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脘穴的功效
中脘穴(RN12)屬任脈。是胃經(jīng)募穴,八會穴之腑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怎么找中脘穴的地方?人體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主治胃痛,嘔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脹,泄瀉,痢疾,疳疾,黃疸,水腫。受涼,飲食不注意等原因引起的胃痙攣,胃脹,胃痛,您就可以用按摩或者艾灸中脘穴的方法調(diào)理。中脘穴多用于緩解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胃、十二指腸疾病。 找中脘穴位置:1、仰臥位,在上腹部,神闕與胸劍結(jié)合點連線的中點處,按壓有酸脹感。 2、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中脘穴的刺激方法 刺法:直刺0.5~1.0寸。針刺時,局部酸脹沉重,胃部有收縮感。 灸法:艾炷灸3~7壯,艾條灸5~15分鐘。用艾條溫和灸中脘穴5~10分鐘,一天一次,可以治療頭痛、失眠、驚風。 按摩法:以拇指指腹向下按壓,并作圈狀按摩,勿施力過重,以免壓迫腹部的內(nèi)臟。推揉中脘穴3~5分鐘,長期按摩??梢愿纳泣S疸、頭痛等。 點擊法:兩手相對,如果另一只手不方便,用一只手也可以,但是一根手指頭的力量很弱,不容易點揉到這個穴位,所以至少要用兩個手指頭,對于脹氣,胃痛,可以點擊它,點擊它會出現(xiàn)酸痛,隨后會出現(xiàn)打嗝,用力要大,堅持一般3-5分鐘。 拔罐中脘穴的方法:用氣罐留罐中脘穴10~15分鐘,隔天一次,可緩解治療頭痛、黃疸、便秘等。 刮痧中脘穴的方法:用角刮法刮拭中脘穴,以出痧為度,隔天一次,可以緩解治療腹脹、嘔吐等。 特別提醒:中脘穴孕婦禁止按摩。

中脘穴健脾和胃祛濕除困 懸灸法:艾條點燃后放于穴位上方,在施灸部位上進行一上一下的熏灸,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指壓法:患者坐位或者臥位,5手指并攏,中指指尖垂直按壓在中脘穴上,另一手覆于其上協(xié)助用力,緩慢加壓,使局部感到明顯酸脹痛感、但能夠耐受為度。按壓時間為2~3分鐘。再用手掌的大魚際按揉放松。重復上述治療3~5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