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我十分糾結(jié)的問題:如目前的工作人事環(huán)境令我很沮喪,即使自己很努力,領(lǐng)導(dǎo)和同事還是不滿意,我想是換個令自己開心點兒的工作好呢,還是繼續(xù)干迎難而上,通過時間來證明自己,讓同事接納我呢?(開心可以提高自身能量更好做事,但又想到網(wǎng)上曾仕強郭繼承等教授告誡大家要珍惜在苦難中修行的機會,我是不是混淆了什么?總覺得哪里不對勁) 我:如果你是開心的,你才能承受更多苦難。如果你是輕松的,你才能承受更多壓力。如果你是沒有偏見的,你才能做到這樣也行,那樣也行。開心的修行,或是在苦難中修行都可以。本質(zhì)上,你是利用一切來修行。有苦難就利用苦難。在苦難中也要保持輕松,如果你不輕松,你的承受力不夠。 讀者的這個問題,體現(xiàn)的是二元對立思維。她覺得不對勁,是因為她把一些東西對立起來了。二元對立,是最常見的思維模式。在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里,要么這樣做是對的,要么那樣做是對的,但是不可能這樣做和那樣做,都是對的。這是對立、對抗的模式。對于修行來說,二元不但不對立,還要合一,合二為一。這樣也行,那樣也行,沒有規(guī)定,沒有標(biāo)準(zhǔn),只有自由,只有自在。 在開心的狀態(tài)中,可以修行。假如你是開心的,你沒有必要去找罪受,你沒有必要去吃苦,不是不能去做,不是不應(yīng)該去做,而是沒有必要。如果你是健康的,你要去吃藥嗎?沒有必要,對吧。你說我為了修行,我是健康的,我要吃點苦,所以我要吃點苦藥。這樣做,也不是不行,要看你的目的是什么。比如,神農(nóng)氏嘗百草,他本沒有必要這么做,但他還是做了。他有他的目的。 在痛苦的狀態(tài)中,也可以修行。假如你是痛苦的,而你認為自己能夠承受這痛苦,你沒有必要急著去尋找開心和快樂。就好像是,你身體有一些小毛病,有一些小的不舒服,你沒有必要去吃藥對嗎?但是,假如你認為自己承受不了這痛苦,那么你就會想要擺脫痛苦,你想要開心和快樂。想要開心和快樂,有錯嗎?沒有錯。修行也好,干什么也好,不就是為了提高生命質(zhì)量嗎?不就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嗎? 想要開心和快樂,沒有錯,但是急于擺脫痛苦和煩惱,害怕痛苦和煩惱,逃避痛苦和煩惱,對于修行來說,就是不合理。如果你害怕痛苦和煩惱,那么開心和快樂,也不會真的到來,因為它們本是一體。修行過程中,有一個人人知道的大秘密。人人知道,是說大家在理論上都知道。大秘密,是說大部分人都沒有經(jīng)歷過,看起來仍然是個秘密。這個秘密是什么呢?如果你不想體驗什么,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當(dāng)它來臨時,完整的、深入的去體驗它。 如果你不想要痛苦,那么當(dāng)痛苦來臨時,不要去干預(yù)痛苦,不要去打擾痛苦,只是去靜觀它,只是去感受它,它會自然的、自動的消失。你對痛苦所做的任何事,都是逃避痛苦、害怕痛苦、壓制痛苦中的一種方式,這不會讓痛苦消失。注意,這里說的不想要,不是說抗拒和抵抗,而是說不需要。痛苦之所以出現(xiàn),是因為你需要它,而你卻不知道你需要它。當(dāng)你真的不需要痛苦,痛苦不會出現(xiàn)。而只有你完整經(jīng)歷了痛苦,你才是完全的不需要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