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昨天我們講了足陽明胃經(jīng)-關(guān)門穴,你們都記住了嗎?我們是連載的形式,按照經(jīng)絡(luò)把所有穴位串起來講完,幫助大家解決記憶穴位難的問題,熟悉了穴位之后,針灸艾灸如何取穴,今天給大家分享足陽明胃經(jīng)-太乙穴。 【穴位定位】 太乙位于上腹部,臍中上2寸,旁開前正中線2寸處。仰臥取之。 【穴位解說】 何為太乙呢,此穴在“下脘”穴之旁2寸,此處近胃,下連于腸,我們是否可以聯(lián)想,肚子里面的腸,一圈一圈的,就像,其形狀如“乙”字,即喻腸道多曲也,乙字象形字就像一圈一圈,如下圖。 【主治功能】 太乙可以治療什么病癥呢?太乙位于胃和腸的位置,是不是可以治療胃痛,胃炎,腸胃不好等病癥,太乙主治神志病,可以治療癲狂,心煩。 太乙穴主治腹痛、腹脹、心煩、癲狂。 太乙主要用于治療脾胃、腸腑等疾患: 如嘔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脹腸鳴、煩心、癲狂、腳氣、遺尿等。 現(xiàn)代多用太乙治療胃痙攣、急慢性胃炎、腸疝等。 太乙主治胃痛,腹脹,心煩,癲狂等。 太乙穴主治胃痛,消化不良,腹脹,腸鳴,泄瀉;心煩不寧,吐舌,癲狂。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腸鳴,腹脹; 精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厚。d癇,精神病;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5~0.8寸。 一般直刺1.0~1.5寸。 直刺0.8~1.2寸,局部有酸脹沉重感。 灸法 艾炷灸5~7壯,艾卷灸10~15分鐘[1]。 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2]。 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特效按摩】 每次按揉太乙3~5分鐘,以有酸痛感為宜??芍挝覆?,如胃腸虛弱、惡心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