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能自主地走出焦慮嗎? 能,有三點:認知、行動和溝通;這三點是焦慮的“過濾器”。 人們焦慮的主要原因是:認知不夠、不去行動和缺乏溝通。 一、認知。 說到認知,不得不說到認知模型ABC: A是發(fā)生的事件, B是你對這個事件的看法, C是你的壓力結(jié)果。 大部分人生活中變得越來越焦慮、越來越抑郁、壓力越來越大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們總以為改變了A才能改變C。 比如孩子成績不好,那么我必須要讓他成績好,我才能夠減少壓力。但是你想想看,如果他的成績好了,身體不好了怎么辦?如果他的身體好了,你們家總是吵架怎么辦?夫妻之間關(guān)系又不好了怎么辦?如果夫妻關(guān)系好了,老人又住院了怎么辦? 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通過改變A來改變C這件事不靠譜,永無寧日,永遠不可能。你知道一個家里最痛苦的事,就是家里有一個人特別強勢,他堅定地相信,只要你們都聽我的,咱們就沒煩惱。這是特別可憐的想法,因為根本不可能。一個A解決了,會有無數(shù)個A'、A''、A'''冒出來。 那么我們能夠調(diào)整的東西是什么呢? 只有B。只有你對事件的看法產(chǎn)生了改變,你才能夠緩解自己的焦慮。比如孩子成績不好,很多人的看法是,如果成績不好,這輩子都完了,沒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因為現(xiàn)在競爭壓力很大——好多父母張口就是這句話:“你看現(xiàn)在競爭壓力多大,不上一個985大學根本沒戲。” 正確的B是什么呢?那么多沒上985大學的人,日子也過得挺好,還有很多沒上過大學的人,也都過得挺好,我甚至還見過很多主動不上大學也過得挺好的人。這就是一個嶄新的B。
個人感知怎么調(diào)整呢?就是我們所講的提升認知水平應(yīng)該怎么做呢?好的做法是你要讀很好的書。 比如你讀《論語》,把《論語》吃透了,那你的認知水平就跟孔子保持一致了??鬃訕诽熘?,“下學而上達”,開開心心的,這就是一個好的認知水平。所以,要想提高你的認知水平,不是坐在這兒說“好,我的認知提高了,我現(xiàn)在把B改了”,并不是那么簡單。 要想提高你的認知水平,你要下一點功夫去讀好書,不要簡單地受周圍幾個人的影響。假如你不讀書,你的認知水平就是被你周圍的幾個人決定的,因為你天天見的都是這群人,每天和他們傾訴著同樣的煩惱,一塊兒討論娃的問題、老公的問題、社會上八卦的問題,這些都會刺激得你永遠被困在這個地方。 如果你的B跟其他人一樣,那你必然跟其他人一樣經(jīng)歷所有的痛苦。只有你跳脫出來,把你的B、你的認知變得跟別人不一樣,那些在別人看來很嚴重的事,到你這兒一笑就過去了,這樣才算真的提高了認知水平。
二、行動。 行動就是我該怎么做出反應(yīng)。 我該怎么樣去做一些事情來解決這些問題。不是靠封閉自己,不是靠打擊別人,不是靠轉(zhuǎn)移焦慮,而是做一些力所能及可以改變的事情。咱們講過一本書,叫《跳出頭腦,融入生活》,那本書里講ACT(接納承諾療法)的第一步非常重要,就是接納,這是對認知的調(diào)整;第二步叫承諾,就是你要行動,你得去做一些事情才能夠使得內(nèi)心發(fā)生改變。
三、溝通。 溝通就是積極地尋求他人的幫助。你實在自己解決不了了,想不通,想不明白,就向別人傾訴,問問周圍的明白人?;蛘呷プx讀書,讀書也是一種求助的方式。你也可以找醫(yī)生做咨詢。
我們自己能夠自助地走出焦慮: 第一個是改變你的認知,這個最重要; 第二個是做出積極的行動,去做事; 第三個是溝通,向別人求助。 關(guān)注讀書例公眾號,一起分享讀書和心得: |
|
來自: 新用戶7668ogXv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