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家浜尋蹤 文/馬香俊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期,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八個革命樣板戲占領文藝陣地,通過電影、廣播、戲曲等傳遍全國,又通過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的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以地方戲形式演唱,達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尤其是《沙家浜》中的郭建光、阿慶嫂、沙奶奶和《紅燈記》中的李玉和、李鐵梅、李奶奶以及《智取威虎山》中的楊子榮等人的光輝形象,深深地印記在六十歲以上老人的腦海里。其中一些經典唱段傳唱至今,經久不衰。 前不久,我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靈璧“猴開心旅行社”發(fā)沙家浜二日游消息,便和老伴一起報名跟團游,前往沙家浜尋覓革命前輩們的英雄蹤跡...... 2022年9月17日早上五點半,我們52人乘坐旅游大巴車準時從靈璧出發(fā),中午十一點半到達位于江蘇省常熟市沙家浜鎮(zhèn)的沙家浜景區(qū)。我們下車以后掃行程碼進入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葉飛將軍的題詞,我靠近跟前拍照,并仔細辨認閱讀:“沙家浜的意義在于,在滬寧鐵路武進以東直到上海地區(qū)(即江南東路)能否建立抗日根據(jù)地,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發(fā)展壯大人民抗日武裝力量,一九三九年五月,新四軍六團以江抗名義東進,建立了以陽澄湖為中心的蘇常太根據(jù)地,以及澄錫虞、嘉定、青浦根據(jù)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葉飛一九九〇年五月書”。 1939年5月初,受陳毅軍長的派遣,新四軍六團葉飛團長率領隊伍東進。在常熟,葉飛一眼看上了煙波浩淼的陽澄湖。陽澄湖一帶港汊星羅、水網密布,湖中有大片的蘆葦蕩,是建立抗日根據(jù)地的好地方。在常熟中共黨組織的配合下,葉飛的東進部隊在陽澄湖畔扎下了根。他們建立了抗日根據(jù)地,還成立了自衛(wèi)隊、農救會、青救會和婦救會等組織。經過短短三個多月時間的努力,至8月底抗日武裝隊伍由東進時的1000余人發(fā)展壯大到6000多人,給予日、偽、頑等敵人以沉重打擊。10月下旬,葉飛奉命率大部隊西撤。臨行前他決定讓六團參謀夏光同志和30多名傷病員留在陽澄畔沙家浜養(yǎng)傷?!渡臣忆骸愤@場大戲就此拉開了帷幕。 1964年《蘆蕩火種》進京演出,毛主席風趣地點評道:“蘆葦蕩里都是水,革命火種怎么可能在水里燎原呢?”“故事發(fā)生在沙家浜,中國有許多戲都用地名為戲名,我看這出戲就叫《沙家浜》吧。” 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既是根據(jù)真實的革命故事編寫 ,又有指導員郭建光的原型人物夏光同志,并且有毛主席的親自命名 ,實屬經典中的經典。 我們一行人坐了六個小時的車,大多數(shù)人已經暈頭轉向,下車以后不知道東西南北方向,只好跟著導游向前走。當看到在兩塊影壁墻上分別寫著葉飛將軍的題字:“蘆蕩火種”和“軍民情深”;后面是一處象征軍民魚水情的大型人物雕塑 ;再后面是一處宏偉的建筑“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在紀念館里,我們邊看圖片展覽邊聽講解員講解,簇擁著走馬觀花,沒有留下多少印象。導游催促著我們一溜小跑到達渡口,登上一艘比較大的船只,在蘆葦蕩中穿梭著游湖......遙想當年新四軍傷病員在蘆葦蕩中養(yǎng)傷,與沙家浜人民群眾結下了魚水深情,十八名新四軍戰(zhàn)士像十八棵青松“泰山壓頂不彎腰”,排除萬難堅持到最后勝利。 不知不覺半個小時的游湖時間到了。我們下了船,又行走流水地穿過“橫涇老街”,看到一些茶館和店鋪,聽人家說這里當年有茶館二三十家,其中有的是中共地下黨組織與新四軍的聯(lián)絡點,有的人是秘密交通員,而《沙家浜》劇中的“春來茶館”和老板娘阿慶嫂,則是地下聯(lián)絡點和秘密交通員的集中代表。然后,我們又急急忙忙地趕往“蘆蕩劇場”觀看演出,在兩點鐘之前到達。 蘆蕩劇場里,觀眾的看臺建在湖畔上呈弧形,而演員的演出場地在湖中的一塊地面上和寬闊的水面上,水天一色,氣勢恢宏。遠處一艘小船駛來,船頭上站著一位新四軍英姿颯爽,他唱道:“朝霞映在陽澄湖上,蘆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憑著勞動人民一雙手,畫出了錦繡江南魚米鄉(xiāng),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豈容日寇逞兇狂......”一聽便知這位就是新四軍指導員郭建光同志,他的演唱拉開了演出的大幕。郭建光同志健步上岸,與人民群眾一起扛糧食堅壁清野,軍民在一起拉家常談笑風生,展現(xiàn)出軍民親密無間魚水深情。 忽聞崗哨來報告,遠處來了一隊人馬,不知道是什么隊伍?阿慶嫂認出“忠義救國軍”司令是胡傳魁,但是不知道他們姓蔣還是姓汪?接下來便演出了阿慶嫂與胡傳魁、刁得一《智斗》一場戲...... 不多時,湖面上有兩艘快艇在前面開道,后面跟著一艘機械船,上面插著日本國旗。日本鬼子上岸以后,把人民群眾集中在一處,用刺刀威逼人們交出新四軍傷病員在哪里?這時候,沙奶奶的兒子四龍搶到一艘快艇疾馳而來,一個日本鬼子駛著另一艘快艇在后面追趕,兩艘快艇在湖中追逐盤旋,濺起幾米高的浪花,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場面十分壯觀。最后,新四軍指戰(zhàn)員趕到,軍民團結把日、偽、頑兵統(tǒng)統(tǒng)消滅掉,取得了沙家浜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半個小時的精彩演出扣人心弦、群情激昂,令人流連忘返。 看完演出之后,導游讓我們在景區(qū)里自由活動,三五成群邊游玩邊拍照,在沙家浜留下珍貴的紀念照。五點鐘在景區(qū)門前集中合影。然后驅車前往無錫市,入住格林豪泰酒店。第二天暢游江陰市,晚上七點多鐘回到靈璧。 雖然我們在沙家浜景區(qū)只是急匆匆的游玩了半天時間,沒有來得及仔細觀看,但是那一簇簇蘆葦,一條條水渠縱橫交錯構成的遼闊、狹長、幽深、曲折的蘆葦蕩,依然時時在我的眼前浮現(xiàn);還有那激動人心的演出情節(jié)在我的腦海中久久難以忘懷。沙家浜的革命故事發(fā)生在1939年,距離現(xiàn)在已經八十多年。八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包括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為了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為了保衛(wèi)國防和搶險救災,前赴后繼,做出了數(shù)不清的犧牲和多么大的貢獻!因而深得全中國各族人民的熱烈擁護和堅決支持。實踐證明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英明論斷:“兵民是勝利之本!”“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目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軍國主義對我虎視眈眈,海峽兩岸尚未完成統(tǒng)一,我們必須強軍備戰(zhàn)。我們要繼承和發(fā)揚沙家浜軍民團結戰(zhàn)勝敵人的精神,把靈璧縣的擁軍優(yōu)屬、擁政愛民“雙擁”工作做好,讓“雙擁模范縣”的紅旗在靈璧縣永遠高高飄揚! 2022年9月23日 ![]() 馬香俊 中共黨員,大學文化,靈璧縣科學技術協(xié)會退休干部,宿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