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今庸,金匱要略講稿 臟腑經(jīng)絡(luò)先后病脈證第一 三、問曰:病人有氣色見于面部,愿聞其說。師曰:鼻頭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1);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2);色黃者,胸上有寒(3);色白者,亡血也,設(shè)微赤非時者死;其目正圓者,痙,不治④。又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5)。 〔講解)本條是以氣色判斷疾病和推測其預(yù)后的望診方法?;蛘哒f是面部和鼻部的望診在臨床上的應(yīng)用。 (1)鼻頭色青,…冷者死:鼻頭為脾之部位,也就是居于面中,內(nèi)應(yīng)于脾,其正色為黃,即黃而潤澤,隱然含蓄,主平人無病,如果鼻部之色不見黃而反見青,證又見腹中疼痛,由于青為肝之顏色,腹為脾之部位,是為肝木乘脾土,故腹中痛;如再見有極度的怕冷,則是脾陽衰敗,陰寒內(nèi)盛的表現(xiàn),為有陰無陽,所以其證主死。 (2)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黑為腎之色,說明脾土遺敗,不能制水,腎水反侮脾土,故主有水氣。 (3)色黃者,胸上有寒:是說面部色黃,黃為脾之色,脾病則產(chǎn)生濕氣,濕氣停于胸膈,成為寒飲之邪氣,所以色黃者,胸中有寒。 (4)色白者,…不治:是說面部色白,則為亡血之證。由于血為陰,血亡則陰虛,陰虛則陽氣不可更浮,假設(shè)亡血之人的面部現(xiàn)出微赤之色,而不是在火氣當令之時,為虛陽浮越于上,陽浮于上而與陰氣相離,所以主死。其目正圓,是指兩眼直視而目珠不能轉(zhuǎn)動,為風邪強盛,精氣亡絕,其病為痙,甚難治療。 (5)又色青為痛,…留飲:青為血脈凝滯之色,不通則痛,所以主痛;色黑為勞,黑為腎色,勞則傷腎,其色外露,所以主勞;色赤為風,赤色主火,風從火發(fā),所以主風;色黃者便難,黃為脾色,脾病不運,所以大便困難;色鮮明者有留飲,色鮮明,即明亮光潤,為水飲留聚,泛溢于面部,所以主有留飲。 〔臨證意義〕 1.氣色是五臟六腑的氣血精華,藏于內(nèi)者為氣,現(xiàn)于外者為色,所以臨床望色可以測知內(nèi)在臟腑的盛衰,血氣的有余不足。望色是望診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在中醫(yī)四診中列于首位。 2.異常的氣色反映于面部,由于氣色不同,其主病不同:白色,多主虛寒病證和失血病證;黃色,多主脾虛病證和濕邪病證;青色,多主寒凝病證、疼痛病證、瘀血病證和驚風病證;赤色,多主實熱病證和虛熱病證;黑色,多主腎虛病證、水飲病證和瘀血病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