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無常的新冠疫情把大家圈在家中,一延再延的超長假期,讓我開始停下來、靜心思考疾病與生命的關(guān)系。 我們曾這樣形容疾?。簽碾y、毀滅、凋亡。 我們曾這樣形容生命:活力、勇氣、未來。 疾病到底是生命的對立面?還是生命前進的正常波動? 既然我們的生命終將走向死亡,那么我們生命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美國著名的遺傳學和罕見病專家沙龍·莫勒在《病者生存》中用大量的科研數(shù)據(jù)總結(jié)出一個大膽且具有顛覆性的結(jié)論。疾病曾拯救人類,甚至說可以延續(xù)人類的壽命。疾病不是生物進化的漏洞,而是人類為抗擊惡劣環(huán)境而進化出的一種生存技能,病毒、細菌、寄生蟲也不是多余的存在,而是組成生物鏈的必備條件。就困擾全世界的糖尿病而言,它或許是讓我們的祖先從冰河世紀的寒冷中幸存下來的原因之一…… 通過對疾病辯證性的探索,也許我們會發(fā)現(xiàn)“血淋淋”的疾病或許溫柔;本無意義的生命體,或許因為你的存在而被賦予了意義! 糖尿病與葡萄據(jù)說在400多年前,一位德國葡萄酒商本希望葡萄能在晚秋時節(jié)多生長一段時間,卻不幸遭遇霜凍,出現(xiàn)了大量葡萄萎縮的現(xiàn)象,為了不讓一年的辛苦付諸東流,他“硬著頭皮”像往常一樣將葡萄壓縮處理,結(jié)果可想而知,現(xiàn)在的葡萄只壓榨了預期量八分之一的果汁,少得可憐的葡萄汁按照傳統(tǒng)方式進行了發(fā)酵后,無心插柳,葡萄酒商獲得了甘之如飴的冰酒。自這次美麗卻具有傳奇色彩的意外之后,一些釀酒師開始專門釀造冰酒,他們等待第一次霜凍之后才開始采摘葡萄,以便收獲冰葡萄。 其實葡萄的皺縮是水分流失造成的,從化學的角度來說,葡萄中的水分越少,冰晶就越少,葡萄中脆弱的細胞膜也就越不容易遭到破壞,與此同時糖濃度的急劇增加,能起到防凍的效果。簡單點說,就是當葡萄“感知”到霜凍的侵害時,首先是減少了水分,其次是提高了殘留水分中糖的濃度,經(jīng)受住了更低的溫度而不至于被凍結(jié)。 話鋒一轉(zhuǎn),必定醫(yī)路講糖突出的是“講糖”,那么葡萄和糖尿病又有什么關(guān)系? 冰芯證據(jù)證明,1萬多年前曾經(jīng)有一場突如其來的晚冰期,僅用10年的時間就席卷全球。這次冰期導致全球溫度下降2℃,海平面下降幾百米,森林和草地變成了荒漠和峭壁。 這種氣候迅速的把歐洲變成了一個冰窖,對習慣了溫暖的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危險。不過人類很幸運,因為我們的祖先很快就發(fā)展出了一系列應對嚴寒氣候的適應機制,就是像霜凍的葡萄一樣,排水和提高糖的濃度。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暫時性的糖尿病癥狀對于急需抵御寒冷的人類來說成了救命稻草。在一項對28萬糖尿病患者的調(diào)查顯示,患者的血糖水平總是在冬天迅速飆升,而在夏天達到低谷;在寒冷地區(qū),較冷月份中糖尿病的患病人數(shù)明顯增多。 糖尿病與林蛙林蛙,身長約5 cm,雙眼仿佛戴著一張黑色的面具,像電影里的佐羅。它生活的區(qū)域集中在美國的佐治亞州北部到阿拉斯加,在冬天處于休眠的狀態(tài)。 一般而言,冬眠的哺乳動物都會進入深度睡眠中,依靠一層厚厚的絕緣脂肪層來保持溫暖、提供能量。而林蛙卻全然不同,它們會完全進入冷凍的狀態(tài),沒有心跳、呼吸,也沒有可以檢測到的大腦活動。 只有溫度回升時,林蛙才會被慢慢解凍,只需要短短幾分鐘,它的心跳就會奇跡般地恢復。 有研究表明,在林蛙的皮膚感知到溫度即將降至冰點附近幾分鐘之后,它開始將血液和組織器官細胞中的水分排出,這一過程不是通過排尿?qū)崿F(xiàn)的,而是將水分集中儲存在了腹部。與此同時,肝臟將大量的葡萄糖釋放到了血液中,并輔以釋放額外的糖醇,使林蛙體內(nèi)的血糖水平上升了數(shù)百倍。所有的這些變化都大大降低了林蛙血液中殘留水分的冰點,并有效地將其轉(zhuǎn)化為一種含糖的防凍劑。 研究人員在解剖冰凍的林蛙時,發(fā)現(xiàn)在林蛙的皮膚和腿部肌肉中間夾著一層層的薄冰,而且在腹腔內(nèi)也有一大塊冰包裹著林蛙的器官。這些器官表面上看似已經(jīng)嚴重脫水,但實際上卻是林蛙是將自己的器官小心翼翼地保存在了冰塊中,這與等待移植的器官通常被放在裝有冰塊的容器中原理是一樣的。雖然林蛙的血液中留有部分水分,但是高濃度的糖不僅降低了血液的冰點,還能迫使冰晶形成更小、鋸齒更少的形狀,防止晶體刺穿或劃破細胞壁或者毛細血管壁,從而將傷害降至最低。 排除水分并且迫使血糖水分上升以對抗寒冷:葡萄就是這樣做的,林蛙也是如此。 有沒有可能使這種方法作用于部分人類呢? 面對終年寒冷的氣溫,人類的胰島素供應變得緩慢起來,血糖也隨之有所上升。同林蛙一樣,這些變化能夠降低血液的冰點。他們開始頻繁地排尿,以保持體內(nèi)的水含量處于較低的水平。在嚴寒的氣候條件下,這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更有生存優(yōu)勢。從本質(zhì)上來說,這種對抗寒冷的反應就是我們所說的糖尿病。 換個角度說,不能產(chǎn)生“糖尿病”機制的那些人類祖先,可能根本就沒熬過晚冰期被凍死了;能產(chǎn)生“糖尿病”機制的祖先,才是最后能幸存下來的人,而我們正是這些幸存者的后代!雖然“糖尿病使人類活過晚冰期”在學界存在一些爭議,但小糖依舊希望這些奇奇怪怪的故事能讓你面對疾病時放平心態(tài),坦然面對?。ㄎ?達尼亞) 參考資料: 1.有關(guān)晚冰期的數(shù)據(jù)來自1980s-1990s格陵蘭島冰原底部的冰芯,晚冰期出現(xiàn)于大約13000年前,它的開始只用了10年,而從冰期到非冰期的時間(持續(xù)時間)只有3年。 2.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美國遺傳學家Sharon Moalem疾病科普書《病者生存》中觀點,一些理論目前仍存在爭議,本文純屬科普,不做臨床指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