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哲宗元佑中前后在世。與弟潘大觀皆以詩名。善詩文,又工書,從蘇軾、黃庭堅、張耒游,雅所推重。為人風度恬適,殊有塵外之韻。 北宋詩僧惠洪在《冷齋夜話》中記載:湖北黃州人潘大臨工詩,多佳句,然甚貧。東坡、山谷尤喜之。臨川謝無逸致書問:“近新作詩否?”潘答書曰:“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恨為俗氛所蔽翳。昨日清臥,聞攪林風雨聲,遂題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催租人至,遂敗意。只此一句奉寄?!边@就是文學史上著名的“一句詩”的來歷。 家貧甚,謝逸當以書問:“有無新作?他答書道:“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恨為俗氣所蔽殺。昨日清臥,聞覺林風雨聲,欣然起,題其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龃咦馊酥?,遂敗興,止此一句奉寄?!贝笈R自云詩法老杜,其寶不甚相似,僅得句法于蘇軾耳。徽宗大觀間客死蘄春,年未五十。 著有《柯山集》二卷,已佚?!秲伤蚊t小集》中存有《潘邠老小集》一卷。事見《張右史文集》卷五一《潘大臨文集序》。潘大臨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兩宋名賢小集》為底本,另從《詩話總龜》、《苕溪漁隱叢話》等書輯得之集外詩,附於卷末。 其父潘鯁(1036—1098), 宋齊安人,字昌言。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進士。授蘄水尉,累遷吉州軍事推官,改宣德郎監(jiān)漢陽酒稅,以奉議郎致仕。嘗從周希孟學。有《春秋斷義》、《講義》、《易要義》及文集。 其弟潘大觀(約公元1093年前后在世)北宋詩人。字仲達,原籍浙江,祖輩遷居黃岡(今屬湖北)人。祖父潘堂,父潘鯁是繪畫家,大觀與其兄潘大臨皆有詩名。 江間作四首 其一 白鳥沒飛煙,微風逆上舡⑴。 江從樊口轉⑵,山自武昌連⑶。 日月懸終古,乾坤別逝川。 羅浮南斗外⑷,黔府古河邊⑸。 其二 波浪三江口,風云八字山。 斷崖東北際,虛艇有無間。 臥柳堆生岸,跳魚水搗彎。 悠然小軒冕⑹,幽興滿鄉(xiāng)關。 其三 西山連虎穴⑺,赤壁隱龍宮⑻。 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⑼,天闊退飛鴻。 最羨魚竿客,歸舡雨打篷。 其四 落日春江上,無人倚杖時。 私蛙鳴鼓吹,官柳舞腰支。 獵遠頻翻臂,漁深數治絲。 我猶無彼是,風豈有雄雌⑽。 注釋 ⑴舡(chuán):同“船”。 ⑵樊口:地名,在今湖北鄂城縣西北,長江在此由南流轉為東流。 ⑶武昌:地名,即今湖北鄂城縣。 ⑷羅?。荷矫?,在今廣東惠州市附近。蘇軾于公元1094年(紹圣元年)被貶往惠州。 ⑸黔府:黔州(今四川彭水縣),黃庭堅于公元1094年(紹圣元年)被貶往那里。 ⑹軒冕: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 ⑺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⑻赤壁:即赤鼻磯,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江邊,與樊口隔江相對。相傳這是三國時周瑜大破曹軍之處,其實赤壁之戰(zhàn)的發(fā)生地在今湖北蒲圻境內。 ⑼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⑽風豈有雄雌:反用宋玉《風賦》的雄雌風之典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