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艦”下水后,關于這艘國產(chǎn)新型航母的討論,一直都是媒體最火爆的話題之一。而在萬里之遙的英國紐卡斯爾市的一處墓地里,5座并不豪華的墓碑前,卻擺上了“福建艦”下水的照片,并且從鮮花和其他照片來看,還不止一兩個人去祭拜了。 這一幕被發(fā)到國內社交媒體上時,引發(fā)了大量的網(wǎng)友的轉發(fā)和評論,而被用得最多的就是中國人都懂的那句詩——“家祭無忘告乃翁”。 原來,在英國紐卡斯爾市的這座圣約翰公墓中,長眠有5位清政府北洋水師的水兵。 修繕紀念碑前擺放的是“福建艦”下水的場景照片 1879年12月,李鴻章“一錘定音”,清政府委托英國紐卡斯爾市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廠建造2艘巡洋艦,這將是中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獲得近代化的巡洋艦。一年后的1880年12月,這兩艘下水的巡洋艦被李鴻章命名為“超勇”、“揚威”。 幾乎與此同時,清政府提前幾個月就籌備好的赴英接艦部隊也出發(fā)了:其中丁汝昌、葛雷森等人乘法國船赴英;林泰曾、鄧世昌等人則乘坐招商局“海琛”號商船從上海出發(fā)。而到達英國后,接艦部隊中的袁培福、顧世忠兩位水兵,卻因為水土不服在紐卡斯爾去世。 1887年,清政府再次派北洋水師官兵到英國接受“致遠”、“靖遠”兩艘巡洋艦,這次接艦行動中,陳受富、連成魁、連金源也因為水土不服等原因先后病逝于紐卡斯爾。 在當時的條件下,把水兵們的遺體帶回來安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接艦部隊向清政府的駐英使館申請了資金,在隔海相望的圣約翰公墓買了一塊墓地,讓這5位水兵在異國他鄉(xiāng)入土為安。 “超勇”艦(一說為“筑紫”艦) 1911年,喬治5世繼承英國王位,邀請中國在內的18個國家、200多艘軍艦參加慶祝儀式,這時的清朝,已經(jīng)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了,但是還是決定派出艦隊前往英國。清朝海軍到達英國后,還特意安排人員去了圣約翰墓園祭拜這5名水兵,并對墓地進行了修繕。 1912年5月初,當這支艦隊回到上海楊樹浦時,清政府卻已經(jīng)不存在了。 就這樣,萬里之外圣約翰墓園的5名中國水兵們,直到100多年后,才迎來他們的“后人”:2016年5月,這5人已經(jīng)殘破不堪的墓碑被一名中國留學生發(fā)現(xiàn),并將其上報給了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接到留學生的上報,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對此事極為重視,當他們確認了這件事的真實性后,立刻聯(lián)系了國內的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決定要為這幾位清朝水兵的墓進行修繕。 2019年6月14日,新華社發(fā)布通訊報道稱,經(jīng)過兩年多施工,位于英國東北部紐卡斯爾市的北洋水師水兵墓14日正式修繕完畢,這是水兵墓自1911年重修以來的首次修繕。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公使馬輝在修繕竣工儀式上說的話最能代表這件事情的意義:給予為國獻身者應有的尊嚴,幫助中國人民銘記歷史。 英國圖書中記載的清朝接艦海軍 北洋水師的興衰,與中國遭受列強欺侮的悲慘命運息息相關。遙想當年,為了購買軍艦,他們不遠萬里跑到異國他鄉(xiāng)苦苦等待,甚至客死他鄉(xiāng);而現(xiàn)如今,我們已經(jīng)能建造世界一流的航空母艦了,再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了。 家祭無忘告乃翁,希望這5位水兵,能夠感受到百年后來自中國人對他們的關懷和思念! 強大的海軍是告慰先人們最好的方式 |
|
來自: James5291 > 《中美 俄烏 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