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禾元年(232年),陸遜率軍向魏國的廬江(治六安縣,今安徽六安市東北)進發(fā)。 魏朝廷得知消息,朝中議事,都認為應該火速發(fā)兵救援。 征東將軍滿寵說:“廬江雖小,但有精兵良將,可以防守一段時間。而且,敵人是舍船登陸行軍二百里而來,沒有后繼部隊。他們不來時,我還打算引誘他們來呢。如今送上門來,應該聽任他們向前行進。怕的就是他們聞風逃走,我們追趕不上?!?/p> 于是整軍直赴陽泉水和決水匯合處的楊宜口(今安徽六安市霍丘縣東北)設伏,迎擊吳軍。 陸遜探得魏軍動向,連夜率部撤退。 由于當時吳國每年都有攻魏的計劃,滿寵上書說:“合肥城南臨長江、巢湖,北面遠離壽春,敵軍圍攻合肥,肯定會據水取占地勢。我軍救援,應當先攻破敵人主力部隊,然后包圍才會解除。每次敵軍進攻,都極為容易,而我們出兵救援卻很困難,所以我們應該調出城內軍隊,在城西三十里處有奇險可依之地,另建城堡固守,這是為了引誘敵人上岸,在平地上截斷他們的退路,此計為宜。” 護軍將軍蔣濟反對說:“另行修筑新城,既是向天下表現(xiàn)出軟弱,而且望到敵人煙火就毀壞城池,這是不攻自破嘛。一旦到這種地步,敵人就會肆無忌憚地搶劫掠奪,我軍肯定就只能退到淮河北岸防守了。” 魏明帝曹叡于是沒有同意滿寵的建議。 滿寵又上書說:“孫子曰:'兵者,實為詭變之道?!緛碛心芰σ粦?zhàn),卻要表現(xiàn)出弱小的樣子,以小利引誘敵人驕狂,假裝恐懼使敵人上當,這就是表面和實質不必相適應。又云:'善于誘引敵人示以假象。’現(xiàn)在敵人未到而我們從城內撤出,就是以陣勢引誘敵人。引誘敵人遠離水域,選擇有利時機發(fā)動攻擊,在城外戰(zhàn)場上抵御敵軍,城內自然就會平安。” 尚書趙咨認為滿寵的計策比較完善,極力支持,曹叡于是下詔批準執(zhí)行。 這一年,孫權親自率兵,打算包圍新城。 由于此城離水路太遠,孫權停留在水上二十天,不敢下船。 滿寵對各位將領說:“孫權得知我移兵城外,一定會夸下海口,前來展示其實力,邀取功名。雖然他不敢再推進,但一定會上岸來炫耀一下兵力,以示其兵多將廣。” 于是在合肥城的隱蔽處埋伏步、騎兵六千人,等待吳軍自投羅網。 孫權觀望了一段時間后,果然率兵上岸,耀武揚威。 滿寵布署的伏兵突然沖出,猛襲吳軍,殺死了敵人幾百人,還有一些落水而死。 孫權又派全琮攻打六安(今安徽六安市北),也沒能攻下。 吳嘉禾元年(232年)十月,公孫淵派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孫綜從遼東出發(fā),向孫權奉表稱臣,并獻貂、馬。 孫權大悅,次年正月,為此大赦天下。 吳嘉禾二年(233年)三月,孫權立公孫淵為燕王,派太常張彌、執(zhí)金吾許晏、將軍賀達、中使秦旦等領兵萬人,攜帶金銀財寶、奇珍異貨及九錫齊備,乘船渡海,護送宿舒、孫綜回遼東。 自丞相顧雍以下的滿朝大臣都直言規(guī)勸,建議說:“公孫淵這人不可輕信。陛下這樣做,對他的恩遇實在是太厚了,只要派兵護送宿舒、孫綜就夠了。” 孫權不接受。 張昭說:“公孫淵背叛魏國,害怕討伐,這才不遠千里派人求援,絕不是真心臣服。如果公孫淵反悔,改變主意,轉而主動向魏國表明忠心,那我們的使節(jié)就危險了,恐怕回不來了。這豈不是要讓天下人恥笑嗎?” 孫權不聽,駁斥了張昭的看法。 兩人一番辯論,孫權越是反駁,張昭越發(fā)堅持己見。 最后,孫權忍無可忍,勃然大怒,按著佩劍說:“現(xiàn)在吳國上下,入宮參拜我,出宮則參拜你,我敬重你已經到了極點。而你屢次在大庭廣眾之下頂撞我,我真害怕哪天控制不住自己,做出不愿做的事?!?/p> 張昭毫不懼怕,看著孫權,說:“我雖然知道陛下不會采納我的建議,但每次還是竭盡愚忠,是因為太后臨終時呼喚我到她的床前,留下遺詔,吩咐我輔佐陛下。如今話猶在耳啊?!闭f著,不禁淚流滿面。 孫權見狀,將劍扔在地上,與張昭相對而泣。 但他還是沒有聽取勸諫,堅持派張彌、許晏前往遼東。 張昭對自己的意見不被采納,忿忿不平,借口有病,不去上朝。 孫權也怨恨張昭,一氣之下,下令用泥土把張昭家的大門堵住。 張昭毫不示弱,干脆從里面用土將自家大門封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