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絲的不像個實力派 從老家回來,帶同村的一個嬸子一起回杭州。 她與老公兩人都在杭州打工,某個建材市場里幫人運貨,類似貨拉拉。但是沒有面包車,兩夫妻踩三輪幫人運貨。 別看三輪運貨這么低端,兩人勤快點,也能輕輕松松賺個萬把塊錢,比在老家種地要強得多。一直慫恿我,叫我爸也出來一起干。 為啥?因為我爸有車,可以運的更多,更遠,賺的也會更多。 現(xiàn)在杭州禁三輪,他們做這個事雖然不需要啥本錢,但得時刻注意被交警抓的風險。輕則罰款,重則直接三輪被沒收。 我說,可以叫叔也去考個駕照啊。然后買個二手面包車也不貴,不是更好嗎? 她說,他哪考的上啊。手機只會看地圖看微信,年紀也大了,學不會。 年紀說大吧,也就60多?,F(xiàn)在人壽命都在延長,人均壽命到80多沒問題。60多我覺得學個車問題也不大,只要他們想。而且做這個事他們已經(jīng)不止一年兩年,已經(jīng)做了20多年,為什么早的時候不去學呢? 關(guān)鍵他們?nèi)绻粚W的話,就掙不到錢。掙不到錢,就沒人養(yǎng)老。未來的養(yǎng)老問題都要靠他們自己。 我說,那可以讓亮子來幫你們嘛。 亮子是他們的兒子。 她的頭搖的更像個撥浪鼓,說這家伙更不靠譜,指望不上。 兩夫妻有一個兒子。比我大個三五歲?我忘了,小時候沒有一起玩過。據(jù)說從小叛逆,讀書不好,很早就輟學出去闖蕩。但是沒有闖出名堂,后來找了個拆遷戶做上門女婿。 做了上門女婿后呢,也不安分。好賭,懶惰,不干活。沒過幾年,就離婚了。 女方家拆遷,據(jù)說有6套房,好像都跟他無關(guān)。 嬸子恨鐵不成鋼的說,這家伙啊,沒有享福的命。6套房子啊,只要稍微聽話點,以后的日子可以過得多好。但爛泥就是扶不上墻,一天到晚就會賭博,啥都不會。讓他來跟我們干,他也干不了。沒有富貴命,天生只能窮。 我聽著有點刺耳,聽到好多的負面否定詞匯。 人的語言模式?jīng)Q定人的思維模式。 我們并不活在客觀世界里,而是活在我們主觀營造的世界里。世界的真相也并不存在于觀察者的外部,而是根據(jù)我們叩問的方式呈現(xiàn)部分。 我們是怎么叩問世界的? 是用語言叩問的。 我們用語言來理解這個世界,描述這個世界,想想這個世界。也可以說,語言中詞匯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決定我們對這個世界理解的深度廣度。 如果我們語言中特別多的負面否定詞匯,那么這個世界給我們呈現(xiàn)的就是負面各種負面否定,不可能。 而負面詞匯有個特征,當我們腦袋里想起他們的時候,思維往往是停滯的。比如你試著對自己說一下: 我沒有朋友。 我做不好這個事。 我的出生就決定了我要這么窮 ……. 是不是感覺陷入一個困境,走不出被枷鎖的圈子。 而如果我們能夠換個角度去描述這些事。比如 我現(xiàn)在準備出去社交,找朋友喝咖啡聊天。 這個事情很有趣,我馬上就去做。 我命由我不由天,只要我努力工作就可以賺到100萬 ……. 是否感覺思維馬上又流動了,從死氣沉沉的狀態(tài)到一種鮮活流動的生命本身。 這就是語言帶來的催眠作用。 其實已經(jīng)不是催眠作用了,已經(jīng)用大量事實證明語言會決定我們的思維,思維又會決定我們的行為。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運動效應(yīng):我們會被某些自我理解的概念觸發(fā)思維的相關(guān)言行。 最經(jīng)典的案例,看到拐杖、蹣跚、傴僂詞匯時,我們接下來走路就會不自覺放緩,像個老人。那么相反的,如果看到火山、奔跑、爆發(fā)、長嘯的詞匯,是否又會引發(fā)不一樣的情緒和行為? 我有些同情亮子。在這樣負面語言多的家庭里長大,從小耳濡目染,他要怎樣才能突破命運的枷鎖。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自我封印的世界里,語言就是我們的枷鎖?;叵胂?,身邊生活不如意的人,語言中最多的是否就是這種負面否定的詞匯。而家庭幸福事業(yè)順利的,他們的詞匯是否又不一樣。 語言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命運。 我感覺我找到了一把命運的鑰匙。 弄了個知識星球 每天發(fā)讀書筆記 私聊我,發(fā)免費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