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調中湯 柴胡5~10克 白芨10克 烏賊骨10克黃連3~10克 吳茱萸3~6克 雞內金10克砂仁3~5克 功能.舒肝、和胃、調中。 用法 水煎服,1日1劑,分2次口服。 方解 胃炎表現(xiàn)多屬于中醫(yī)的肝胃失調。胃病為內傷之病,而內傷之病必與七情有關,起因多由于肝郁,為六郁之首,及飲食不節(jié),寒溫失調,勞逸所傷等等。故治當以舒肝、和胃、調中。 方中柴胡舒肝化瘀,推陳致新;黃連、吳茱萸散結降逆,白芨、烏賊骨益胃,具有消腫、生肌、化瘀、制酸作用;雞內金消食化積,砂仁行氣止疼。 黃芩、黃連與干姜、吳榮萸等藥合用為“苦辛通降法”,仲景用之很多,如黃連湯、半夏瀉心湯等。后丹溪用黃連、吳菜萸以6:1之比例制方名左金丸,以治脘痞吞酸之由于肝火盛者。不過是“苦辛通降法”之一例而已,不能以6:1形成死法,臨床上可以根據(jù)寒熱程度調整比例:即寒證可以1:6,寒熱不明顯可以1:1,并視其寒熱多少量為化裁。臨床之際加減化裁,對淺表性胃炎療效最為明顯,萎縮性胃炎經1~3個月治療亦可得到恢復。 加減運用 黃連與吳茱萸的對比量按證候寒熱不同而予以調節(jié)。疼痛明顯加香附10克、元胡10克;脾虛加茯苓10克、白術10克、甘草5克;嘔惡加半夏10克;熱重調整黃連、吳茱萸比例、加竹茹10克、川楝子10克;寒重調整黃連、吳茱萸對比量,加蓽撥3~5克、良姜3~5克。 方歌 趙氏奇方治胃炎,柴胡舒肝佐萸連; 制酸益胃鳥芨入,行氣砂仁內金添; 若見脾虛苓術草,元胡香附痛可蠲。 ![]() ![]() |
|
來自: donglianghua > 《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