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因緣》可以說是張恨水最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一部小說,他之前所寫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等,雖然已經(jīng)有了很高的水準,但由于這些小說只發(fā)表在北京的一些刊物上,而當時通俗文學的大本營在上海,囿于傳媒手段在當時的局限性,使得張恨水的名聲“未能遠揚”。恰逢當時上?!缎侣剤蟆罚ㄔ趶埡匏幕貞浳恼吕?,叫做《新聞報》,在嚴獨鶴的文章里,叫做《快活林》,我在網(wǎng)上查閱資料時,此報于1914年由《新聞報》改名為《快活林》,注重趣味性、知識性、通俗性,受到市民階層的歡迎)的主編嚴獨鶴應(yīng)閻錫山邀請到了北京,便找到了張恨水為自己的報刊約稿,張恨水為了滿足自己的“發(fā)表欲”,想在上海打開自己的天地,再加上自己曾投稿于《小說月報》,自己的小說沒有被發(fā)表,于是便毫不猶豫地應(yīng)允了下來,于是便寫成了《啼笑因緣》。 在寫《啼笑因緣》時,張恨水可以說是花了不少心思。大致有這么幾件事,第一件事是他在北京的天橋漫步時,到了鐘樓這里看到了一位彈三弦的老人帶著一個長得不怎么樣的女孩,這個鏡頭深刻地印在了他的腦海中,他發(fā)出了“生活真不容易”的感慨;第二件事是當時有個唱大鼓子的女人高翠蘭和一位旅長上演了“周瑜打黃蓋”式的鬧劇,旅長把高翠蘭“搶”去,高翠蘭卻是開心的,但高翠蘭的父親卻把旅長告上了法庭,法庭將旅長判了刑,這件事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第三件事便是他想到了自己曾經(jīng)的一部小說《天上人間》的結(jié)構(gòu),當時他還正好完稿了自己的代表作《春明外史》,便用《春明外史》的最后一句“欲成煩惱須成佛,各有因緣莫羨人”,于是便成了這本書。 起初,嚴獨鶴還是將張恨水寄來的原稿壓在抽屜里,過了一段時間后才將其逐文發(fā)表。發(fā)表后便立即受到了巨大地歡迎,小說的單行本一再刊印,由小說改編的話劇、電影等也隨之被搬上舞臺。甚至由兩家公司因為改編的版權(quán)問題引發(fā)了轟動一時的“啼笑官司”,將當時的顯赫人物章士釗也“牽扯”了進來。張恨水的名聲由此響徹了大江南北,成了一位婦孺皆知的作家。 接下來,我大抵說說這部小說。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小說寫完過了差不多四年后,為了滿足一些讀者的需要,作者又續(xù)寫了十章,做了最后的交代。在續(xù)集的序言里,作者曾說:“假使這'敝帚’,有人替我插上花,我自是歡喜;然而有人涂上爛泥,我也不能高興?!边@是針對當時有人對《啼笑因緣》進行了不同方式地改編和續(xù)寫作者說出的話,明顯可以看出,作者對于自己的作品是有著極大地關(guān)切和愛護的。 《啼笑因緣》這部小說所寫的故事是一個來到北京求學的青年樊家樹偶然結(jié)識了一對帶著江湖氣息的關(guān)氏父女(關(guān)壽峰與關(guān)秀姑)和唱大鼓詞的賣藝女沈鳳喜。他對沈鳳喜一見鐘情,關(guān)秀姑在和他交往的過程中也喜歡上了她。由于沈鳳喜和他的表兄嫂的好友何麗娜面貌極其相似,引發(fā)了無故的誤會,他的表兄嫂便極力的撮合著他與富家千金何麗娜的婚事,而樊家樹也確實吸引了何麗娜,何麗娜也喜歡上了他。于是,可以看到的是樊家樹與沈鳳喜、關(guān)秀姑、何麗娜構(gòu)成了“三角戀愛”。樊家樹只能是一個人,只能有著一個屬于他的性格,而沈鳳喜、關(guān)秀姑、何麗娜卻有著鮮明的性格差異和鮮明的處事差異。 我們來看,樊家樹由于自己的母親生了病,需要回家,便一去了兩三個月。在這期間,沈鳳喜禁受不住誘惑,竟然投到了一位劉將軍的懷抱中,過起了“紙醉金迷”般的生活。關(guān)氏婦女從沈鳳喜的母親口中得知沈鳳喜被劉將軍“囚禁”在小屋子里,一開始還想著將他救了出來,結(jié)果在救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沈鳳喜已經(jīng)“侯門一入深似?!?,他們只能“是路人”。便放棄了救她的舉動,對沈鳳喜的行為只能是憎惡有加。然而,當樊家樹從南方回來后,故事總要對他有個交代。于是便安排了他與關(guān)氏父女的見面,為了讓樊家樹和沈鳳喜見一面,關(guān)秀姑假扮女仆,潛入了劉將軍家中,讓沈鳳喜和樊家樹見了一面。沈鳳喜也算是做了最后的攤牌,樊家樹則是滿蘊了許多悲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