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中,專門提到了奇數(shù)句的押韻問題。 近體詩的雙數(shù)句必須要押韻,奇數(shù)句只有第一句可以押韻。但是在古體詩中,不僅第一句可以押韻,后面的奇數(shù)句也常常出現(xiàn)押韻的情況。 而且,轉(zhuǎn)韻的詩,每轉(zhuǎn)一韻,往往以押韻為原則。 一、奇句韻,關(guān)于首句1、近體詩首句入韻 近體詩可以分為首句平收、首句仄收兩大類,首句平收則必須押韻。五言近體詩首句以不押韻為正體,七言近體詩以后句押韻為正體。 想一想我們可以脫口而出的七絕,首句大多押韻,
第一句押韻,我們稱之為首句入韻,近體詩假如首句平收,必須入韻。 2、古體詩首句入韻 五言古風的首句入韻,比五言近體更為少見,雖然少,但是也能舉出例子來,例如李白的《古風·23首》:
首句押韻,韻腳是入聲:玉、綠、促。 七古首句用韻則很為常見,例如杜甫的《歲晏行》:
3、雜言詩首句入韻 雜言詩,指詩中句子有長有短。王力先生統(tǒng)計分析說:
例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七言起:
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五言起:
三言起的詩句中, 入韻不入韻均可。舉一個不入韻例子,李白《長相思》 :
首句是否押韻,無論近體和古體,都是允許的。 二、奇句韻,關(guān)于轉(zhuǎn)韻第一句在轉(zhuǎn)韻的古風中,每次轉(zhuǎn)韻,第一句大多是押韻的。但是五言比較隨意,七古比較嚴格。 1、雜言詩的轉(zhuǎn)韻 例如上面舉例的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節(jié)選的這一段,押4組韻,每一組的第一句,都是押韻的。 2、 五古的轉(zhuǎn)韻 首句入韻與否,不影響后面轉(zhuǎn)韻時是否押韻。例如孟浩然的《采樵行》首句不押韻:
這首詩,押兩組韻,前面押入聲【葉】韻,在第五句換平聲【微】韻。 不過,很多五古,轉(zhuǎn)韻時第一句是不押韻的,例如李白的《月下獨酌》:
前八句為一組,押平韻,后六句為一組,押仄韻。第2組的首句:我歌月徘【徊】,并不押韻。 3、五古隨意,七古嚴格 需要注意的是,五古轉(zhuǎn)韻時,第一句是否押韻相對隨意。但是七古轉(zhuǎn)韻時,第一句幾乎都押韻。例如王維的《洛陽女兒行》:
這首詩分3組韻,每一組的第一句都押韻。 轉(zhuǎn)韻的第一句是否押韻,都是允許的,只是七言押韻多一些,五言少一些。 三、畸零句、獨立句、柏梁體提到奇句韻,需要了解兩個名詞:畸零句與獨立句。
例如孟浩然的《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
因為前面一聯(lián)的出句不入韻,即“月明全見蘆花白”不押韻,所以【君行采采莫相忘】是畸零句。 因為前2句(昔登江上黃鶴樓,遙愛江中鸚鵡洲),兩句都押韻,所以3、4句(洲勢逶迤繞碧流,鴛鴦鸂鶒滿灘頭)是獨立句。 畸零句與獨立句,不僅僅出自七言詩。但是七言的獨立句,是柏梁體的特征之一。 通篇七言句,句句押平聲韻,且不換韻,是一種特殊的詩體:柏梁體??梢?,七言的獨立句是柏梁體的組成部分。如果出現(xiàn)了畸零句(至少有一句不押韻),則不是柏梁體。 結(jié)束語本篇提到的奇數(shù)句押韻,還要注意一點,如果兩句一換韻,自然是兩句都押韻,例如:
所以兩句一換韻的詩句,既然句句押韻,奇數(shù)句當然押韻。但是句句押韻的詩未必是柏梁體。 轉(zhuǎn)韻的第一句詩,如果不是兩句一換韻,第一句押韻與否都可以,七言大多押韻,五言隨意一些。 @老街味道 古體詩的用韻(下):唐朝新式古風,轉(zhuǎn)韻有什么特點? 62字以內(nèi)的詞為小令,62字以外為慢詞,王力為何這樣分? |
|