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軍事家。秦末亂世,群雄涿鹿中原時,韓信還是一位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主。 一直到了秦二世二年,陳勝、吳廣起義后,韓信這才帶著佩劍投靠于項梁。項梁死后,改投項羽門下,升任郎中。之后,韓信曾多次獻計于項羽,卻一直不予采納。 ![]() 一氣之下,韓信這才轉(zhuǎn)投劉邦門下,后因驍勇善戰(zhàn)受到了劉邦的重用。楚漢之爭時,韓信多次立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梢哉f,劉邦漢室江山的建立,少不了韓信的功勞。然而,這位為西漢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無雙國士”,仍然沒有逃脫了兔死狗烹的命運。 ![]() 公元前196年,一代戰(zhàn)神韓信最終走上了不歸路。他在蕭何的誘騙下,只身進入皇宮。然后被呂后殺死。因為劉邦和韓信有過約定:"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所以韓信的死法很凄慘,他是被呂后裝在布袋里,懸梁于房梁之上,然后被竹簽刺死的。一代戰(zhàn)神最后落了個如此的結(jié)局,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 韓信死后不久,劉邦出征回來,得知事情的真相以后“且喜且哀”。隨后問了呂后,韓信臨死前有沒有說過什么話。呂后一一道來,劉邦聽聞后突感脊背發(fā)涼。那么韓信在臨終前到底說了什么? ![]() 根據(jù)《史記》記載,韓信臨死前說過這么一句話。韓信:“吾不用蒯(Kuai)通計,反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韓信后悔沒有用蒯通的計策,最后卻被一個女人所殺,難道這是天意嗎? 劉邦聽了這句話以后,頓感脊背發(fā)涼,心中揣測這個蒯通到底是誰?如果韓信聽從了他的話,這還了得。于是,就下了一道圣旨,一定要抓住蒯通活煮了。 蒯通,自幼博覽全書,足智多謀,才華不在張儀等人之下。只不過,隨著秦國的統(tǒng)一,像他這樣的縱橫家不再吃香,最終落了個無用武之地。 秦始皇死后,山東戰(zhàn)事頻發(fā)。蒯通看準了機會,準備在亂世中有一番作為。公元前203年,韓信殲滅魏、趙、燕國,準備攻打齊國。(蒯通是齊國人)誰知道劉邦的帳下縱橫家——酈食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竟然說服了齊王投降。 ![]() 而此時的韓信正統(tǒng)領著大軍向齊國奔來,勢必要拿下齊國。結(jié)果,聽到齊國投降的消息后,韓信不得不失望地撤出軍隊。就在這時,蒯通卻對韓信說,齊國雖然投降了,卻沒有下詔書。因此,可以率軍攻下。畢竟,當時的齊國可是一個大國,擁有七十二城池。 ![]() 韓信聽了,覺得很合理,于是率領軍隊向齊國發(fā)動了總攻。當時的齊國已經(jīng)要投降了,所以也沒有設防。就這樣韓信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七十二座城池。齊國滅亡時,齊王卻認為酈食欺騙了自己,于是就把他放在鍋里煮了。酈食可是劉邦最信賴的謀士之一,能力不低于張良等人。因此,齊國一事,韓信和劉邦之間就有了間隙。 ![]() 在還沒有滅亡齊國之前,韓信對劉邦還是忠心耿耿的。自從齊國滅亡后,韓信突然意識到劉邦對自己的限制似乎沒有那么大??粗约菏窒聨资f名雄兵,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翅膀硬了。于是,就和劉邦討價還價起來。 ![]() 劉邦被困在滎陽時,遭到了項羽軍隊的圍攻,形勢非常危急,急需韓信的支援。就在這時,韓信并沒有派兵,而是派遣了一個使者。這位使者不是來救劉邦的,而是來討價還價的。使者告訴劉邦,韓信之所以沒有發(fā)兵救援,就是因為自己無名無分,希望劉邦封他個“代理齊王”,這樣他才好發(fā)兵援助。 ![]() 這是擺明的落井下石,意思是說,你不給封個王,我就不救你,看你能把我怎么著。還好當時劉邦的身邊有很多謀士,言明了事情的厲害之處。如果此時的韓信不加以利用,有可能成為飄擺不定的棋子,最終會把自己推向深淵。于是,劉邦不僅把韓信封了齊王,而且還把“代理”二字去掉。而這件事也成為了韓信被殺埋下了伏筆。 韓信當上齊王以后,蒯通曾給韓信一個建議:從你的面相來看最多不過是封侯的命,而且前方的路途會兇險異常,可是我看你的背影,卻發(fā)現(xiàn)貴不可言。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蒯通從韓信的面相上來看,最多就是封侯的命,而且路途異常兇險。但是看其背影,卻貴不可言。 韓信一聽就來了興趣,就問何為背面,到底該怎么辦。蒯通解釋說,你現(xiàn)在手握重兵,倒向漢王,漢王一定會成功,倒向楚王。那么楚王一定會勝利的。我建議你自立為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到時候再實現(xiàn)帝王霸業(yè)。 從蒯通的解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所謂的背面就是指背叛劉邦,只不過,這句話被蒯通說得異常的好聽。從這一段話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蒯通的才華并不在蕭何、張良之下。如果韓信聽從了他的建議,必定會呈現(xiàn)三足鼎立的局面。再加上韓信的軍事才能,中國的歷史就有可能改寫,更不會有什么西漢王朝。因為三足之中,劉邦一方是最差的。 結(jié)果蒯通的建議并沒有得到韓信的認可。最后失望透頂?shù)呢嵬?,只能裝瘋賣傻地逃命去了。后來,蒯通被劉邦抓了起來,并架起了油鍋要炸了他。臨刑前,蒯通卻因為一句話救了自己。蒯通:“狗忠于主人,對以外的人狂吠。當時并不知道有您。秦滅時,天下英雄共逐之。和我這樣的人多得是,難道陛下殺光所有人嗎?” ![]() 劉邦聽后,認為蒯通說得很有道理,又加上劉邦愛人才,也就放過了蒯通。而蒯通也得以善終。 只是可惜了韓信,像蒯通這樣的大才棄而不用。如果當年他聽從了蒯通的建議,你認為會是怎樣的結(jié)局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