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但在20世紀初,清朝也結束了自己的統治。 辛亥革命之后,當時人們想要將北京皇城大清門的牌匾改為中華門,但是在將牌匾拆下后,人們看到牌匾背面的幾個字,卻放棄了改名的想法,這是為什么呢? ![]() 北京城作為明清兩朝的都城,曾經修建了非常宏偉的城墻與城門。 每逢改朝換代,人們都免不了對皇城進行一番大修,其一是為了證明改朝換代,二是為了顯示政策也將發(fā)生改變,三是讓辦公場所也換換裝修。 而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更換匾額。 明朝時期,被稱為皇城第一門的就是南部的大明門。 大明門始建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國號命名的城門,最中間的一扇門,只有皇帝出巡或者舉行大典時才可以開啟,以示莊重。 清朝入關之后,對于大明門這塊匾額進行了更換,將其命名為大清門,并且在上面寫上了密密麻麻的滿文。 ![]() 又過了二百多年,宣統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清朝徹底結束了自己的統治,在中國持續(xù)數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朝終于落下了帷幕。 而大清門的匾額就顯得有些刺眼了,對紫禁城內部來說,大清門是分隔的門戶,對于城外的人來說,它就好比是皇宮的象征。 所以,當時有很多人對此都表示不滿,認為封建統治已經結束,這塊匾額也應該改名換姓。 不過這塊匾額所用的材料非常珍貴,本身就價值不菲,若是直接丟棄的話,實在是有些浪費。經過人們的討論,最終決定就將這塊匾額給翻過來,在反面題字,將其命名為“中華門”,這樣既不會浪費,也能夠起到更換匾額的作用。 ![]() 于是工匠們便架好了梯子,將大清門的匾額取了下來,準備進行一番檢查,然后再在反面刻字。但看到反面,所有人都愣住了。 只見這塊匾額的反面,赫然刻著三個大字:“大明門”。 原來當年滿清入關的時候,也考慮到了這塊匾額自身的價值,便直接將其翻了過來,在背后寫下了大清門的字樣。沒成想數百年之后,后人也打算這樣做,只可惜這塊匾額正反面都已經寫上了字,實在是沒辦法再寫了。 ![]() 哭笑不得的人們只好制作了一塊樸實無華的木質匾額,寫好了中華門的字樣,然后掛了上去。 新中國成立后,對于中華門等地進行了清理修繕,將民國時期修建的一系列城墻與圍墻統一進行了拆除,中華門也是在這時被拆除了。 縱觀歷史,從大明門,到大清門,再到中華門,這座飽經滄桑的城門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給后人留下了一段神奇的故事。 參考資料: (明)計六奇.《明季北略》[M].中華書局,1993 (清)《大清會典》[M].鳳凰出版社,2018 《從近代照片看天安門的巨變》;《北京紀事》;2000年04期 圖片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
|
來自: 昵稱14934981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