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問陶,字船山,名問陶,四川省遂寧人,素有“巴蜀第一才子”、“再世謫仙”。父親張顧鑒是山東省館陶縣的知縣,曾祖父張鵬翮,在清朝官至內(nèi)閣大學(xué)士(宰相)。乾隆五十五年,張船山27歲考中進士,選庶吉士,入翰林院繼續(xù)攻書。三年散館(畢業(yè)),授官翰林檢討,改官御史、吏部郎中。以后又在山東萊州府作過知府。所以,后世稱他作“太史”。 公元1792年,即清乾隆五十七年,出于對瀘州酒的愛慕,這位善飲酒且自稱“詩成酒力雄”的名士,從成都出發(fā),經(jīng)樂山、宜賓、江安順江而下出三峽,途經(jīng)瀘城,船泊澄溪,品老窖,觀酒城,吟詠出關(guān)于瀘州名酒的千古絕唱(《瀘州》三首): 01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 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 瀘州坐落在萬里長江黃金水道上,一江水運,把它與全國相連。沱江流域、黔北滇東北,以及重慶下游運來的大宗物資,年年在這里集散,推動瀘州發(fā)展成為長江上游除去重慶以外最大的港口,交通中轉(zhuǎn)、貿(mào)易中心。 城內(nèi)城外,一座接連一座的酒樓上。燭火通明,碧綠、照耀透澈的江水,與燈火相映生輝,如同白晝。酌美酒品香橙,好不愜意。 02 旃檀風(fēng)過一船香,處處樓臺架石梁。 小李將軍金壁畫,零星摹出古江陽。 船艙遙望岸上,那一幢幢高矮大小不一的條石立柱支撐起來、錯落參差、別具南方民族風(fēng)情的建筑物——吊腳樓,颯颯江風(fēng),陣陣飄來,漫惹滿船檀香。剛剛飄來的其實并不是檀香,是沁人心脾的瀘酒之香,隨著輕輕吹拂的江風(fēng),在夜空中緩緩飄蕩,沉浸于只有國手畫師小李將軍金碧山水圖畫法才能零星摹寫出的人間勝跡古江陽。 03 灘平山遠(yuǎn)人瀟灑,酒綠燈紅水蔚藍(lán)。 只少風(fēng)帆三五疊,更余何處讓江南! 平遠(yuǎn)江山四望開,酒綠燈紅水蔚藍(lán)。只差下水重載航船沒有高立船桅、掛帆行駛,蜀中的瀘州城則變成了文人墨客眼中的江南。 美酒之城瀘州,可愛之處舉不勝舉,張問陶在船上把酒遠(yuǎn)眺,在城中徜徉,在官驛嘴面對長江沉思默想,在營溝頭聞著酒香……他與這座千年酒城對話,與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心靈相通。走過的城市無數(shù),結(jié)識的友人無數(shù),但都沒有瀘州和這里的人對他如此難解難分,對他如此難以忘懷,從此,清代詩人張問陶這個名字便與瀘州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如今,在1573國寶窖池旁佇立著為紀(jì)念張問陶而建的“船山樓”,這不僅是對張問陶在瀘州飲瀘酒而留下的印證,更是瀘酒在星華璀璨的詩歌史上留下的一段千古佳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