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既然你們自稱「 發(fā)財班 」,那誰能講講如何發(fā)財?” 項老師話音剛落,教室里就傳出孩子們稚嫩,且錯落的回答 —— “ 偷豬偷牛,偷車,搶銀行,騙富婆,還可以賣腎!” 對于違反法律的事,還有位同學不以為然,拍著胸脯炫耀自己的父親蹲過監(jiān)獄。 整個班級 61 人,只有班長和副班長,在這個問題下回答了“ 好好學習 ”,“ 撿廢品 ”。 ![]() 那時他們剛上初二,所在的班級,是讓校長都頭疼的問題班。 在這里,學生們早戀、打架、自殘,似乎是一種常態(tài)。 但今天要聊的,不是叛逆屬性點滿的某部《 逃學威龍 》,而是 —— 由支教老師向差評君講述,真實發(fā)生在 “ 鄉(xiāng)村留守兒童 ” 身上的故事。 在我們印象中,鄉(xiāng)村留守兒童往往穿著回收衣物,在破舊教室里刻苦學習。 不過,很多視頻、文章資料中,可能沒完全展現(xiàn)他們的真實生活、悲傷孤獨的時刻,以及內心擰巴的一面。 上周,在差評的公益活動 “ 平行時空 ” 后續(xù)交流中,共 5 位鄉(xiāng)村支教老師,與差評君進行了一次 2 小時左右的視頻會議。這五位支教老師,主要負責鄉(xiāng)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疏導。會議之后,我們得知—— 目前鄉(xiāng)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條件,由于各種捐助項目的幫助,已穩(wěn)步提升。 但他們的心理與心智,卻正在忽視中野蠻生長。 留守兒童們心里隱藏起來的另一面,差評君覺得值得帶大家看看。 ![]() ![]() 在同學們眼中,小燕( 化名 )不好惹。 因為這個女孩一言不合,就會大打出手,不僅嗓門大,下手也重。 暴戾的外表下,平時還很小心翼翼,對任何人都有戒備心。獨來獨往,沒朋友。 “ 我們能看到她手臂上有很多疤痕,那是割腕留下的 ”,項老師對差評君說。 最嚴重的一次,小燕因流血過多住院,傷口很深。 ![]() 而在支教老師走訪了小燕的家之后,可算才知曉了這名女孩的大致情況。 她的家庭,經歷過很多次重組,媽媽出走后再沒回來過。 經濟條件也比較拮據(jù),全靠父親在工地干苦力,還有個奶奶,偶爾會在村子里的超市打打零工。 小燕不喜歡自己的父親,因為會打她,這讓她愈發(fā)叛逆。 ![]() 另一位,剛上一年級的小涵( 化名 ),家庭條件也不太好。 爸爸殘疾,爺爺割了個腎,媽媽長期住院,因為藥物刺激,智力還受到了些影響。 整一個大家子,完完全全靠低保扶持過活。在那個本不富裕的村子里,也顯得尤為艱苦。 ![]() 可能對知識接受得慢,班級里的大家叫小涵 “ 傻子 ”。 因為同學們都知道,他的爸媽,跟正常人有點不一樣。 和其他有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一樣,不自信,算是刻到了小涵骨子里。 在老師們眼中,他形單影只,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低著頭搞小動作。 ![]() 小燕、小涵不是個例,而讓差評君印象最深刻的,是女孩婷婷( 化名 )。 婷婷比較淘氣,在家里排行老三,父母帶著哥哥姐姐去了鎮(zhèn)里,留她一人在村中,和姥姥、舅舅生活。用支教老師的話說,這孩子因為太淘氣,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但就這么一個女孩,曾驚動整座學校,因為她險些跳樓。當時所有學生亂作一團,幾個老師嚇得面色慘白,幸虧救援及時。 在后期,婷婷給心理輔導老師寫的信中,她這樣說道: “ 為什么只有在我自殺的時候,你們才會關心我?” 聽到這句話,差評君恍了半天,難以平復。 ![]() ![]() 好在,負責心理輔導的支教老師們,填補了這些孩子心中的空白。 需要跟差友們交待的是,以上三位同學,現(xiàn)在已經變了樣,既能和家長同學處好關系,還取得了一些小成就。 第一位同學小燕,她爸爸的態(tài)度變化很大,會主動陪著小燕上晚自習、參加夏令營。 在支教老師的鼓勵下,小燕現(xiàn)在也敢于在集體活動當小組長。 甚至能燒一手好菜,時不時就請支教老師們來家里,搓上一頓。 ![]() 小涵同學,則是擺脫了 “ 笨蛋 ” 的標簽。 支教老師在一對一指導時發(fā)現(xiàn),他的記憶力很好,對古文經典的理解也不錯。 至于婷婷父母,終于意識到了對孩子的忽視。 加上老師們的關心,她也不再有輕生的念頭。 ![]() “ 我們這些支教老師,其實就是去和他們做朋友 ”。 因為這些孩子父母大多健全,只是為了生計,不得不離家外出打工。出于愧疚,父母還會盡力保證孩子的物質條件。 所以,鄉(xiāng)村留守兒童缺少的,也許僅僅是陪伴,和認可。 而支教老師們,受過專業(yè)的兒童心理輔導培訓,可以做孩子們的傾聽者,陪孩子們一起做游戲,并教育他們分清人生中的對和錯。 必要時,也會多次家訪,與家長深入交流,找出孩子心理障礙的誘因。 ![]() 比較遺憾的是,心理支教老師大多是兼職,沒法一直待在村鎮(zhèn)學校。 其中一些老師,本職就是教書,特地從外地來給孩子們做心理輔導。也有的老師,和我們一樣從事各行各業(yè),用業(yè)余時間給孩子們帶來陪伴。 甚至在支教老師來之前,孩子們對本地老師,始終是有點抵觸的。 “ 不是本地學校的老師不負責,而是沒時間顧忌太多 ”。 因為本地教文化課的老師們,大多也都是從留守兒童長大,深知考出村子有多重要,所以會更加嚴厲,甚至對學習成績要求苛刻,難免起到了反作用。 ![]() 在與老師們的溝通中,讓我們比較意外的是,盡管鄉(xiāng)鎮(zhèn)條件并不好,但孩子們幾乎人手一部手機。 畢竟這是在外打工的父母,與留守孩子們唯一的交流途徑,所以砸鍋賣鐵也得搞到。 只是,在沒有監(jiān)管的情況下,如今的互聯(lián)網,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他們的心智。 像開頭提到的那些言論,很難說孩子們不是從網上學來的。 ![]() 而艷萍老師說,她支教 2 個月,孩子們變化很大。 “ 以前他們是白天睡覺,晚上玩手機,后來我回學校,孩子們說早知道老師要來,昨晚一定不玩手機了 ”。 所以,這更讓差評君篤定,孩子們需要更多支教老師,作為拓寬外界認知的橋梁,以及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 要說目前比較嚴峻的問題,就是心理支教老師的數(shù)量堪憂。 因為十幾位老師,頂多能照顧一個鄉(xiāng)村中的一所學校,但目前全國支教老師也才堪堪 2 萬人左右,心理老師的占比更是寥寥。 除此以外,支教過程除了一些捐款,沒有任何經濟來源。比如跑一趟山路的油費、平日的生活費用,孩子們的教具,都是支出。 可以說,這些老師們,就沒有幾個不是貼錢支教的。 ![]() 考慮到很多留守孩子,尤其是女生,目前還在和舅舅、大伯等親戚單獨生活。 在成長發(fā)育后,是不是也要盡量擁有自己的空間?在學校修建宿舍? 并且,刨去數(shù)語英,孩子們是不是也要再多一些興趣課,豐富精神層面的學習? 各地的支教老師們,要想長期身體力行,難免需要更多幫助。 ![]() 而與支教老師數(shù)量相對的,是全國各地數(shù)不清的留守兒童。 根據(jù) 2018 年中國政府網調查,農村留守兒童數(shù)量已逼近 700 萬,且經后續(xù)機構調查得知,心理障礙率高達 50% 以上。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 貧困農村地區(qū)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中,也明確指出了單親、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大大超出非留守兒童。 大多數(shù)心理問題的發(fā)生期,也都集中在 3-6 歲階段,并可能會伴隨整個青春期。 ![]() 圖片、資料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