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薩布蘭卡》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品之一,該片被美國電影協(xié)會評為影史百大愛情電影之首。1944年該片在第16屆奧斯卡獎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三項獎項。 影片以1941年尚未落入德軍之手的卡薩布蘭卡城為舞臺,講述了亂世背景下一段身不由己、感人至深的三角愛情故事,并在愛情主題中很好地融入了戰(zhàn)爭、正義、自由、忠誠、友誼等元素。 《卡薩布蘭卡》的劇本是由朱麗葉斯·愛潑斯坦、菲力浦·愛潑斯坦以及愛德華·科赫三人共同編寫,改編自舞臺劇《人人都去里克酒店》。愛潑斯坦兄弟在影片開拍的3天前才完成劇本,這在好萊塢的電影制作體系中是很少見的。 《卡薩布蘭卡》故事的基本結(jié)構(gòu)是失衡到平衡模式的轉(zhuǎn)變。影片中采用了大量的中景鏡頭和近景鏡頭,而其中尤以中景鏡頭為重。中景鏡頭與近景鏡頭的配合使用,能夠迅速高效增強影片的敘事性。 影片首先呈現(xiàn)一個被意外事件打破了平靜與和諧的世界,通過一些列因果聯(lián)系事件的線性推進,有發(fā)展,有高潮,至結(jié)尾重新找回世界的平靜與和諧。這樣一種敘事邏輯,加上強烈的戲劇沖突以及大量懸念、誤會、偶然性等戲劇性情景的營造,使觀眾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 影片還以較快的節(jié)奏推動故事的進展,交替的運動鏡頭成功地在一緩一急之間把控住了影片的內(nèi)在節(jié)奏,使得觀眾在觀看的時候不至于厭倦。 影片鏡頭技巧的運用嫻熟,敘事手法卓絕,劇情跌宕起伏,對白精彩、結(jié)構(gòu)嚴謹,時代背景波瀾壯闊,這一切都是《卡薩布蘭卡》成為經(jīng)典的理由。 電影插曲《時光流逝》原是1931年音樂劇中的配樂,由黑人歌星杜利·威爾森配唱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被視為電影插曲的典范。音樂帶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把影片一次次推向高潮,音樂在影片中響起的時候大多是里克和伊莉莎相見的時候,里克傷感的眼神,傷感的話語,再配著傷感的愛情歌曲,不禁讓人為之動容 ![]() 這里,我們還要說一個烏龍事件: 有一首很出名的同名歌曲《卡薩布蘭卡》,很多人曾一度以為這是電影《卡薩布蘭卡》的主題曲,觀眾看完整部電影發(fā)現(xiàn)并沒有聽到這首歌的出現(xiàn)。 ![]() 其實經(jīng)典英文歌曲《卡薩布蘭卡》并不是電影《卡薩布蘭卡》里的插曲,而是上世紀70年代由貝特·希金斯,在看完這部電影后有感而寫出的,用的是電影的名字,后來成為愛情電影《廣島之戀》的插曲。 原唱貝特·希金斯這首歌是為當時女朋友寫的?!犊ㄋ_布蘭卡》是他們共同喜愛的電影。結(jié)合電影的感覺,寫了《卡薩布蘭卡》,她非常感動答應(yīng)了他的求婚,成了他的妻子。 影片開拍前,有人向米高梅公司推薦《卡薩布蘭卡》的劇本,但米高梅老板不愿支付5000美元,而華納兄弟公司老板不惜支付2萬美元來購得劇本。 當初這部片子的片尾情節(jié)與現(xiàn)實事態(tài)發(fā)展相吻合被華納兄弟公司老板杰克所拒絕,但最終華納公司妥協(xié)于1942年11月26日首映。 在片中扮演納粹的部分演員是逃出德國的猶太人。影片故事之所以被設(shè)置發(fā)生在卡薩布蘭卡,是因為卡薩布蘭卡是難民逃出納粹占領(lǐng)的歐洲的重要中轉(zhuǎn)站。 影片上映之后引起巨大反響,引起世界范圍內(nèi)反法西斯熱潮,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這部電影可以抵兩個師的兵力!”可見電影《卡薩布蘭卡》在當時給人極大地鼓舞。 羅斯??偨y(tǒng)在赴卡薩布蘭卡同邱吉爾參加戰(zhàn)時會議后,要求在白宮上映該片。 由于戰(zhàn)時資源緊張,影片中的大部分場景都用的是華納的舊場地,只有里克的咖啡館是專門為這部影片搭建的布景。 因為影片是在二戰(zhàn)期間拍攝,所以出于安全考慮不允許天黑后在機場拍攝,于是劇組改在攝影棚中拍攝,飛機的圖像是用紙板制成的,而且為了讓紙板飛機體現(xiàn)出真實飛機的尺寸,劇組讓一些身材不高的孩子扮演機場的地勤人員。 在拍攝影片結(jié)尾一幕之前,沒有人知道伊爾莎最終會選擇里克還是維克多。所以在影片拍攝的過程中,英格麗·褒曼問導演自己在片中到底是比較愛里克還是維克多,導演告訴她要表演的好像兩個都愛。 英格麗·褒曼是在好萊塢大放光芒的瑞典巨星,她以《卡薩布蘭卡》中的演出而聞名于世。作為好萊塢全盛時期的女星代表,她得過三次奧斯卡金像獎,被稱為“好萊塢第一夫人”。 盡管她因一場婚外情而幾乎毀掉了她的演藝生涯,但她在世界電影史上的獨特地位并未動搖,她風格不同的銀幕形象活在了影迷心中。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4位。 亨弗萊·鮑嘉是一位偉大的演員,是好萊塢電影史上的傳奇人物。他是好萊塢銀幕硬漢的象征,因主演陽剛味道濃厚的黑社會動作片和西部片而獲得“影壇鐵漢”的稱號。 他不僅是一位旗幟性的美國男演員,而且還是美國人心中英雄的化身。他在銀幕上所塑造的形象在世界范圍內(nèi)引起了反響,是一種強有力的文化紐帶。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1位。 《卡薩布蘭卡》在美國編劇協(xié)會評選出的電影史最偉大的101個劇本榜單中,它力壓教父,坐了第一把交椅。在《帝國》雜志評選的經(jīng)典301部電影中,排名26,愛情片第一名。在IMDB中更是位列100部佳片第五名,愛情片第一名。 一部經(jīng)典偉大的電影無論在于當時還是在后世,都會被其中的美而感動。影片無論是從臺詞,演員的表演,電影語言的應(yīng)用,劇本情節(jié)的設(shè)計都堪稱完美,所有元素都分毫不差地為影片的中心服務(w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前期中立,末期參戰(zhàn)的做法讓其在國際社會輿論中一直飽受爭議。然而借助本片,美國向全世界表白了自己民族的價值觀和立場,更重要的是他提出適應(yīng)新時代的人文主義價值觀更是為飽經(jīng)戰(zhàn)火的人民指明了方向。 一部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卻處處打破了愛情電影的常規(guī)。男女主人公沒有很多甜蜜的鏡頭,最終的結(jié)局也沒有走到一起。他們相處的時間甚至很短暫,然而就是這種近在咫尺與遠在天涯的微妙,瞬間與永恒的和諧把愛情升華到了另一個境界。 就是這種老套的劇情不厭其煩地上演,甚至連2016年大熱的《愛樂之城》也為之致敬;就是這種老套的劇情承載了千百年來人類對愛情的憧憬。 就是這些美好的瞬間照亮了我們的一生,就是這些美好的瞬間詮釋了人類最美的情感,也就是這些美好的瞬間吸引著我們?nèi)プ非笕祟愑篮愕闹黝}。 劇情/愛情/戰(zhàn)爭 |102分鐘|美國|1942年 導演:邁克爾·柯蒂茲 豆瓣 8.7 IMDB 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