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盡管我們的醫(yī)療已經可以攻克某些癌癥,對于治愈老年癡呆,我們仍無可奈何。所以,許多研究者將目光聚焦在了如何預防老年癡呆上。已經有許多的研究表明,癡呆不僅與遺傳相關,還與我們后天的許多生活習慣、際遇、慢性疾病有約40%的關聯。 2022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基于大規(guī)模的人群調查,發(fā)布了與癡呆相關度最大的8件事。這8件事都是癡呆的可控危險因素。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每做對1件,就能離癡呆更遠一些。小萱帶大家了解一下~ 8 相關度10.3% 酗酒 ![]() 酒精是人類的偉大發(fā)現(或是發(fā)明),有人用它縱情、有人借它消愁。不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了飲酒對于健康的危害。我國的居民膳食指南推薦,要少飲酒或者不要飲酒。美酒雖美,可不能貪杯哦~ 7 相關度10.5% 聽力下降 ![]() 聽力下降對人認知功能的影響還是最近的新發(fā)現。聽力下降可能通過增加“大腦負荷”來影響認知功能,也可通過引起社交隔離和抑郁,間接影響認知功能。如果家里的老年人有聽力下降,助聽器應該是個不錯的禮物。作為年輕人,也要保護好自己的聽力。即使短暫地暴露于高音量環(huán)境,也會造成暫時性的聽力損傷。如果是長期反復的,那么就會永久性損傷。 多大的音量是高音量呢?救護車的鳴笛是100-109分貝,大于等于這個音量,就算是高音量了。 6 相關度14.9% 抽煙 ![]() 雖然抽煙會增加癡呆的風險,但戒煙可以使癡呆的發(fā)生率下降。種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5 相關度18.0% 抑郁 ![]() 研究發(fā)現,抑郁可通過影響應激激素、神經生長因子等增加癡呆的發(fā)生風險。如果出現了長時間的情緒低落,除了同家人朋友傾訴,也不要畏懼去尋找心理醫(yī)生的幫助。 4 相關度18.6% 糖尿病 ![]() 糖尿病會使人體的外周血胰島素升高,從而可能使大腦內的胰島素產生減少。這種減少可能會影響我們大腦毒素的清除,從而引起癡呆。 因此,如果是有糖尿病的朋友,一定不要小看控制血糖的好處;沒有糖尿病的朋友,也建議每年查查血糖了解自己的情況。 3 相關度35.3% 肥胖 ![]() 可以看到,肥胖與癡呆的相關度非常高。許多朋友發(fā)現,還沒到中年呢,自己的臉已經越來越寬,肚子越來越鼓。 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中年發(fā)福只是因為身體代謝率下降。但其實不然,“年齡大代謝慢”是個美麗的借口。中年發(fā)福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年后懶得動了。研究發(fā)現,就體力活動消耗的能量而言,30歲后的人比20歲的人低將近20%。肥肉止于運動,圓潤的身材,其實還是可以搶救一下的! 2 相關度49.7% 缺乏有氧運動 ![]() 上文我們已經提到了肥胖與癡呆存在的關聯,而運動就是減肥的絕好方式。而且運動本身就可以通過各種機制促進大腦的認知功能,讓我們變得更聰明、更高效。 世衛(wèi)組織建議,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這種強度的運動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如果每周運動5次的話,每次運動30分鐘就能及格了~ 1 相關度49.9% 高血壓 ![]() 高血壓的高發(fā)病率與年輕化與我們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中年持續(xù)的高血壓可能引起腦容量減少和白質高密度增加,從而加重老年時癡呆的發(fā)生風險。 保持健康的身材、良好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定期體檢都有助于預防高血壓的發(fā)生;如果得了高血壓,那就要遵醫(yī)囑按時用藥,每日測量自己的血壓。 其實疾病預防的觀念早就根植在我們古人的智慧里。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提到:上醫(yī)醫(yī)未病之病,中醫(yī)治欲病之病,下醫(yī)醫(yī)已病之病。 智慧的醫(yī)生是讓疾病不要發(fā)生,而不是等到發(fā)病了再去亡羊補牢。 這智慧的上醫(yī)是誰呢? 不在遠處,就在此時此刻,那個每天做對的小事的你自己。 本文轉自公眾號:中山神內一腦智能平臺 作者:賀旻 |
|
來自: 新用戶88267667 > 《雜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