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我們的推送才能繼續(xù)出現(xiàn)在你的訂閱列表里 不然的話你我就要相忘于江湖了?? 做法: 白扁豆(干)20克,冷水浸泡一宿 或鮮者30克 白扁豆一身是寶,它的果實(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葉均可人藥。其性味甘微溫,入脾胃二經(jīng),有補脾胃,和中化濕,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泄瀉、嘔吐、暑濕內(nèi)蘊、脘腹脹痛、赤白帶下等病,又能解酒毒。 米1兩,同入砂鍋,煮成稠粥。 粳米藥性平和,味道甘甜,主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補氣生津,健脾止瀉的功效,主治肺脾氣虛之神疲體倦、食少納呆、便溏腹瀉、心煩口渴之癥?,F(xiàn)代研究也證實,粳米含有人體必需的淀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煙酸、維生素C及鈣、鐵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因此,不但具有食用價值,亦是中醫(yī)臨床處方及體質虛弱和病后調(diào)理多用之品。 紅糖適量,調(diào)味 服法:每日2-3次,溫服。 白扁豆甘平,與粳米同入脾胃經(jīng),因此可以補脾胃而化濕濁,清暑熱而止吐瀉。扁豆尚有生用與炒用之不同,清暑和中宜生,健脾化濕宜炒。 若用以治帶下,可再配入芡實粉20克同煮,若暑月吐瀉,配入鮮荷葉一角。 |
|
來自: 醫(yī)養(yǎng)百家談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