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據(jù)信藏有中國書畫3000多件,該館對這些館藏中國書畫進行了大規(guī)模拍攝留檔,這些作品經過其館研究員和日本、美國、中國專家學者進行鑒定,并給出結論。這回,大家欣賞大英博物館藏中國繪畫精品,不用再尋尋覓覓,難窺全豹,大可信手點開,細細研究。 大英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繪畫最著名者,莫過于隋唐官摹本《女史箴圖》。其身世大家也很清楚,它是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時被英軍掠走,后藏入該館的。 ![]() 顧愷之(傳)《女史箴圖》 此外,還有一卷長卷可做為鎮(zhèn)館之寶來看,它便是南宋馬和之的《陳風圖》。 今傳世馬和之畫、宋高宗寫的《詩經》卷眾多,而真跡稀少,此《陳風圖》卷是可信真跡之一。其人物衣紋,開臉和神采可與遼寧博物館藏扇面畫《月色秋聲圖》相對照觀賞,其出于同一人手筆昭然。 馬和之 | 陳風圖 ![]() ![]() ![]() ![]() ![]() ![]() 絹本墨色 | 26.7×739cm,大英博物館藏 大英博物館藏的長卷繪畫中,還有1926年入藏的傳宋徽宗趙佶《寫生翎毛圖》、1998年入藏的元代謝楚芳《乾坤生意圖》,俱可以用長篇大論來介紹。除上古繪畫外,更有明代畫仙吳偉的《流民圖》,南北宗肇論者董其昌帶有課徒性質的《畫法秘訣圖》。 宋徽宗(傳) | 寫生翎毛圖 ![]() ![]() ![]() 絹本設色 | 26×281cm,大英博物館藏 謝庭芳 | 乾坤生意圖 ![]() ![]() ![]() ![]() 絹本設色 | 27.8×352.9cm,大英博物館藏 吳偉 | 流民圖 ![]() ![]() ![]() ![]() ![]() 紙本設色 | 38.5×546.5cm,大英博物館藏 對張大千作假手段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細賞其造的五代周文矩《倦繡圖》,就會明白什么叫“一眼假”。其中還有長達12米的傳白描大師李公麟《華嚴經變圖》,唯其成畫年代可作商討。 周文矩 | 倦繡圖 ![]() ![]() 絹本設色 | 25×116cm,大英博物館藏 大英博物館所藏立軸繪畫雖無驚世之作,且傳為兩宋大名頭的畫多是明代浙派作品偽托,但其中不乏開拓眼界之作。 如明代畫家朱邦的畫傳世少見,而該館就藏有兩幅有明確題款的真跡,其中一幅還繪有明代北京紫禁城的圖象,使我們可以一睹大明王朝的風華。 朱邦 | 明代宮城圖 ![]() 絹本設色 | 170×110.8cm,大英博物館藏 我國古代女畫家不多,該館藏有名士冒襄侍姬蔡含的兩件作品,其中一件鈐有冒襄一?。撼彩厦朔鹿牛芍^少見。明四家的畫向來是各大博物館爭相珍藏的寶物,大英博物館藏明四家的畫雖十不一真,但多多觀讀,亦可增強鑒別眼力。 蔡含 | 高冠午瑞圖 ![]() 紙本設色 | 160.5×46.2cm,大英博物館藏 大英博物館所藏冊頁選出高清者不多,其中精品當推石濤的《山水圖冊》,一般海外博物館在入藏石濤畫時,會小心翼翼的避開張大千這顆雷。而此圖冊可確定是石濤的真跡,無論是畫中筆墨,還是題款書法與石濤標準器相對照,都無疑義。 石濤 | 山水圖冊八開 ![]() ![]() ![]() ![]() ![]() ![]() ![]() ![]() 絹本設色 | 20.3×27.5cm×8,大英博物館藏 更值得一提的是該館藏有兩套“火筆畫”冊頁,顧名思義“火畫”即“燙畫”“烙畫”。與燙烙在木板上不同,此“火畫”是燙在紙上,不但能象墨分五色般,而且無一處燙漏,可謂絕技。其中一套還是“清初六家”之一吳歷的作品,真使人嘆服。 吳歷 | 火筆山水圖冊十開 ![]() ![]() ![]() ![]() ![]() ![]() ![]() ![]() ![]() ![]() 絹本設色 | 25.4×34cm×10,大英博物館藏 又有一冊冷枚的《神仙人物故事冊》,筆力精絕,設色雅正,是金門畫史力作。 冷枚 | 神仙故事冊十二開 ![]() ![]() ![]() ![]() ![]() ![]() ![]() ![]() ![]() ![]() ![]() ![]() 絹本設色 | 38×42cm×12,大英博物館藏 在海外諸博物館藏中國書畫精品率和數(shù)量方面,大英博物館雖比不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克利夫蘭、弗利爾、納爾遜各館,日本的大阪市立美術館,但在歐洲是絕對重鎮(zhèn)。其中國書畫藏品大多不為國內藝術愛好者所熟知。 (來源:中華珍寶閣 作者:夏純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