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最慘的不是北漂兒,而是真的老北京土著。很多人不僅混得沒北漂好,而且連個退身之路的老家都沒有。 古今中外,任何一座城市里都是“后來者居上”。因為原住民大部分都是保守的,只想保住自己最后的這點兒資源而已。而外來者首先就是有野心,然后更具有冒險爭搶的動力。 在這種資源爭奪戰(zhàn)中,原住民大多數(shù)都是被按在地下摩擦。然后等后來者也成為原住民之后,自然又有新的后來者來搶奪資源,于是又把先一批的壓在身下。最終層壘之下,最初的原住民就成了最底層。 …… 北京的原住民在哪兒?在胡同的破平房筒子樓里,一住就是幾代人。不是他們不想離開,而是沒機會,也沒有資本。他們之前沒有享受過大單位分樓房的福利,那就算是想置換也沒本錢,因為這些破房還是公房。 老北京們在找工作時還不如北漂兒的待遇呢,很多公司一看是北京人就干脆不用了,我以前就經(jīng)常這么做,就覺得北京土著又懶又事兒多。確實有這種大爺派頭兒,但大多數(shù)老北京的孩子其實是想努力的,但真的沒什么機會。 北漂兒在北京混不下去了可以去上海深圳,買張車票的事兒。北京人行嗎?難上加難,不是不想出門,而是到了外地同樣受到歧視,很多人根本理解不了北京人能換個城市打工? 所以,不是北京人不想改變,而是他們要承受比外地人更多的歧視和壓力,想改變都難上加難。沒辦法,那就只能是繼續(xù)住著破平房,掙著不多的散碎銀兩,一年年的盼著拆遷吧。外地人還有個老家可回,而北京人呢,無處可逃避,只能熬著。 …… 其實所有的大中型城市都這樣兒,都是原住民混得最慘,只不過北京更突出點兒而已。都覺得老北京家家五套房,提籠架鳥吹牛逼,其實哪兒有啊,絕大多數(shù)就算是拆遷了也不過是有個湊合住的而已,能住大房子的永遠(yuǎn)是少數(shù)。 沒地方說理去,一提這些就肯定有人蹦出來反駁:你說得不對,我就認(rèn)識個老北京,二環(huán)八套房外加四合院…… 唉,能說什么呢,很多人意識中的老北京都活在想象里,而真實的老北京則沒人關(guān)注,因為壓根兒就是底層。就跟一說山西人似的,想到的都是煤老板。可實際上呢,千百萬的煤礦工人才是真正主體,但根本沒人提,也沒人想得起來。 底層,連被八卦的資格都沒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