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器材嚴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安全與個人隱私,擾亂社會秩序,危害巨大。近日,按照公安部“凈網2022”專項行動統(tǒng)一部署,山東棗莊公安機關在廣東公安機關密切配合下,打掉非法生產、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團伙5個,搗毀窩點16個,抓獲犯罪嫌疑人52人,現場繳獲成品及零部件6萬余件,徹底摧毀了一條特大非法生產、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黑色產業(yè)鏈。 日常以微商為業(yè)的棗莊居民張某,2021年在網上發(fā)布廣告,銷售具有偷拍偷錄功能的“簽字筆”等,從中賺取差價,發(fā)貨事宜則由他從未謀面的“上家”安排。 2022年1月,山東省棗莊市公安局發(fā)現張某在網上出售的“簽字筆”等多款物品屬于竊聽、竊照專用器材,依法對張某立案偵查。在掌握了張某的基本犯罪事實后,公安機關立即對其實施抓捕。經審訊,張某對其通過互聯(lián)網非法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棗莊市公安局臺兒莊分局網安大隊民警賀云龍介紹,按照全鏈條打擊目標,棗莊市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深入研判分析,張某的“上家”們漸漸浮出水面。 2022年2月,專案組組織20余名警力,分別赴廣東汕頭、湖北襄陽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司某、龔某等6人,打掉非法生產窩點2個、銷售窩點2個,現場扣押偽裝成各類日用品的竊聽、竊照專用器材20余種、1000余件。 “在廣東經商的司某曾因非法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被打擊處理?!辟R云龍介紹,刑滿釋放后,司某“重拾舊業(yè)”。家中客廳、臥室擺滿用于竊聽、竊照的充電寶、打火機、充電插頭等設備,每天都在對外發(fā)貨。 經過一個多月偵查,專案組梳理出一個涉及全國多省份的特大非法生產、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犯罪團伙框架脈絡。這一團伙呈網狀分布,其生產窩點集中在深圳、東莞等地,銷售則以深圳某電子數碼市場為集散點,線下在市場內設置攤位,以安防器材的名義對外銷售,線上則在一些電商平臺開設店鋪進行銷售。 2022年4月下旬,棗莊公安機關抽調80余名警力,分赴深圳、東莞集中開展收網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45人,現場扣押竊聽、竊照器材2萬余件,各種組裝原件、工具4萬余件,搗毀生產、存儲、銷售窩點12個,涉案價值5000余萬元。 近年來,跟隨偷窺、酒店偷拍等違法行為頻繁發(fā)生,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據了解,我國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此類違法犯罪行為及其法律責任作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生產、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西南政法大學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院研究員佘杰新認為,有關部門既要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等犯罪行為,也要強化對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敲詐勒索、詐騙等衍生犯罪的治理。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將繼續(xù)保持對偷拍偷窺違法犯罪行為的嚴打高壓態(tài)勢,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堅決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群眾居家出行安全。 警方提醒,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可能以多種日用品外形呈現,廣大群眾在工作、生活中要注意個人隱私的保護,如果發(fā)現個人隱私被偷窺傳播,要第一時間報警。 記者:熊豐、翟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