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藍天野 | 憶焦菊隱先生——一位永不停息的探索者

 明日大雪飄 2022-06-17 發(fā)布于上海
我和焦菊隱先生最初的相識與合作是在1947年的北京(當時稱北平),我所在的演劇二隊準備排話劇《夜店》,請焦先生做導演。當時我只有20歲,對戲劇究竟是什么樣子,心里并不很清楚,當時中國的話劇還不是很發(fā)達,尤其在北平,我們能看到好的戲劇演出不多,大多是學生演劇,有時一些職業(yè)劇團也跑碼頭來北平,又夾雜一些水平不高極不嚴肅的商業(yè)演出。當時較正規(guī)的話劇團體,主要是我所在的祖國劇團和演劇二隊,還有一個實力較強的南北劇社。

所以那次在焦先生指導下排戲,覺得打開了眼界,對戲劇的認識從觀念上發(fā)生了變化。此后,跟隨焦先生一起排戲,不斷體會著這位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學者、導演的戲劇探索之路。


焦先生對待藝術(shù)一絲不茍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兑沟辍肥侵袊鴥晌挥忻膭∽骷铱蚂`、師陀根據(jù)高爾基的名著《底層》改編的,將故事中國化,表現(xiàn)中國底層勞動人民的生存狀態(tài)?!兑沟辍返膭”緦懙孟喈敽?,但焦先生不滿足,他考慮的是如何把文學劇本搬上舞臺,適合于舞臺演出。排戲過程中焦先生花了很大的精力改劇本,反復改,甚至把第三幕的結(jié)構(gòu)整個打散重來。演出證明,確實比原劇本更加生動、節(jié)奏更鮮明。這在以后他排老舍先生的《龍須溝》或其他一些戲時也是如此。

為了在舞臺上表現(xiàn)真實的生活場景,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排《夜店》時,焦先生要求我們從生活出發(fā)體驗創(chuàng)造,讓所有的演員去天橋體驗生活。當年大家到天橋的雞毛小店,接觸那些賣藝的、小商販等各色三教九流的人。跟焦先生排戲,體驗生活的時間有時要比排戲花的時間多。

為了增強演員在舞臺上的真實感,演員在劇中穿的服裝也有好多是從天橋買來,甚至有的是在貧民區(qū)找人換來的,然后再消毒加工。焦先生在藝術(shù)上的一絲不茍體現(xiàn)在對舞臺上很多細節(jié)的處理?!兑沟辍愤@個戲的布景設(shè)計是當時的漫畫家王藍(后名江里),是一位很優(yōu)秀的畫家。根據(jù)劇情需要,舞臺上設(shè)計成一個雞毛小店的實景,有床鋪,還有上下鋪,小閣樓,非常擁擠、臟亂。從設(shè)計到制作都很逼真。有一場戲,賴皮匠的老婆病了,躺在很窄的床上,畫景時,王藍在墻上畫出碾死臭蟲的血跡,他雖然畫得很認真,但焦先生說不能這么抹,因為病人躺在床上不能動,只能是病人的手夠得著的地方,而且是順著抹的方向,這樣才有真實感。其實像臭蟲血這樣的細節(jié),臺下的觀眾可能根本看不清,但焦先生對舞臺上每個細部都要求得很嚴格,很具體,就是這諸多細節(jié)真實融合起來,才營造出一個生活氣息濃郁,別具意境的場景。

而且他對三教九流各種生活也都相當熟悉,排演過程中,有時還對演員塑造人物形象做出很能點睛的示范動作。

在焦先生的啟發(fā)指引下,田沖、劉景毅、胡宗溫這些較有經(jīng)驗的演員都創(chuàng)造出精彩鮮明的人物形象,青年演員狄辛、宋鳳儀的表演也頗見生動。

焦先生在舞臺上打造了一部真實、鮮明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戲。1947年《夜店》的演出非常轟動,在當時舞臺上常有概念化、虛假造作的流露,《夜店》卻讓人們看到了如此真實生活的演出,令人耳目一新,也讓我體會到了焦菊隱這位學者的導演功力。我感受最深的,其實是焦先生通過這次《夜店》,使人們對戲劇美學觀有了新的體會。現(xiàn)在公認,焦菊隱先生導演的《龍須溝》開始奠定了現(xiàn)實主義戲劇的基礎(chǔ),我個人認為,1947年《夜店》的演出,就已經(jīng)開創(chuàng)了這種現(xiàn)實主義的風格。只是過去在研究中國話劇史時,20世紀40年代北平的這一段戲劇史料,曾幾近空白。因而對焦菊隱先生的生平,這一段也就不夠充實。從傳記和史料方面,為這一時期做些補充也是有意義的。

圖片
中國演劇學派奠基人焦菊隱關(guān)于
“堅持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的論述(手稿)

1947年年底,焦菊隱開始籌建北平藝術(shù)館,當時建立了兩個部,一個話劇部,一個京劇部。話劇部邀集了丁力、孫道臨、黃宗江、黃宗英、唐遠之等,并從演劇二隊借調(diào)了我和田沖、夏淳、梁菁,組成話劇部的演員班底。

話劇部首先演出了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由焦先生親自執(zhí)導。焦先生說,對中國劇作家,他非常欣賞夏衍的劇本,覺得有些類似俄國契訶夫的風格,而焦先生對契訶夫有很深的研究,翻譯過契訶夫全部劇作和大量的小說。

1948年年初,《上海屋檐下》上演,舞臺上呈現(xiàn)濃濃的上海弄堂情景,普通人家生活氣息。主要角色中扮演匡復的是田沖,志成由丁力飾演,彩玉由黃宗英扮演,他們把這幾個主要人物塑造得極為生動,至今我還印象清晰。我演黃父,一個從農(nóng)村來上海看兒子的老人,焦先生還讓他的學生京劇演員高玉倩演黃家兒媳,于是之演李陵碑,參加這個戲排練時,我們這幾個青年演員都是20歲。

話劇部的第二個戲,焦先生選擇了黃宗江的《大團圓》,這可能是黃宗江從演員轉(zhuǎn)為編劇的處女作,是以他自己的家庭為背景而創(chuàng)作的。由丁力導演,丁力原來是上海苦干劇團的演員,幾年前我看過他參加演出的《大馬戲團》,后又在北京參加南北劇社。在《日出》中丁力演的王福升與眾不同,他完全不去表演人物表面的油滑,而是把這個北方城市大旅館的茶房演得很土,是個伺候人的人,狡詐都在心里面,可謂入木三分,讓我佩服之極,后來我們成了好朋友。

焦先生可謂知人善任,這大約也是丁力第一次做導演,把一個老北京四合院里性格迥異的一家人,體現(xiàn)得生活氣息十足。

我擔任這個戲的劇務(wù),上演后做舞臺監(jiān)督,所以我對導演丁力整個戲的處理,甚至全部臺詞都很熟悉,如有哪個演員因故不能演時,我都可以立即頂替。但做劇務(wù),焦先生把安排演員日程,包括最后給演員付酬金的事也都交給我去辦,面臨諸多圈內(nèi)圈外的事,這是我平生第一次經(jīng)歷職業(yè)劇團的種種環(huán)節(jié)。

京劇部邀來焦先生在中華戲曲學校培養(yǎng)的德、和、金、玉、永各屆的尖子演員,有傅德威、王金璐、沈金波、高玉倩、陳永玲等。京劇部上演了歐陽予倩的新京劇《桃花扇》,焦先生親自執(zhí)導,主角李香君由陳永玲扮演,陳永玲是中華戲校永字輩剛剛出科的尖子,那年大約才19歲,已經(jīng)是很紅的角兒了。王金璐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武生名家,如今已是耄耋之年,那時正當年富力強,而且在《桃花扇》里不以武生應(yīng)工,演楊龍友,文戲,唱功,身段都極精彩。后來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演少劍波的沈金波,《紅燈記》改唱老旦的高玉倩等,都參加了當年《桃花扇》的演出。僅此可見焦菊隱先生任中華戲曲學校校長時,培養(yǎng)出頗多京劇精英人才。

我自幼對京劇有興趣,常去《桃花扇》排演場看焦先生排戲,他要求主要演員不能只注重唱做的技巧,總是耐心地引導他們理解人物,這對京劇演員都是很精彩的課題。而這些已成角兒的演員,對老校長焦先生都極為尊敬。包括群眾角色,甚至龍?zhí)祝瓜壬捕颊J真嚴格要求。

當年《桃花扇》的演出,人物鮮明,整體性很強,十分嚴謹。也是中國京劇史上值得書寫的一頁。

后來,焦先生又導演了京劇《鑄情記》,這是根據(jù)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改編為中國故事的戲。

平時聊天時,曾聽這些京劇演員說起,焦菊隱先生在中華戲曲學校當校長時,作為一個原來不是梨園行中人,焦先生親自向老藝人學京劇,掌握京劇知識與技能,力使自己成為內(nèi)行,一方面堅守京劇傳統(tǒng)規(guī)律,另一方面又對這所京劇科班學校頗有些革新之舉,破除一些舊習,極力提倡學戲的年輕人注重文化,開設(shè)了一些文化課。

焦先生當年的學生都很感激這位老校長?!拔母铩焙螅诎藢毶脚e行為焦菊隱先生平反昭雪的追悼會上,我見到許多當年中華戲校的學生,前去悼念自己的校長、恩師,悲慟不已,他們大多已是京劇界很有影響的名家。

焦菊隱先生創(chuàng)建北平藝術(shù)館有很大的雄心,他還設(shè)想籌建音樂、美術(shù)、舞蹈等部,恰逢葉淺予、戴愛蓮都在北京,我聽他說過想請戴愛蓮主持舞蹈部,葉淺予主持美術(shù)部,但在當時國家政治混亂、經(jīng)濟不景氣的環(huán)境下,焦先生的想法很難實現(xiàn),藝術(shù)的發(fā)展更談不上,艱難地維持了不足一年,北平藝術(shù)館就停辦了。可慰的是,北平藝術(shù)館演出的四部戲,都有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

對中國話劇史,對焦菊隱先生的生平史料,北平藝術(shù)館應(yīng)該是很重要的一頁。

我與焦先生的再度相見是在1952年,也就是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于1952年6月建院,焦菊隱離開北京師范大學,正式調(diào)入北京人藝任副院長,專心致力導演藝術(shù)的時候。

焦先生傾力引導話劇表演要真實、生活,是針對長期以來中國話劇存在的主要弊端,舞臺上的刻板化,矯揉造作而提出的。

焦先生在相當一段時期,花費極大心血研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帶著自己獨到的思考在實踐中探索,所以有了《夜店》《龍須溝》《茶館》等一系列演出精品問世。焦先生真才實學,博大精深,但他在學習上是極刻苦和謙虛的。譬如,1955年,蘇聯(lián)專家?guī)炖锬虻奖本┤怂囀诒硌菡n,并指導排演了高爾基的《布魯喬夫》,庫里涅夫是蘇聯(lián)瓦格坦戈夫劇院所屬史楚金戲劇學校校長,焦先生以非常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細致地了解蘇聯(lián)專家如何在實踐中掌握斯氏體系,他極為稱贊庫里涅夫指導演員正確地掌握形體動作方法,但同時,記得焦先生也對我說過,庫里涅夫教學經(jīng)驗是極好的,但作為導演則不是其強項。

焦先生好學,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20世紀50年代中期,北京上映了一部蘇聯(lián)影片,高爾基的《瓦薩·熱列茲諾娃》,放映場次不多,一般人不大注意,但焦先生讓服務(wù)員老王為他去買票,叮囑這部影片不論什么時間、在哪家影院放映,都要為他買到票,一場也不能缺。焦先生那么大的專家,又那么忙,但一場不落地看這部電影。這件事是我聽老王告訴我的。我也看過《瓦薩·熱列茲諾娃》,蘇聯(lián)演員的演技確實可稱臻于極致,我想,焦先生肯定還在關(guān)注,該片的導演是怎樣闡釋這部名著的。

焦先生在研究斯氏體系的過程中,也走過彎路。譬如,20世紀50年代初,他曾試圖采用巴甫洛夫?qū)W說關(guān)于生理反應(yīng)的理論,去解釋“體驗”、“自我出發(fā)”等。但他永遠在探索,永不停滯僵化。

焦菊隱先生對中國話劇史的一個偉大貢獻,是他對話劇民族化的探索。在他的導演藝術(shù)實踐的過程中,他又敏銳地感覺到,話劇表演如果只片面追求真實,又存在太溫吞、不鮮明的傾向。焦先生提出的“深刻的內(nèi)心體驗,深厚的生活基礎(chǔ)”,成為形成北京人藝演劇風格最核心的指導理論。但怎樣做到最極致呢?焦先生以其獨到的思索,想到了中國戲曲表現(xiàn)手法獨特的鮮明性,提出話劇向中國傳統(tǒng)戲曲學習,探索中國話劇民族化的路子。1956年,焦先生導演話劇《虎符》,開始了話劇向民族戲曲學習的第一次有意識的嘗試。他讓演員堅持練功,每天去看京劇,并要求第二天來到排演場時,每個演員必須把頭一天看到的戲曲中的招式用上一招,而且不但人物服裝是用了長長的水袖,還把京劇的鑼鼓點都用上了。導演的要求使得有些演員感到不解和抵觸,這還是話劇嗎?而焦先生堅持“矯枉必須過正”,堅決讓演員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北京人藝劇院領(lǐng)導支持了焦先生的實驗,坐鎮(zhèn)排演場,讓演員必須服從導演。

《虎符》的演出,戲劇界和觀眾還是接受了。焦先生對話劇民族化的實驗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焦菊隱先生進行話劇民族化探索的第二個戲是《蔡文姬》。他原來選擇的劇本是郭沫若的《高漸離》(又名《筑》)。他說,在《虎符》的排演中,對音樂方面的試驗不夠,因此想選擇一個音樂成分比較濃的戲,做進一步探索?!陡邼u離》已經(jīng)建組了,主角高漸離由田沖扮演,朱琳一人演兩個角色:雙清夫人姐妹,我演秦始皇。在建組會上,我們提出,選擇演這個劇本是否合適?后來,郭沫若知道了,他也說過這是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寫的戲,現(xiàn)在演不適宜,他表示,需要的話我可以再寫一個新劇本。郭老當時正在研究給曹操翻案,涉及到蔡文姬和《胡笳十八拍》,正好和焦菊隱想搞戲劇音樂方面的探索不謀而合,于是郭老只用了一個星期,寫出了《蔡文姬》。焦先生看完后高興地說:“太好了,我想要的就是這樣一部戲?!薄恫涛募А窂难輪T表演到舞臺美術(shù)都更鮮明,更完美。焦先生運用了許多戲曲表現(xiàn)手法,如詩如畫,是一部極富美感和震撼力的話劇。

這也反映了焦菊隱先生的高超之處,當演員們聽了郭老讀《蔡文姬》劇本時,雖也很受感動,卻又覺得這個劇本從戲劇結(jié)構(gòu)來看,想象不出搬到舞臺上會是怎樣。但焦先生甚至對郭老說,您如果再寫劇本,完全可以不管舞臺樣式,盡情寫人物語言就行了,怎樣搬上舞臺由我來做。

焦先生繼續(xù)他的探索,1961年又導演了郭沫若的《武則天》。雖然也是歷史劇,但他不沿襲老路,別具一格,與《蔡文姬》的風格截然不同。首先,把《武則天》的舞美做成一部寫實風格,利用轉(zhuǎn)臺,景中套景,造成一場精妙的皇家園林氣象,輝煌而典雅。演員們又碰到新課題,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虎符》《蔡文姬》略帶戲曲韻味的動作和舞臺語言,在《武則天》里不行了,想要身段動作展開,不行,舞臺上的道具多了,沒有大幅度活動的空間。于是演員們需要順其自然地、更接近生活化地體現(xiàn)。但焦先生依然延續(xù)話劇民族化的導演思路。他說:“我不能停留在話劇里面加了一些戲曲的手法就算完,必需追求更豐富的表現(xiàn)手段?!?/span>

焦先生對話劇民族化的探索還運用在現(xiàn)代戲中,如《智取威虎山》《三塊錢國幣》,尤其是《茶館》,這些戲既有深厚的生活,又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更塑造了一大批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

從《虎符》的探索開始,焦先生提出了話劇要向中國民族戲曲學習、借鑒,《蔡文姬》《武則天》,以至《智取威虎山》《茶館》《三塊錢國幣》等一批精品的推出,使得焦先生話劇民族化的探索日臻成熟。

1963年,我和焦先生有過一次長談。那年,北京人藝決定請焦先生重排田漢的《關(guān)漢卿》。焦先生希望劇院為他安排一個副導演,劇院知道我已多次要求轉(zhuǎn)行導演工作,就和焦先生商定,讓我去擔任《關(guān)漢卿》副導演。在籌備工作開始之前,焦先生請我到他家吃飯,席間,焦先生暢述了許多他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想法,和對劇院的一些見解。

我問焦先生,1959年《蔡文姬》演出備受關(guān)注,梅蘭芳先生看了非常興奮,希望焦先生為他導演一出新京劇,焦先生也愉快地答應(yīng)了,而且已經(jīng)著手籌劃,梅劇團還專為焦先生搞了一場內(nèi)部演出,幾位主要演員李慧芳、李宗義、王泉奎等都參加了,請焦先生了解梅劇團,以供導演安排角色。不知為什么,后來這個戲沒有排。焦先生說,主要是選擇劇本問題,梅蘭芳先生曾提出《龍女牧羊》,焦先生希望再考慮選一個既適合梅先生,又能在京劇舞臺呈現(xiàn)一種獨特風格的劇本,在商選劇本之際,梅先生的突然病故,也就成為永遠的遺憾。如果兩位戲劇大家實現(xiàn)合作,必將為中國戲劇史留下光輝的一頁。

焦先生還有許多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設(shè)想。他曾想導演《哈姆雷特》,已經(jīng)醞釀了多年。他還有一個大膽的構(gòu)思:把《白毛女》改編為話劇,而且對我說了他的一些想法,譬如把音樂曲調(diào)通過生活的聲響來體現(xiàn),以及一些場景的氛圍等,這都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造欲望和興趣。

談話間,他送給我一本書,里面有《導演·作家·作品》《豹頭·熊腰·鳳尾》等幾篇文章,是一本白皮書,特為他應(yīng)邀訪問日本前趕印出來的。是對這些年話劇民族化的實驗,做出理論化的總結(jié)。

焦先生還談到,1952年他在北京人藝任職,就此專心做導演,是經(jīng)過反復斟酌才決定的,焦先生說他有三項事業(yè)都想做,一是繼續(xù)留任北師大外文系系主任,他對外文教學很有興趣,也有一套自己的宏偉的想法;二是搞翻譯工作,那時他已經(jīng)翻譯了丹欽科的《文藝·戲劇·生活》和契訶夫的許多部劇本和小說,文學譯著也是他極有興趣、并認為是一門有重要價值的學問;第三才是搞戲劇,雖然他已經(jīng)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導演了,但焦先生說:我還真下不了決心,從此就專門搞戲了。最后,是由彭真市長親自做了決定,一定請焦菊隱先生來北京人藝做導演。就在做導演工作期間,焦菊隱在翻譯上還是做了很多工作,他翻譯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部的《演員自我修養(yǎng)》。此前,在中國只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我的藝術(shù)生活》和《演員自我修養(yǎng)》第一集的中譯本,所以當時中國話劇演員常說:我們演戲是靠半部斯坦尼起家,后來焦先生把《演員自我修養(yǎng)》全集三部都翻譯出來了,他是根據(jù)俄文本,并參照法、英文譯本,反復斟酌完成中文譯本的,而且特別要解決不同語種在專業(yè)方面的難題,譬如舞臺語言的實例,就需要花很多心思去斟酌,這是一部專業(yè)性極強的著作。但由于出版社采用了鄭雪來的譯稿,天性孤傲的焦先生一怒之下將他的心血付之一炬。我聽了,無言以對,心里感到壓抑、不是滋味。如果這部焦譯本能夠出版,流傳到今天,對中國話劇來說,它的權(quán)威性和學術(shù)價值是難以估量的。

也就是在1963年,焦菊隱先生提出要創(chuàng)建“話劇的中國學派”。他在向更宏偉的目標求索。他已經(jīng)做出了重大成就,只是,讓中國戲劇人遺憾的是,焦先生心中“話劇的中國學派”沒有完全實現(xiàn)。

幾年前,在紀念焦菊隱先生的學術(shù)研討會中,有專家曾表示不滿:“居然說焦先生的'話劇的中國學派’沒有完成?”

我對焦先生無限敬仰,他本應(yīng)該可以在戲劇藝術(shù)上作出更巨大的貢獻,他本應(yīng)可以完成他心中的宏愿。但他沒來得及做。1963年的《關(guān)漢卿》是他在北京人藝導演的最后一部戲。

風云變幻,要公開點名批判焦菊隱這個資產(chǎn)階級權(quán)威了,而且,批判文章也已成稿,只是尚未及見報。焦先生可能既敏感到又未全覺察到他即將遭遇的處境,他去外省市劇團排戲,他想離開北京人藝,甚至想要做“全國導演”。氣候繼續(xù)在變,動蕩的歲月開始了,焦先生重病不治,離世而去。

焦菊隱先生是偉大的戲劇家,以他的美學觀,以他的作品,推動中國話劇走向輝煌。從小處說,對北京人藝;從大處講,對中國話劇乃至世界話劇,有一位焦菊隱和沒有一位焦菊隱,其結(jié)果是不一樣的。

可貴的是焦先生對藝術(shù)的真誠。從早年任中華戲曲學校校長,20世紀40年代組建北平藝術(shù)館,直到在北京人藝對“話劇的中國學派”的實驗和探索,他畢生都在做宏偉的藝術(shù)事業(yè)。焦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導演,這樣的一個大藝術(shù)家,他曾說:“我寧肯失敗在創(chuàng)新上,也不失敗在平庸上。焦先生畢生的追求是以他的真才實干為根基的。

焦菊隱先生走了,把他未竟的事業(yè)和心愿留給了后人。

本文刊載于《傳記文學》2011年第1期

“紀念焦菊隱先生”專題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