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肥兒丸詳解研討 本資料由朱永庫老人,在研究學習中醫(yī)方劑學.《中醫(yī)藥方精選網(wǎng)》和多名老中醫(yī)經(jīng)驗資料后所編輯,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時,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肥兒丸藥方的詳解和研討,供有緣人對癥選藥方。 組成;;黃連6克 神曲6克 使君子3克 肉豆蔻3克(面煨) 麥牙3克 木香1.2克 檳榔2.4克 加減; 1.脾虛腹瀉明顯者,可加白術(shù)、茯苓、山藥以健脾止瀉; 2.蟲積腹痛,宜加苦楝根皮、鶴草芽等以增強殺蟲之力。 本方現(xiàn)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屬于脾虛食積者。1.胃下垂 2.便秘 1.五更泄 2.十二指腸壅積癥 [主治] 脾虛食積證。食少難消,脘腹痞悶,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舌苔膩而微 黃,脈虛弱。 健脾丸為脾虛食積之良方。臨證以食少,便溏,脘悶,苔膩微黃, 脈弱為證治要點 肥兒 丸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卷12) [異名] 七味肥兒丸 (《景岳全書.小兒則古方》卷62)、大無肥兒丸(《不居集.上集》卷30)。 [組成] 黃連去須 神曲炒各一兩(各30g) 使君子 肉豆蔻面裹煨,去面 麥蘗炒各 半兩(各15g) 木香二錢(6g) 檳榔兩個(12g)不見火 [用法]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蘿卜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送下,空腹服 (現(xiàn)代用法:共為細末,糊丸如蘿卜子大,每服20--30丸,空腹溫開水送下)。 [功用] 殺蟲消積,清熱健脾。 . [主治] 小兒蟲積疳疾。消化不良,面黃體瘦,肚腹脹大,發(fā)熱口臭,大便溏薄, 舌苔黃膩,脈虛弱。亦治蟲積腹痛。 [病機分析] 本方證好發(fā)于幼弱小兒,常為蟲積中焦,又飲食不節(jié),蟲食之積,郁 久化熱,傷及脾胃,以成疳疾。《小兒藥證直訣》卷上曾強調(diào):“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 所作也”。脾虛失運,則大便泄瀉;生化乏力,營養(yǎng)不良,則面黃體瘦;積阻氣滯,則 肚腹脹大或疼痛;至于發(fā)熱口臭,苔黃膩等皆為積熱所致。 [配伍意義] 本方針對蟲積疳疾,治宜殺蟲消積,清熱健脾。方中神曲重在消食, 使君子專于殺蟲,《本草綱目。草部》卷18記載:“凡大人小兒有蟲病,侵晨空腹食使君 子仁數(shù)枚,或以殼煎湯咽下,次日蟲皆死而出也”。另外,使君子又為“補脾健胃之要 藥”(《本草經(jīng)疏》卷9),兩藥相合,共祛食蟲之積,以除致病之因,同時亦不傷脾胃, 故為君藥。臣以麥芽增強神曲消食之力,因谷類之物,尚可健脾和胃;檳榔既能驅(qū)蟲, 以助使君子之力,又能行氣消脹,以除脹滿;黃連清熱燥濕,瀉其疳熱,苦又下蟲,以 助使、檳。佐以肉豆蔻、木香行氣止痛,其中肉豆蔻尚可澀腸止瀉。全方標本兼顧,使 食消蟲去,氣暢熱清。 本方的配伍特點為:以殺蟲、消積為主,兼以清熱、健脾,照顧全面?;純悍?br>正氣得復,則病愈而體肥,故名“肥兒丸”。 [臨床運用] 1.證治要點 本方為小兒疳積之常用效方。臨床運用時以面黃體瘦,肚腹脹大, 發(fā)熱口臭為證治要點。 2.加減法 脾虛腹瀉明顯者,可加白術(shù)、茯苓、山藥以健脾止瀉;蟲積腹痛,宜 加苦楝根皮、鶴草芽等以增強殺蟲之力。 3.本方現(xiàn)常用于小兒腸道蛔蟲病、鉤蟲、小兒慢性消化不良等屬于蟲積疳疾者。 [使用注意] 本方雖名肥兒丸,究屬克伐之品,而無補益作用,非蟲積疳疾之證 者,不可服用,更不可因“肥兒”之名,誤給小兒常服。 [源流發(fā)展] 肥兒丸始見于《幼幼新書》卷25引《朱氏家傳》,由白蕪荑、黃連、 神曲、麥蘗四味組成,故《小兒痘疹方論》稱之為四味肥兒丸?!缎盒l(wèi)生總微論方》 卷12所載,則去白蕪荑,加使君子、肉豆蔻、木香、檳榔共七味組成,故又稱七味肥 兒丸。原書主要記載其治療疳疾的癥狀:“諸疳,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 能行,發(fā)豎作穗,肌體發(fā)熱,精神衰弱?!倍蟆镀諠健芬度珛敕健贰ⅰ短交菝窈?br>劑局方》卷10(寶慶新增方)對此加以補充,分別為“好食泥土”、 “面黃口臭”。另 外,《醫(yī)方類聚》引《澹寮方》謂治:“爛齦”;《保嬰金鏡》言“食積五疳或頸項結(jié)核”。 表明本方尚可用于其他病證。從組成分析,本方由消食藥、驅(qū)蟲藥、行氣藥、清熱藥和 收澀藥等五類藥物組成,針對蟲食內(nèi)積,氣滯化熱以及脾虛泄瀉等病機特點而設。后世 在此基礎上發(fā)展的方劑很多,據(jù)《中醫(yī)方劑大辭典》所載,即有40方,從本方加減而 成的也有11首,如《魏氏家藏方》卷10肥兒丸加蟾蜍,以增殺蟲治疳之力。《醫(yī)林纂 要探源》卷9肥兒丸加川楝子,則行氣止痛作用較好?!蹲C治準繩。幼科》卷8肥兒丸, 去黃連,加胡黃連。對于加減藥物較多的方劑大致可分兩類。一是兼顧正氣,例如《傳 信適用方》卷4引荊南候醫(yī)方肥兒丸,去木香、檳榔、肉豆蔻,加陳皮、青皮、胡黃 連、龍膽草、蕪荑、夜明砂、赤芍、人參?!度思毫挤健贩蕛和?,去木香、黃連、肉豆 蔻,加青皮、武夷茶、蘆薈、人參?!侗本┦兄兴幊煞竭x集》肥兒丸,去黃連,加白術(shù)、 山楂、枳實、胡黃連。以上三方除不同程度的加強行氣清熱、殺蟲消食作用外,均加健 脾益氣之品以護正。《古今醫(yī)鑒》卷13引劉尚書方肥兒丸去木香、檳榔、肉豆蔻,加四 君子湯益氣健脾,胡黃連、山楂、蘆薈以清熱消食殺蟲,該方補益之功更強,主治小兒 脾虛蟲積所致諸疳。二是專于祛邪,諸如《仁術(shù)便覽》卷4 肥兒丸去消食之神曲、麥 芽,加胡黃連、龍膽草、銀柴胡、訶子、蕪荑、蘆薈、阿魏,清熱殺蟲澀腸功用皆得以 增強。而《醫(yī)學啟蒙》卷3、《活幼心法》卷8及《攝生秘剖》的肥兒丸,三方均去澀 腸止瀉之肉豆蔻,加理氣之陳皮、青皮,其中《活幼心法》方又加三棱、莪術(shù)、香附、 蘆薈、蕪荑、胡黃連,則行氣殺蟲之力更強?!稊z生秘剖》方加三棱、沉香、白果、白 豆蔻、蛤蟆,較上方理氣與澀腸止瀉之效尤佳。 [疑難闡釋] 關于本方方源 一般方書均謂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10(寶 慶新增方),雖然《局方》成書于1078—1085年,早于(肥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 (刊于 1156年),但其中寶慶新增方為1225—1227年,晚于《衛(wèi)生總微》。據(jù)此,本方方源應定為后者。 [方論選錄] 1.張璐:“此方近世所傳,尚多胡黃連、雷丸、蕪荑等味,大苦大寒,大傷元氣, 而因名誤實,故世多喜服之,意謂有益于兒也。曷知立方之義,本為疳熱腹脹羸瘦,故 用去熱伐肝之劑,消去疳積,元氣得復,兒自肥矣。若本無疳熱服之,與引寇破家何 異?嘗見富有之家,從幼好服此丸至十歲外,漸至蒸熱咳嗽,蓋緣真陽虧損,不能振生 發(fā)之令,而成童勞者不少。奈何習俗成風,多所未悟,因特表而出之?!?《張氏醫(yī)通》卷15) 2.汪紱:“谷以養(yǎng)人,而過食成積,'神曲、麥芽以變化之;食積則氣郁,木香、檳 榔以升降之;氣郁則生濕熱,黃連、川楝子以燥之、泄之;濕熱則生蟲 ,使君子、黃 連、川楝子以殺之。其腸胃薄而太陰未足也,君黃連以健之、厚之;要其本元火不足, 而脾胃不能化食也,肉豆蔻以壯命火而溫之。此方本末條理,非他攻伐之方所可易也?!?br>《醫(yī)林纂要探源》卷9) . 3.謝觀:“此方本為疳熱腹脹羸瘦而設,故用祛熱消導殺蟲之劑,元氣得復,兒體 自肥矣。若本無疳熱之病,而誤以為小兒常服之品,以損削真元,則流弊甚大,不可以 其肥兒之名,遂為所誤也”。(《中國醫(yī)學大辭典》) [評議] 本方雖名“肥兒”,但主要是通過邪去正安,小兒體漸康復而得名,實無 補益之功,屬驅(qū)蟲消積之劑,非蟲積疳熱所致腹脹消瘦者,不可服之。張璐等均強調(diào)不 可以“肥兒”之名,而誤以為小兒常服之品。并特別指出:“嘗見富有之家,從幼好服此 丸至十歲外,漸至蒸熱咳嗽…...而成童勞者不少。奈何世俗成風,多所未悟,因特表而 出之”。可謂警世之語。 ' [驗案舉例] 小兒疳積 《不居集.上集》卷30:汪石山治一小兒病多,因缺乳食 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發(fā)豎,發(fā)熱,無精神,用 太無肥兒丸一劑而愈。 [臨床報道] 小兒疳積 將肥兒丸加減為肥兒散;組成:人參、蘆薈各8g,白 術(shù)、胡連各15g,茯苓9g,川連6g,使君子12g,神曲、山楂、麥芽各lOg,炙甘 草5g,共研末,過100目篩。i歲內(nèi)患兒每次2引1至3歲3—4g,早晚各1次, 白糖溫開水調(diào)服。結(jié)果:100例患兒中,78例20天痊愈,20例30天內(nèi)獲愈,2例無效。 . [實驗研究] 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在脾虛模型基礎上,觀察肥兒丸對胃分泌及胃腸 粘膜超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脾虛組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顯著降低,胃液游離酸 顯著增加。掃描電鏡顯示胃腸粘膜破壞嚴重。透射電鏡顯示,胃粘膜上皮退化,胃主細 胞分泌酶原顆粒受抑,壁細胞中線粒體增生,混濁腫脹明顯,腸上皮微絨毛稀少短縮, 分布不齊。肥兒丸對上述指標明顯改善。 又通過對脾虛小鼠血清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表明肥兒丸對正常小鼠、“脾虛” 小鼠血清錳的含量和“脾虛”小鼠血清鐵的含量有提高作用,尤以錳的提高為明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