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如今提到北京城里的故宮,人們率先想到的便是古老而又莊嚴肅穆的宮殿以及人盡皆知的天安門。城門在中國古代極有講究,它代表著一座城的氣度格局,在建筑的時候需要專門的風水大師來指導。 據史料記載,一般的縣城只有一座門,以供行人出入,但是明清之際的京城卻是設置了九座城門,在古代“九”有“九五之尊”之意,城池設九座城門以此來象征著皇權威嚴。 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等人建立起中華民國,入主北京城,為了展示一個新國度的威嚴,孫中山準備效仿明清,將北京城南門的大清門改為中華門,可是當工匠們將“大清門”的牌匾摘下來之際,這一想法便就此作廢了。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在牌匾摘下來之后,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 數次更名的城門這座城門自明朝起,曾數次隨著王朝迭代而更換名稱,歷經朝代更迭卻始終是整個國家威嚴的象征。 中國古代的住房朝向非常講究,普通人的房子大多是坐東朝西,唯有天子居住的地方要坐北朝南,意欲可以俯視著整個天下,因而“南”在中國文化中意味著尊貴。而大清門恰好就是北京城中軸線上的正南門,所以這座城門在明清兩代就已經成為了王權象征,是王朝的國門。 明朝,此門被稱之為大明門,名字取自朝代之名,并且這座城門在平常是不會輕易開啟的,只有遇到一些特殊日子,如皇帝登基、皇帝迎娶正妻、重大戰(zhàn)爭取得勝利等大事才可以開放此門,并且能夠從此門通過的人,其身份也非比尋常,多是皇帝、皇后、皇太后這些國家真正的主人們,其余時期普通人想要進入北京城內只能從側門進入。 ![]() 明朝覆滅之后,李自成率先攻入北京城,為了彰顯自己的威儀,他下令將“大明門”改為“大順門”,可惜剛剛下令后不久,李自成便兵敗而退出了北京城,因而由于時間的不足,大明門未曾改名為大順門。 隨后,大清王朝入主中原,此時“大明門”這個名字明顯不符合這個新生的朝代,有誰愿意將前朝的稱呼掛在正門上,于是大清王朝便將其改名為“大清門”,象征一個新王朝的建立。 此后大清門這個名字便伴隨著清王朝的存在掛在北平城上長達數百年,成為整個大清王朝王權的象征。 ![]() 大清門意欲改為中華門辛亥革命的勝利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建立起了中華民國,這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孫中山等人在入主北平城后,大清門這個象征著大清王朝權威的城門在此時已經顯得非常突兀了,于是孫中山想要將國門“大清門”改名為“中華門”,用以象征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于是,孫中山先生便命工匠將牌匾取了下來,想要重新更換,然而這個時候問題便隨之而來了。 ![]() 既然想要更改牌匾名稱,那一定要把牌匾拿下來重新雕刻,可是孫中山先生要求的時間非常緊。而且工匠們發(fā)現(xiàn),這塊牌匾乃是在特殊的石頭上雕刻而成的,上面的青金石也已經失傳多年,一時之間搜集起來極為困難,這就意味著短時間內想要更換這座城門名稱是難以完成的任務,于是工匠們便將此種情況告知了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先生聽說后,便和工匠們一起討論,最終大家商量出了一個計劃:那便是直接將“大清門”的牌匾倒過來在其背后雕刻“中華門”這三個字,然后再次將它掛在城門上,如此一來既省時又省力,一舉兩得。 這一方法受到了所有人一致認可,可是當工匠將牌匾倒過來的時候又發(fā)現(xiàn)了問題。 ![]() 無可奈何只得用木質牌匾當工匠們將牌匾拆下來看到牌匾背面后,一群人傻在了原地,嘴邊掛著哭笑不得的表情。牌匾后面赫然刻著“大明門”三個字。 原來數百年前的清朝人和今日的他們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也采取了同樣的解決方法。在兩百多年前,清朝人在更換大明門,將牌匾拆下來的時候同樣發(fā)現(xiàn)牌匾的材料太難尋找了,于是靈機一動想出了同樣的方法,那便是將牌匾倒過來,在背面刻上“大清門”三個字。 ![]() 這樣一來,這塊牌匾的前后都已經被刻上了名稱,自然工匠們所想的辦法不能夠再用了。于是,為了能夠完成孫中山先生布置的這一任務,工匠們不得不用木質牌匾來取代石頭材料的牌匾,在木質牌匾上寫上“中華門”,掛在了城墻上。從此這座城門再次更名為“中華門”,成為中華民國的國門。 可是木制的牌匾人們怎么看也總覺得比不過石制的牌匾,總會讓人覺得不夠大氣、莊嚴。這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民國的氣象。因而新中國成立后,那塊前后分別刻著“大明門”與“大清門”的牌匾作為文物存放在了故宮博物館之中,供后人們從中窺探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反而木質牌匾“中華門”處于無人問津的尷尬位置。 ![]() 小結:從“大明門”到“大清門”再到“中華門”,這不僅僅是一座城墻名字的變化,更是中國百年歷史更替的見證,是古代皇權威嚴的象征。每一次城門名稱的變化都意味著一個新時代到來,代表著一個王朝新的希望,也包含著普通百姓對于一個王朝的殷切期盼。 然而以城門名稱作為一個王朝屹立不倒的象征,這有些異想天開。明清以及民國都無法滿足普通百姓安穩(wěn)生活、幸福自由的期盼,所以這些朝代也隨著牌匾名稱的變化而湮滅在滾滾歷史長流之中。 當今日的我們于故宮博物館中欣賞這塊歷史悠久的牌匾時,我們要從中看到波瀾壯闊的歷史,并且時刻以此來警示自己:歷史向前,沒有什么東西能夠永恒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