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旗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彼赜小鞍褪竦谝徊抛印敝Q的清代詩人張船山的《瀘州》道出酒城的風貌。瀘州,古稱江陽,是長江和沱江交匯之地,地處“中國白酒金三角”核心,又稱“中國酒城”。瀘州地處川滇黔渝四省市交界處,過去被稱為“雞鳴三省”,江河匯流帶來了濕潤氣候,交通要沖帶來了重要物資的集散,依山傍水帶來了移民文化與多民族聚居。瀘州的酒依舊在數(shù)百年的老窖醞釀發(fā)酵,而瀘州城內(nèi)的氣息也仿佛不受時光的影響,在川地的河谷地帶帶著傳統(tǒng)的濃香,氤氳不散。 物產(chǎn) 它們和酒之間有個約等號 中午,31 ,瀘州江陽區(qū)慈善路,瀘州白糕老店前,小羅已經(jīng)等待了半個小時。她定了100個白糕,給即將出門的朋友帶上。這是正宗的瀘州小吃,源于清末民初,用本地的優(yōu)質(zhì)糯米,經(jīng)水泡、磨細、發(fā)酵而成,輔以白糖和蛋清等,口感柔軟香甜,一出鍋就被買光,從早到晚,日復一日。 同樣火爆的還有白糕老店旁邊的紅橋豬兒粑——一種以糯米為原料的包餡的粑粑?!盀o州的小吃是酒文化的外延?!弊鳛榫莆幕芯繉<遥瑸o州市文物管理局局長馮健解釋瀘州飲食與酒的關(guān)聯(lián),“瀘州地方食品的多樣性,反映當?shù)匚锂a(chǎn)富饒,糧食產(chǎn)量豐富,而糧食是酒的來源。白糕和豬兒粑的原料都有糯米。同樣有糯性的還有瀘州的糯紅高粱,這種高粱單寧含量高,是瀘州老窖釀酒的原料,產(chǎn)出的酒五味俱全,口感獨特?!?/p> “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余?!边@是北宋詩人黃庭堅寓居瀘州期間看到的場景。當時遍地栽種的瀘高粱就已經(jīng)用來釀酒。在《山谷全書》中,黃庭堅更是描繪了瀘州酒業(yè)的興盛:“州境之內(nèi),作坊林立。官府士人,乃至村戶百姓,都自備糟床,家家釀酒?!?/p> 與小吃同樣多的是街邊的桂圓,成筐成筐地堆在水果攤邊,3元或5元一斤不等。再早些時候來,還能看到荔枝。瀘州處在中國晚熟荔枝生長的最北方地帶。在馮健眼里,荔枝和酒之間有個約等號,有荔枝的地方說明有著非常適應(yīng)亞熱帶水果生長的季風性濕潤氣候,這種氣候也特別適宜釀酒微生物的生成。但又不同于同樣出產(chǎn)荔枝的廣州,瀘州炎熱,而且地處河谷地帶,空氣無法散開,因此便融入了好酒的釀制之中。 江陽 老窖泥中看不見的“烤酒匠” 瀘州上空的水汽來自長江和沱江,兩江在這里交匯,繼而東流。兩江之間的半島就是瀘州的中心城區(qū)——江陽區(qū),也是古江陽的中心地帶,一個個釀酒作坊曾在這里林立,釀酒的匠人們也在這里勞作生息。如今,很多老窖池仍在使用,最著名的當屬位于三星街國窖廣場的四口1573年的老窖池。歷經(jīng)幾百年的窖泥富含微生物,它們是釀酒過程中看不見的“烤酒匠”,生生不息地釀造出瀘州的濃香型白酒?,F(xiàn)在瀘州老窖集團著名的國窖1573白酒就是從這些窖池里釀出,它們既是生產(chǎn)車間,又是供游人參觀的酒文化旅游景點。據(jù)說,像這樣百年以上、仍在生產(chǎn)的老窖池僅瀘州老窖集團一家就有1619口,瀘州其他酒廠也不乏百年以上的老窖池。 時光倒流回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楊慎生活的年代。他曾被嘉靖皇帝貶謫至云南長達30余年,經(jīng)過瀘州時,他看到的應(yīng)是這樣的場景:兩江之間的瀘州城擁有完整的城墻,一個個釀酒作坊臨江或者臨街而建,酒樓和手工鋪子也穿插其中;在船上遠遠地就能看到城內(nèi)最高的建筑白塔;駛近些,便可看到天成生大曲酒、江安竹器鋪、酒中仙酒樓的招幌在風中飄揚;過往商賈、小販和居民從會津門、凝光門等城門下來到江邊,一壇壇瀘州酒也從城門中抬出來運到江邊;然后,長江和沱江上云集的商船把瀘州酒帶往沿江各處;靠近江邊的大船用作酒樓,掛著河魚、江陽魚的門面,酒樓里的客官們觥籌交錯,推杯換盞…… 當然,還有瀘州城內(nèi)著名的南定樓,和岳陽樓、黃鶴樓一樣,這里也是文人墨客經(jīng)常光顧的登臨把酒之地。 濱江路 酒香留痕如江風綿綿 如今,南定樓、江面上的船只以及高高的明城墻,都已煙消云散。沒有了城墻的長江邊現(xiàn)在是濱江路,劃分為一段、二段、三段和四段。這一帶是瀘州人的休閑區(qū)域,其中館驛嘴是江陽半島伸向長江的最前端,沱江在此匯入長江,地理位置相當于重慶的朝天門。在水運發(fā)達的年代,這里曾經(jīng)驛館林立,而今只剩下一個地名。不過,臨江的廣場上仍然充滿了與酒有關(guān)的刻字、雕像以及詩詞。江岸的一塊石頭上就刻著楊慎著名的《臨江仙》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當?shù)貙W者考證,楊慎一生只在瀘州見過長江,因此這首詞應(yīng)該是他在瀘州所做。 濱江路兩側(cè)遍布著帶機麻服務(wù)的茶館、串串香和大排檔,間或有個賣散酒的鋪子出現(xiàn)在路的拐角處。常喝酒的瀘州人喜歡拎著酒桶到酒鋪打上點散酒“喝單碗”,花生米是最常見的下酒菜;也有人啥也不吃,只喝酒,叫做“寡單碗”。 從濱江路走下臺階,便是河灘。長江和沱江是市民天然的游泳池,城中常見賣游泳衣和游泳圈的攤位,過去問哪里有游泳池,攤主答曰“江里就是啊”。在江里游泳的人身后拖著一個橙色的球狀浮標以示安全,一艘十幾米長的貨輪就從他們身后駛過。 酒城的痕跡無處不在,江對面的壩子上掛著國窖1573的廣告牌;遠處橫跨長江的大橋本叫茜草大橋,由瀘州老窖贊助修繕后,已改名為國窖大橋。 太陽漸漸落山,時值農(nóng)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前夕,河灘上燒紙祭奠的人越來越多。同北方城市里在十字路口燒紙不同,瀘州人更愿意選擇在開闊的河灘。星星點點的火焰布滿江邊,遠處大橋上的燈漸漸亮起,濱江路邊小館里的音響轟鳴著……暗夜中,綿綿的江風正把人們的哀思連同此時城內(nèi)的一切,從此岸帶到彼岸。 凝光門 如鏡江水映射水運繁榮 凝光門是瀘州僅存的古城門,因城門外的江水平靜如鏡而得名。但現(xiàn)在的凝光門已湮沒于嘈雜的市井之中。門洞僅容一輛車穿過,經(jīng)常遇到兩車交會、一車倒著上坡讓路的情景。門洞的一邊是做水果生意的小攤販,另一邊一個放著老式腳踏縫紉機的裁縫鋪。墻根有個露天理發(fā)角,鏡子貼在城墻磚面上,鏡前穿著白色上衣的理發(fā)師正為男人剃須,鏡面中映射的仿佛只有“回憶”二字。 凝光門附近有銅店街和鉛店街,這里當年集中著轉(zhuǎn)運滇銅、黔鉛去往長江中下游的專業(yè)貨棧,也昭示著瀘州曾經(jīng)繁榮的碼頭文化。在瀘州老窖集團總經(jīng)理辦公室主任楊辰小的記憶里,上世紀70年代,瀘州的碼頭邊還停著很多木船,還有纖夫拉纖,磚瓦和砂石頭都靠船運輸;而當沱江和長江上都修了橋,公路鐵路發(fā)展起來后,船的使用就越來越少了。 小市 仿佛動彈不得,卻又氤氳不息 現(xiàn)在,瀘州小市的地名里也還有中碼頭和上碼頭。小市,相對于江陽這個繁榮的大市而得名,在沱江的另一邊?,F(xiàn)在走沱江一橋不到一分鐘即可過江,以前卻要從瀘州城的魚竿渡乘船來回。小市是個喝酒的好地方,明代這里有以窖酒好而聞名的“杏花村”,是個前店后廠的老作坊,吸引著好酒之人前來暢飲,楊慎就留有“花驄小市頻頻過,落日凝光緩緩歸”的詩句。 現(xiàn)在的小市保留了四個清代窖池群,都已成為瀘州老窖的釀酒工廠。走在小市的下大街附近,一股酒香飄在空氣里。這些窖池群與兩邊的門市、五金鋪、煙酒鋪并排,外觀都保持了川南民居的顏色和樣式。陳老板的小賣部就在一個窖池群的邊上,鋪子的墻上也像釀酒車間里掛上了一層黑黑的物質(zhì),這不是單純的灰塵,而是融合了酒池常年發(fā)酵后形成的豐富微生物。 張大姐的古樓山老酒坊的銷售門面正對著另一個清代窖池群,鋪子里放著幾大壇子原漿酒,壇身上標著20元和30元一斤的字樣。張大姐在門口放了臺縫紉機,閑的時候做點針線活。這樣的酒鋪子在小市并不少見,有的鋪子柜臺上還擺著老式的算盤。正值午休,整個小市充滿了慵懶的氣息,和老窖池群、老房子以及里面的老物件一樣,仿佛動彈不得,卻又氤氳不息。 酒器 麒麟溫酒器:瀘州酒城的象征 1986年冬,瀘州上馬鎮(zhèn)出土了一件青銅器文物,長35厘米、寬27.5厘米,高26厘米,重9公斤,集中了獅虎鹿豹龍等吉祥動物的造型,功能是溫酒,后被命名為麒麟溫酒器。麒麟溫酒器在我國發(fā)掘出的古代酒器中屬孤品,也是瀘州酒城的象征,無論是在瀘州市博物館還是國窖廣場的酒文化博物館,它都占據(jù)著重要的展示位置。 麒麟溫酒器的腹腔是爐膛,尾部是爐門,飲酒時打開尾部爐門,在爐膛內(nèi)放置木炭,將酒杯盛酒置于麒麟腹部兩側(cè)盛水的圓鼓內(nèi),酒隨水溫而升溫,前胸和臀部通聯(lián),水可循環(huán)從口腔噴出,還有熱氣蒸騰,雖然對于它的斷代仍有分歧,但已說明了當?shù)厝孙嬀茣r對情調(diào)的講究和當?shù)鼐莆幕奶厣?/p> 酒源 民族聚居區(qū)與酒文化 馮健,瀘州市文物管理局局長 凡是民族聚居情況比較復雜的地區(qū),即文化多樣性比較典型的地方,酒文化都比較典型,那里的人們也特別嗜酒,這個地區(qū)酒的生產(chǎn)和銷售也就比較活躍。
瀘州就符合這幾樣因素。它是多民族聚居區(qū),除了漢族,還有苗族、彝族、回族等39個少數(shù)民族。酒、茶、鹽是屬于嗜好型用品,容易讓人產(chǎn)生依賴感,所以酒是最好的民族磨合劑,是民族感情的維系劑,是民族矛盾的融化劑。往往越落后的民族,酒的影響越明顯一些。酒讓人關(guān)注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是酒的客觀屬性決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