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肝硬化腹水。 處方:大黃7克,枳實8克,檳榔10克,厚樸10克,神曲15克,山楂15克,紫草10克,連翹10克,木通10克,黃連3克,甘草2克,消肝利水散20克。 用法:消肝利水散吞服,余藥加水300毫升,文武火煎30分鐘,取汁約200毫升,日服3次。肝區(qū)疼痛者加丹參10克,郁金10克;眼白晴黃者加茵陳30克,虎杖10克;鼻衄加梔子仁10克;便血加地榆20克;嘔血加白及(研末吞服)15克:皮下瘀斑者加旱蓮草10克,黃芪10克。 附:消肝利水散,青礬20克,鐵砂200克,土茵陳2500克,黑豆1000克。 制法:青礬(火煅)、鐵砂(醋煅),茵陳煎水后,將干燥的浸入茵陳水內1晚,以將茵陳水全部吸干為度,然后曬干炒熟,與上藥共研極細末。 療效:治療21例,痊愈14例(用藥3個月,臨床癥狀消失,陽性體征轉為陰性,肝功能恢復正常,經(jīng)1年隨訪無復發(fā));好轉5例(用藥3個月,肝功能得到改善,陽性體征轉為陰性,自覺癥狀消失);無效2例(用藥1~3個月,腹水及下肢浮腫無減退,黃疸不消失,陽性體證無改善)。有效率90.4%。 按語:本病系濕熱久郁,肝、脾、腎三臟俱損,氣、血、水互相搏結,瘀積腹內而成,故《素問·至真要大論》:“諸腹脹大,皆屬于濕”。因此,本病治療,宜著眼于清熱化濕調理肝脾,枳實導滯湯具有清熱化濕健脾利水之功,消腫利水散具有補脾益肝腎消積退黃之效,這樣將清、消、利、補結合,肝、脾、腎兼治,腹水除,則諸癥消失,可望康復。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189.實用偏方秘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