。 第六,每周精心為孩子準備一頓飯菜。 網(wǎng)上有一位爸爸,不管工作有多忙,都堅持給女兒做飯。他給女兒做的餐食,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可以20天不重樣。 生長于這樣一個家庭的女兒,開朗大方,有著樂觀向上的性格。 孩子會因為和爸爸待在一起,看到父親為家庭付出的樣子,更加懂得了如何照顧家庭。 一個父親的意義,其實遠遠不止賺錢養(yǎng)家這么簡單。 孩子們需要他,需要他的臂膀、他的幽默,也需要他的溫情、他的陪伴。愿父親能夠俯下身來,耐心跟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互動,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父親的力量。 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所有爸爸,陪伴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爸爸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時間,影響孩子一生。
文章綜合自 | 新浪微博、凱叔講故事、男孩派、新東方家庭教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