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生于公元345年,字長康,東晉杰出畫家。 ![]() 善詩賦、書法,尤精繪畫,曾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之稱。著有《論畫》、《畫云臺山記》等,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摹本傳世。 ![]() 顧愷之年輕時,曾拜大畫家衛(wèi)協(xié)為師,學習繪畫藝術(shù)。他的畫,題材廣泛,佛教故事、歷史故事、人物、山水、飛禽走獸等,尤其擅長畫現(xiàn)實人物。 ![]() 公元364年,顧愷之約20歲。南京有個慧力和尚,打著東晉皇帝的牌子,假借要在中華門內(nèi)花露崗南邊建造瓦棺寺名義,到處化緣撈錢。一日,他特地請來赫赫有名的王、謝、庚,恒“四大家族”和一些權(quán)貴,還把畫家顧愷之也請來作陪,一共二三十人。和尚是個勢利小人,看見權(quán)貴就低頭哈腰,對顧愷之這些沒財沒勢的人,只倒一杯茶,就不再理睬他們。 ![]() 盡管和尚極盡吹捧之力,“四大家族”也只是每人捐了十萬錢。當化緣簿子傳到顧愷之手里時,和尚板著臉,冷眼看著顧愷之,心想:“瞧你那窮酸樣,茶杯里泡木耳,發(fā)死也不大?!薄罢埢㈩^將軍施舍”,他說,顧愷之笑了一笑,在簿子上連劃幾下,合上簿子交給和尚,和尚想:“果不出我所料,他一定是捐得太少,不好意思?!庇谑茄壑樽庸锹狄晦D(zhuǎn),想讓顧愷之當眾出丑,他大聲宣讀眾捐錢數(shù)目,當讀到顧愷之時,他突然結(jié)巴起來,眼睛瞪得大大地,好半天,才念出一個數(shù)字“一百萬!”在座的人都驚訝萬分。 ![]() 當時顧愷之并不富裕,哪來一百萬,別人都以為他是口出狂言,不足為信。后來,和尚來討錢,顧愷之讓他們把寺里的一面墻壁刷白,然后,他閉門一個多月,在墻壁上畫了一尊金粟如來像。當這幅畫快完工,只差眼睛未點時,他叫來了和說:“明天你們就可以開寺請人入觀了,第一天來看畫的,每人要施錢10萬,第二天來的,施錢5萬,第三天以后,隨人施舍。三天之后,包你募措100萬?!?/p> ![]() 和尚聽了半信半疑。顧愷之在畫上點睛之后,就關(guān)上殿門走了。第二天,寺里的和尚把殿門一打開,頓時金光閃閃,畫上如來神采奕奕,眼睛好像會說話,抬腳像要走出墻壁,把整個殿照得金亮金亮。第一天,爭著來看畫的人人山人海,三天不到,瓦棺寺募捐幾百萬錢。顧愷之的藝術(shù)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 這幅壁畫和東晉著名雕塑家戴逵為瓦棺寺所塑的《五世佛》以及獅子國(今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并稱“三絕”。 顧愷之的繪畫作品,據(jù)記載不下七十件,可惜只有《女史箴圖》、《洛神圖》、《列女仁智圖》三件摹本。在《女史箴圖》中,有一幅畫兒,叫《婕好擋熊》,為了創(chuàng)作這幅畫,顧愷之可是煞費心機。 ![]() 《婕妤擋熊》記述的是:一次,漢元帝到后宮的花園中游玩,走到動物籠邊,突然一只大熊脫籠而出,直沖皇帝奔來,嚇得元帝魂不附體,高呼救命,這時一個叫鳳元的婕妤馬上挺身而出,不顧個人安危,擋住大熊,使元帝化險為夷。但在作畫中,顧愷之發(fā)覺皇帝在大熊面前的驚恐模樣不易捉摸,他冥思苦想,輾轉(zhuǎn)不安,茶飯不思,卻也不知如何逼真表現(xiàn)。 ![]() 一日正當他凝神靜坐,仔細思考時,夫人端來飯菜,叫他快吃飯。他不耐煩地抬頭看了一眼妻子,突然靈機一動,眼睛閃閃發(fā)光,一反常態(tài)地端起碗,三口并作兩口,一忽兒就飯吃完。之后他便悄悄地溜出去了。 ![]() 夫人等了半天仍不見他歸來,于是,夫人點燃一盞燈籠,到后花園找顧愷之,不料,她剛走近假山時,突然對面閃出一個黑魆魆的怪物,顫巍巍地走來,她大驚失色,“哎呀”驚叫一聲,匆匆往后退,那怪物緊逼不舍,越來越近,夫人嚇得連聲大叫“來人呀!救命呀!”這時,一陣哈哈大笑從怪物口中傳來,她一聽,知道這怪物是丈夫顧愷之,長出了一口氣,憤怒道:“你......你這是干什么?”顧愷之嘿嘿笑道:“有了你今晚的幫助,《婕妤擋熊》圖有辦法了!”。 ![]() 他高興地手舞足蹈,于是,顧愷之就以此照葫蘆畫瓢,來描繪遇到大熊的漢元帝。果然把那副《婕妤擋熊》圖畫的惟妙惟肖生動有趣,使之成為千百年來我國古畫中的珍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