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的社交平臺上,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一張方形臉。臉的主人叫董宇輝,在廣為流傳的視頻中,他調侃自己長得像兵馬俑,然后開始介紹買12塊牛排可以送兵馬俑臉型的方鍋。董宇輝以前是培訓機構新東方的老師,去年12月以來,成為“售貨員”,在“東方甄選”直播間里賣農產品。 董宇輝爆紅,他的直播間也火速出圈。這一周,直播間漲粉近1000萬,每場直播平均觀看人次超900萬,場均銷售額近1500萬。而在一周前,場均銷售總額不到現(xiàn)在的二十分之一。過去半年里,粉絲數(shù)量由0增長到100萬。 直播間里,流量幾乎意味著人氣、財富和源源不斷的正向增長。董宇輝“橫空出世”,創(chuàng)造了人人艷羨的成績。直播帶貨行業(yè)發(fā)展至今,前仆后繼的入局者無數(shù),也不缺造富神話。例如在浙江杭州的九堡鎮(zhèn),曾有主播直播5小時,幫海寧一家皮草店賣出7000萬元的貨,“一夜掙下一套房”。在浙江義烏的北下朱村,有人賣爆款日凈收700萬元,有人兩年內代步工具從電動三輪一路升級為寶馬。但董宇輝不一樣,某種程度上,他是行業(yè)“另類”。 最開始,董宇輝頂著方形臉出現(xiàn)在直播間的時候,被罵了很多次,因為他“丑”。一般來說,主播要想吸引人,好看是基本原則,有時他們也要擔當模特,試穿衣服,試戴首飾,一張好看的臉自然為產品錦上添花。董宇輝的臉能通過“玩?!保枇Α氨R俑”為人熟知,的確令人意外。 另外,直播前準備腳本,直播時鏡頭后面藏著提詞器和產品介紹,都是慣常操作,主播個人發(fā)揮空間不大。且直播要求節(jié)奏緊湊,每個產品的露出時間有明確規(guī)定,5分鐘還是10分鐘,收取的坑位費不同,產品銷量也受影響。但董宇輝似乎不在乎。他賣玉米時,講起童年故事;賣大米時,講農作物的歷史,從1萬年前開始說起;賣櫻桃時,又講外婆院子里的櫻桃樹;賣牛肉時,甚至在教英語,“要求”大家把新學到的單詞記在本子上。一番長篇大論之后,董宇輝不慌不忙接一句,“產品在右下角小黃車,鏈接直接拍?!倍@些,沒有腳本,幾乎都是他個人的臨場發(fā)揮。 “東方甄選”直播間的選品也不討巧,無論是農產品,還是圖書,在行業(yè)內,都被視為啃不動的“硬骨頭”。記者聽說,某農產品帶貨領域的頭部主播,一次直播賣蟲草,一下午賣了60多萬,這幾乎是農產品直播帶貨的天花板,他們的直播間有20萬粉絲,蟲草又是農產品中客單價較高的。但這樣的直播數(shù)據跟其他品類直播間差距很大。賣美妝和服裝的,客單價至少兩百元,利潤也高。農產品呢?大多是單價十幾二十元的東西。在一些主播看來,帶貨沒有“性價比”。另外,農產品運輸要快、要保鮮,成本高,風險大,更容易“翻車”。 主播長相、直播節(jié)奏和帶貨選品,都在違反行業(yè)長期形成的共識。不過如此“另類”,可能恰好成了董宇輝的流量密碼。不少人評價,他的直播方式是直播間的一股清流。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帶貨的直播間,除了扯著嗓門喊“上鏈接”,略顯虛假地表演互相砍價,還可以有直抵人心的溫暖。 但對整個直播行業(yè)來說,董宇輝恐怕無法成為攪局者。記者咨詢了幾位業(yè)內人士,他們認為,董宇輝的模式無法復制。在新東方曾經的課堂上,“脫口秀講課法”反而是主流,金句頻出的名師不止一位。大多數(shù)主播沒經歷過如此訓練,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知識儲備,更優(yōu)質的造景、更有趣的砍價表演,依然是吸引眼球的主流方式。另外,直播帶貨的產業(yè)鏈很長,主播只是一個環(huán)節(jié),個人素質能產生的影響有限,質美價廉的商品才是關鍵內核。“董宇輝只是給我們提了個醒,直播內容依舊是重頭戲,需要不斷推陳出新?!蓖瑯由罡谵r產品直播的主播大晶說,“但沒辦法一味學習甚至模仿,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和優(yōu)勢?!?/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